洗鍊而醒世的普利摩・李維人性科普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著名的義大利作家兼化學工程師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他的書在台灣被翻譯出版的至今有三本。第一本是他在 1975 年從職涯退休後所寫的名著《週期表》,台灣出版於 1998 年。這本我有,那也是我對他的初認識。第二本是 1986 年生前最後一本書《滅頂與生還》,台灣初版是 2001 年,近年始得再版。然後是去年終於問世的處女作《如果是一個人》,這本經典是他囚於奧許維茲一年的回憶錄,原著出版於二戰剛結束不久的 1947 年,趁其記憶猶鮮之時。
雖僅有三本,但也囊括他的出道作、遺作和畢生名著。前後四十年寫作生涯,除了文風一貫不卑不亢卻洗鍊精準外,也始終在旁觀人性百態並不懈地適時發出警語。
綜觀半世紀以來,第一和第二世界之間的摩擦也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而終止。甚至可說除了區域性衝突外,表面上歐美已無大規模戰事。但正如李維在《滅頂與生還》中說的:
有人說衝突是必要的,人類不能沒有衝突... 衝突如同「小惡」,就像是癲癇,能防止「大惡」發生... 承平時期若長逾四十年就不屬於歷史常態。這些都是強詞奪理、居心叵測的說法。撒旦不是必要的,不管什麼情況下,戰爭和暴力也都不是必要的。沒有問題不能靠坐下來協商解決,只要雙方有意願,彼此信任。
我還真見過不少這種說法,說世界人口膨脹太快、新大國崛起,也許發動戰爭不一定是壞事,並且只有戰爭才能快速解決問題云云。就算不講戰爭,然軍警權力過大,其實也是一樣意思。軍警徹頭徹尾直屬國家,他們若握有莫大權力,就代表這國家離專制不遠。因此即使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大型戰爭,但內戰、極權仍是苦痛溫床。「不管什麼情況下,戰爭和暴力也都不是必要的」,由此看來窮兵黷武者之大腦仍有待演化。
《滅頂與生還》寫完的隔年,李維便從家中陽台跳樓身亡,連遺書都沒留下。咸認為四十多年的書寫、自省、時間沖刷,仍難以撫平他心中那份羞愧感。倒不是集中營時期的屈辱糾纏不斷,而是可能正如 @MaryVentura 所言,「活下來的人不一定都認為這是幸運的」;手臂上的有形刺青洗不洗去已不重要,超載了的僥倖存活所招致人們先入為主的懷疑眼光才是羞愧來源。李維曾說,「我無法忍受有人不以個人價值,卻以他的所屬族群來評斷一個人。」雖然他原意是不希望別人誤以為他書寫動機乃出自於對德國人的恨,但這句話也適用於他所屬的「生還者」族群上。譬如鄭捷事件發生的那陣子,檢討其他乘客為什麼不反抗的聲音特別粗暴地響亮。社會輿論盲目起來很容易形成密不透風的霸凌之網,當深省之。
但最怕的並非不反省,而是無法反省。李維在《如果這是一個人》中說:
在集中營裡,人們不再抱持希望,也失去了對自身理智的信任。在集中營裡,思考是沒有用的,因為事情的演變多半難以預料;而且保有一顆敏感的心是有害的,那會成為痛苦的根源,而當痛苦超過一定限度時,某種天賜的自然法則會讓人的心變得遲鈍。
還記得我當兵的新兵訓練時期就是這種心情,肉體疲累和精神屈辱所導致的絕望感無比巨大。什麼女友、工作、未來、夢想俱不存在,想越多只會越影響軍中日常作息。人家都說當兵當兩年,母豬賽貂蟬不死也腦殘,變笨是一定的,只有逢迎拍馬的經驗值會提升。
當然我們當兵的差勁回憶和李維的集中營經驗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但「服從團體、順從的態度、服從命令的傾向、服從權威、渴望飛黃騰達」,這些李維說的「官僚思維本質」其實都如出一轍。這就是我討厭軍隊的原因。身為大專兵的我曾被長官詢問升任班長意願,我想都不想馬上回絕,軍隊跟我磁場不合,遠離都來不及了還去深涉。後來長官改問我那位一般兵同梯,他答應了,日後卻落得被新兵申訴不當管教下場。權力是毒品,是我最沒有興趣的東西。
另一個我十分冷淡的東西叫「祖國」。《滅頂與生還》中李維說:「『祖國』(patria) 這個名詞沒有明確定義,是個新詞,不屬於口語用詞... 今日美國和蘇聯若談及祖國,不過是政治-官僚用語。」這麼看來他顯然是我同溫層,我也一向對祖國這詞很白眼。我不喜歡 JFK 講的「不要問國家能夠為你做甚麼,要問你自己能夠為國家做甚麼」,因為我-人民-才是國家主體,政府、國家是要為身為付出薪水的老闆的我們來謀福利才對,怎麼會變成我們要聽命於政府的話?當我們越來越常聽到「愛國」兩字時,我們就要有所警覺,「不輕信預言家和夢想家,質疑那些辯才無礙、文字『詞藻華麗』但空洞不實的人」,李維如此諍勸我們。
近年來世界上的民族意識不斷升溫,連我們台灣內部也不乏特定立場的政治正確傾向。其實任何走向進步的社會都難免有白左現象,但也絕對會相應地滋養出更貼地的人文關懷。只要我們不壓抑記憶,不讓約定俗成的說詞凌駕於原始記憶之上,不許同化遮蔽異化、尊重多元,我們就可以倚靠不斷變換的多重選擇性來帶動前行,就像唯有雙腳不同步,才能邁出向前步伐。
李維那一年集中營的經驗固然是沈重傷痛,但衍生出的眾多議題,從面向內在的人性探究到面向外部的社會集體性,他的作品都提供豐富的省思素材,很適合作為心理學科普書。同場加映,Netflix 現在把 1998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得主《The Last Days》(消失的 1945)remaster 後重新播出,很好看,很感人,完全就是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的翻版,看得我也掬了一抹淚,誠心推薦給大家。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會員
235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白的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披頭四有《白色專輯》,然而樂界也有一張著名的「黑色專輯」,那當然不是電影《年少時代》中 Ethan Hawke 送給兒子的自選輯,而是 Metallica 的《黑色專輯》。今天這張西洋流行音樂史上的異數剛滿三十歲,值得來回憶一下,並回首我的搖滾啟蒙路。
台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不方便跑書店、圖書館借書服務也暫停,剛好趁機把積累了很久的未讀書給消化掉。有些是開數較大不方便通勤攜帶,有些則是以前無法一次讀完而擱到現在的。這些書債積壓心頭已久,正是償還時候。
一場演唱會,重點卻不是音樂,這是什麼狀況? 1969 年 8 月 15 日是個艷陽高照的星期五,從當天起至 8 月 19 日星期一早上,連續三天半在紐約州郊區 Bethel 小鎮附近農場舉辦的 Woodstock 音樂節,早已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搖滾樂迷念念不忘的神話。
昨晚用了幾小時再度讀完《查令十字路 84 號》,上次讀剛好是 5 年前的 6 月。台灣譯本由時報出版社發行,初版是 2002 年,我買的是 2016 年 2 月的 2 版 24 刷。譯者陳建銘文筆極讚,名作家唐諾為序,也是好文。但我建議先讀完篇幅不到百頁的正文,當然大量譯注的含金量也很高。
書名很聳動、設計很厚工、封面很迷幻、視覺很霓虹。初翻《台女》,這四句就是我第一印象。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披頭四有《白色專輯》,然而樂界也有一張著名的「黑色專輯」,那當然不是電影《年少時代》中 Ethan Hawke 送給兒子的自選輯,而是 Metallica 的《黑色專輯》。今天這張西洋流行音樂史上的異數剛滿三十歲,值得來回憶一下,並回首我的搖滾啟蒙路。
台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不方便跑書店、圖書館借書服務也暫停,剛好趁機把積累了很久的未讀書給消化掉。有些是開數較大不方便通勤攜帶,有些則是以前無法一次讀完而擱到現在的。這些書債積壓心頭已久,正是償還時候。
一場演唱會,重點卻不是音樂,這是什麼狀況? 1969 年 8 月 15 日是個艷陽高照的星期五,從當天起至 8 月 19 日星期一早上,連續三天半在紐約州郊區 Bethel 小鎮附近農場舉辦的 Woodstock 音樂節,早已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搖滾樂迷念念不忘的神話。
昨晚用了幾小時再度讀完《查令十字路 84 號》,上次讀剛好是 5 年前的 6 月。台灣譯本由時報出版社發行,初版是 2002 年,我買的是 2016 年 2 月的 2 版 24 刷。譯者陳建銘文筆極讚,名作家唐諾為序,也是好文。但我建議先讀完篇幅不到百頁的正文,當然大量譯注的含金量也很高。
書名很聳動、設計很厚工、封面很迷幻、視覺很霓虹。初翻《台女》,這四句就是我第一印象。
《The Art of Rivalry》,翻成中文應該是「競爭的藝術」,但編輯卻給它起了個很有創意的譯名:「藝敵藝友」,既是諧音又切合原名,具有高效行銷語彙之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威托德.皮雷茨基在1940年時,故意被納粹士兵抓獲並冒用波蘭地下軍事司令官托馬什.塞拉芬斯基之名,進入位於奥許維茲集中營,希望以此蒐集營內的情報、組織營內其他被捕人士,在必要時與在外的波蘭軍隊裡應外合,對抗納粹。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
Thumbnail
《老派約會之必要》是一本精彩的書籍,內容涉及情感、家庭、成長等主題,深受讀者喜愛。作者李維菁以她獨特的文字風格,描述了人生中的種種情感和經歷。本書的評價良好,但因作者已過世,給人一種唏噓之感。本書的ISBN編號為9789865933364,共計264頁,於2012年由印刻出版。
  「在奧許維茲之後,寫抒情詩是野蠻的」,阿多諾的這段話說明了後面世代的現代人的責任。我們需要去處理那些沒被完成的事情。世界裡發生的苦難需要在世界裡被解答、被承擔、被償還、被平反。我們需要去把那岔出去的道路塗銷掉、去把走錯路的罰單繳清。然後我們才能回去,才能重新去推進。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本來決定讀小說好好放鬆心情,結果月中買下這本書就按捺不住翻開。光從書名可見,這本書與輕鬆愉快絕緣。吁~就讓我的腦袋繼續喝苦茶吧! 此書的作者 — 普利摩·李維是尤太裔的意大利人。青年時期參與反法西斯游擊隊的行動之際,不幸被民兵逮捕。 為免遭到槍決,他只好承認自己是尤太人,以換取送往集中營的機會。
Thumbnail
作者──威托德.皮雷茨基在1940年時,故意被納粹士兵抓獲並冒用波蘭地下軍事司令官托馬什.塞拉芬斯基之名,進入位於奥許維茲集中營,希望以此蒐集營內的情報、組織營內其他被捕人士,在必要時與在外的波蘭軍隊裡應外合,對抗納粹。
  一種相對惹人厭但常見的例子是「我以前那麼辛苦,你們不能這麼輕鬆」。譬如許多人對兵役時長的討論、對學生上下學時間的討論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在進行。另一種表現則是拒絕社會進步,譬如拒絕去承認某些行為具有性騷擾的意涵,否則就必須要去將過去的自己理解為是一個長期進行性騷擾的「壞人」。
Thumbnail
《老派約會之必要》是一本精彩的書籍,內容涉及情感、家庭、成長等主題,深受讀者喜愛。作者李維菁以她獨特的文字風格,描述了人生中的種種情感和經歷。本書的評價良好,但因作者已過世,給人一種唏噓之感。本書的ISBN編號為9789865933364,共計264頁,於2012年由印刻出版。
  「在奧許維茲之後,寫抒情詩是野蠻的」,阿多諾的這段話說明了後面世代的現代人的責任。我們需要去處理那些沒被完成的事情。世界裡發生的苦難需要在世界裡被解答、被承擔、被償還、被平反。我們需要去把那岔出去的道路塗銷掉、去把走錯路的罰單繳清。然後我們才能回去,才能重新去推進。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本來決定讀小說好好放鬆心情,結果月中買下這本書就按捺不住翻開。光從書名可見,這本書與輕鬆愉快絕緣。吁~就讓我的腦袋繼續喝苦茶吧! 此書的作者 — 普利摩·李維是尤太裔的意大利人。青年時期參與反法西斯游擊隊的行動之際,不幸被民兵逮捕。 為免遭到槍決,他只好承認自己是尤太人,以換取送往集中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