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全球疫情的一年多裡面,我發現許多的青中老年人,失去了穩定的月薪+獎金=主動收入/月,同時,也幾乎沒有被動收入,來支撐每月養家活口的需要。 其中,最嚴重的人,甚至連政府的紓困補助也領收不到一塊錢。可以說,真是淪落到幾乎進退失據,無以為續。
所以,就想藉回顧我自己到目前為止,42年的職場生涯,整理”主動+被動”收入的累積過程+結果,期待匯總出一些有效的職場轉型的考慮因素+方法,提供給需要的青中老年人參考,並且可以持續協助諮詢+參與投資促成+適時鬆手成全,讓受助者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可以脫離類似社會邊緣的財務泥沼,累積足夠的主動+被動收入,從而建立”自信+自尊+自重”的”三自”人生重要價值,期待這可能會是上帝給我一生至此66歲,因而開啟的人生新景點喔!
這段疫情伊始以來,經過三個月的自封回顧整理:我自己大學機械系畢業+二年陸戰隊人事官退伍(26歲),開始擔任工程師就業,到我在台陸兩地,開設公司,參與合夥+自創事業,直到五年前結束兩岸公司退休。不料,為了協助照護90歲母親+帕症的妻子,開始學習科學平衡+轉型作自助助人的手技服務,其職場故事如下照片:
長輩自己42年的職場”初就業~合夥期~自創期~結業段~再出發”的過程故事
以上,說明長輩自己,自26歲在企業就任工程師,其主動收入自1.3萬元/月開始,然後,10年後(35歲)時,離開擔任產業研究所的研究員兼計畫經理,月薪約3.5萬元(31年前)。再來與人合夥階段,經歷二次合夥/拆夥計約10年(當時45歲),期間因為開拓政府委辦的車輛噪音排氣管制顧問業務成功,股東們同意月薪提升為8萬元/月(21年前)。其後,約民國91年(47歲/19年前)赴大陸上海開拓公司+台灣自立企業,繼續推動兩岸車輛安全+排氣污染的控制技術引進推廣,開始走上自負盈虧的人生財務新階段,直到5年前(61歲)完全結束兩岸公司。
回顧後發現,因為兩岸合計買賣過的8間房子,在過去的40年間,90%都在正向累積資產價值,因此,除了完成養家活口孩子長成+照護父母到離世之外,幾乎可以應對老後生活的財務所需,主因竟然是無心插柳之下,因應居住生活所需,買賣不動產自然增值的被動收入喔(哈哈。可見台灣過去四十年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無形中對在此期間,經營職場關係+婚姻家庭的青中老年人,有多重要喔!)
以上,總結一下,說明可能的青中老年人,職場轉型的考慮因素與準備方法如下:
- 主動收入(或月薪)的增加,與”在專業的專注+學習+投入”上,需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心理準備,有絕對的關係。 轉換工作的考慮,需要考慮養家活口的持續需要,數十年之間無法斷供,所以,需要有”騎驢找馬”+”今天離開前職,明天就任新職”的另套心理準備,才不會掉入”前不著門,後不著店”之前後失據的困境。
- 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需要同時培養。被動收入培養的需要性,是因為產業自動化+AI化以後,包含服務業在內,許多原先穩定長期的職業種類,陸續減少或消失殆盡中。尤其,這波疫情擴散以來,有些行業或職種,例如導遊領隊或高檔餐廳,幾乎長達一年,完全沒有客戶+業績為零的恐怖慘境,真是難以為繼。
- 被動收入的培養,需要環顧情勢+努力投入+接受幫助+健康兼顧,因為30年前的小公寓價格200萬元(當時利率8~10%),30年後的今天已經成為2000萬元(現在利率1~2%)。所以,展望未來台灣30年的可能發展,若參考日本過去25年類似的通膨+通縮階段演變,可能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準備,會與過去的30年,有非常大的,甚至逆向的不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