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無雷] D.P:逃兵追緝令

這部改編自漫畫的韓劇,描述丁海寅飾演的安俊浩入伍服義務役,被編排到憲兵(現改名為「軍事警察」)的逃兵追緝組,進而看盡軍中黑暗面的故事。「D.P.」即為 Deserter Pursuit 的縮寫。
必須說丁海寅的軍人造型真的很帥(我有說過我是平頭控嗎?),但毋庸置疑的事情沒什麼好討論的。所以接下來,除了當兵有多辛苦、我們不該霸凌別人這種理所當然的感想,我認為還可以透過以下兩點來反思這部戲。

有毒的男子氣概 Toxic Masculinity
社會的傳統觀念中,某些對於男性的期待,容易讓男性傷害自己或他人,被稱為「有毒的男子氣概」。軍隊的諸多特徵(包含階級、支配、陽剛等),以及軍隊本身所象徵的暴力,極端化之後(像是透過暴力來支配、貶低陰柔氣質)就吻合這種有害的期待。軍隊的封閉環境更為有毒的男子氣概提供絕佳的溫床。
於是你可以在劇中看到,殘酷的行為被合理化(所謂「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而那些行為再透過成員的流動往下複製,讓其他人也用糟糕的方式對待下屬,不斷惡性循環。另外有一點值得留意,有毒的男子氣概在劇中也展現於軍隊之外的地方,像是家庭暴力(近期的《機智醫生生活2》也有演到)。

平庸之惡 Banality of Evil
另一個較拗口但更符合英文文法的譯法是「惡的平庸性」。這是在說,即使一個人的作為會導致非常惡劣的結果,他在做的當下未必有意識到這點,甚至他平常的言行舉止就跟一般人沒兩樣,不符合世人對窮凶極惡之人的想像。簡言之就是「平凡的人事物也可以帶來惡果」。
軍隊講求的階級關係和支配服從,以及義務役的強迫性,催生出「只求安然度過、一起將戲演完、避免槍打出頭鳥」的心態。於是,從眾行為和獨善其身成了人之常情,終究釀成劇中最後一集的「旁觀者效應」。這些「人之常情」有什麼錯?看似還好,那不過就是在軍中要生存下去的一條最省事的路;但正是這樣的省事、這樣的不假思索、這樣的平凡舉動,餵養出那些不堪入目的惡行。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
經常接觸社會議題的人大概會意識到,這類「結構性問題」談到最後,除了現行制度的修補,不外乎都是要從教育去改變。「性別教育」可以讓我們對性別規範有更多元的想像,進而逐漸消弭有毒的男子氣概;「思辨」的訓練,能夠讓更多人有察覺問題嚴重性的能力、願意發聲,使旁觀者效應所造成的平庸之惡沒有滋長的空間。
你想過一輪,也許會覺得問題好大、心累累,但我們還能想這些事就代表不是沒有希望。我們最直接能做的,就是減少在網路上逞口舌之快,別讓自己成為結構的共犯。(某些《D.P.》的觀後文提到當兵的辛苦,卻有人在留言接著酸現在太輕鬆或是替代役不是兵,這不就跟劇情的精神背道而馳?)
然後,保持對議題的關心。你舉手之勞的關心,可以救人一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