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作定位—寫作路上的成長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熱愛寫作的我們可能會痛恨學生時代的命題作文,認為它不僅從題材上扼殺了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文章的呈現方式也被起承轉合、排比譬喻等較易獲得高分的無形架構所限縮。
因此我們逃了出來,逃到社群網路上、逃到方格子尋求一片自由的寫作天地。
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定位似乎又成了一門必修課,將我們再次套上枷鎖?
或許是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時開始。
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三點最常見的回報都讓創作者不免被觀看數、愛心數跟追蹤者數量綁架,只因這些數據較客觀且成功量化了這些回報。
當我們開始在乎並思考如何有效提升這些數據時,創作定位便成了重要的一環。
它就像是我們在履歷表上的自我介紹—在短短兩頁內容總結出自己幾十年人生的精華,以吸引面試人員目光獲得青睞;創作定位也是讓讀者能透過一段文字甚至幾個標籤大致了解創作者,再考慮是否要觀看文章或進一步追蹤。
cr. pixabay
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寫作之路是這樣的:
自由創作—尋求創作定位—自由創作
我們都是因熱愛或興趣才開啟了文字創作這扇門;最初的我們大多是直抒胸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當我們想獲得回報時便會開始研究:自己什麼類型的文章較受歡迎?現今的市場的趨勢是什麼?讀者們愛看什麼?從而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向,不論是改變題材或是發佈文章的頻率。尋求創作定位是一場亟需毅力的馬拉松;我們必須多方嘗試,在幾乎屢戰屢敗之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內容,再為了熬出頭而不斷精進磨練。
有人或許會說,尋找創作定位幫助創作者更了解自己;但我想說,它只是幫助我們更知道自己的優勢跟劣勢,知道怎麼獲得市場或讀者的認可,這個定義並無褒貶,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而在創作社會化之後重回自由創作通常有兩種可能:
  1. 不再苛求回報
  2. 成功熬出了頭
有些人在奮鬥了一段時間之後仍然不見起色,或是進展不如理想;就像是進入大公司基層的年輕員工曾積極地想升官,努力數年卻發現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如願;這時大多數人會轉而接受自己現在的位置,思想從儒家的追求卓越傾向道家的無欲無求,安分守己以追求內心的平穩。
此時的他們學會了不在意忽上忽下的觀看數跟愛心數,回歸一開始為了創作而創作、不限題材內容的自由,將創作視為生活的調味劑。
而少數人成功成為影響力巨大的創作者。例如蘇軾,他的詞風豪放個性鮮明,甚至有時不按牌理出牌,卻依然廣受歡迎,那是因為蘇軾這個名字本身已經成為品牌,不需要再有其他的修辭來定義他。現代的創作家也是,在成名後反而能勇敢嘗試更多元的題材,因為他們已經有一定的粉絲基數支持他們改變。
這些人成功跳脫出了創作定位的框架,讓閱聽者追隨的不再是他們的標籤內容,而是他們本身。
然而有更多的人(或許正是大部分的我們)到達不了這個步驟,深陷於尋找創作定位的過程。有些人或許還在探索,有些人反覆嘗試卻又不斷失望;有些人到達了階段性的目標,卻也還沒強大到能跳出創作定位的框架。
因此我將創作定位定義於成長痛,它是我們在面對創作社會化時,選擇是要順應現實,或是強大到能改變現實的必經之路。
這一波成長痛或許只有數年,也可能長達數十年;我們大多是叛逆且不服現實的,才會選擇成為創作者不斷透過文字輸出觀點,因此前者不太符合我們的天性;但是能達到後者境界的人又實在太少;期間又會受到社會環境變遷、個人的遭遇或其他不確定因素,想掙扎而出必須得要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並非成年後就不再迷惘,在不同的年齡層及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煩惱,創作也是如此。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我們或許也要到創作的很後期才能有這種境界,在此之前我們會一直迷惘下去;不過我們並不孤單,還有一群有相似理念的創作者陪著我們一同摸索,而光是知道這一點就已經足夠欣慰了。
avatar-img
17會員
17內容數
女性主義聽起來飄渺而遙遠,其實正落實於生活中的各個細節。 身處性別相對平權的亞洲國家,對於女權仍有許多誤解甚至偏見; 儘管我不是專業人士,也希望能透過更多事件與大家一同討論女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寫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才寫作;相反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出所謂的定位。即使他們可能寫了一堆社會觀察分析、文學小說或者散文、日常隨筆紀錄、偶然為之的咖啡廳走訪遊記,他們仍然不知道「寫作能幹嘛」。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記錄了一位創作者從離職到自行接案和創作的過程,對自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卻面臨著種種焦慮,懷疑和憂鬱。 文章提到轉職過程中的挫折、創作遇到的困境,以及對藝術和商業化的思考。充滿個人情感和內心掙扎的故事。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寫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定位才寫作;相反的,他們根本想像不出所謂的定位。即使他們可能寫了一堆社會觀察分析、文學小說或者散文、日常隨筆紀錄、偶然為之的咖啡廳走訪遊記,他們仍然不知道「寫作能幹嘛」。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寫出更好的文章 最近平台改版,許多人討論如何寫出更好的文章。大家紛紛分析自己的數據後台,並提出來分享和討論。在這裡,我也想藉此機會,從文化創意的角度來談談創作者的數據思維應該是什麼。 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 首先,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是要養活自己。要養活自己,就必須讓自己的文章賣得出去,吸引
Thumbnail
記錄了一位創作者從離職到自行接案和創作的過程,對自己充滿熱情和期待,但卻面臨著種種焦慮,懷疑和憂鬱。 文章提到轉職過程中的挫折、創作遇到的困境,以及對藝術和商業化的思考。充滿個人情感和內心掙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