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新漢演義-漢明帝劉莊】

    劉莊,本名劉陽。 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子。 出生於建武四年。 那仍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劉秀帶著大腹便便的陰麗華趕赴冀州前線。 途中,劉陽出生。 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劉秀貌似對這個孩子不太上心。 等到消滅巴蜀,劉秀才發現劉陽已經讀通《春秋》了。 建武十三年,劉陽十歲。 「建武十五年封東海公,十七年進爵為王。」 這兩個時間點並不特別,劉秀當時都是對全體兒子一起進行的操作。 然而,兩年又兩年,再一個兩年,劉陽成為了皇太子,改名劉莊。 早在劉秀定都洛陽,劉莊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個皇太子劉彊。 是郭聖通的兒子。 建武十七年,諸公為王的同時,劉秀廢去了郭聖通的后位,改立陰后。 明面上的歷史記錄,是說郭聖通因為沒什麼機會跟劉秀碰面,心懷怨懟,有「呂、霍之風」,不能做為萬一皇帝早逝,輔佐新帝的天下之母。 反觀陰麗華即使三年不見劉秀,也是四平八穩。 劉秀是一個喜歡笑鬧的人,陰麗華卻不是。 這兩個看起來不是有什麼感情基礎,只是劉秀很喜歡陰麗華。 在劉秀稱帝時,本來打算就立陰麗華為后,但是被拒絕。 其後花了十數年,劉秀終於把自己的夢中情人放上皇后的位置。 老實說,要說他們有什麼愛情故事,我反而覺得陰麗華沒有愛過劉秀。 只是劉秀踏上了一條「想要,就必須得到」的帝皇之路。 一路走了三十三年。 西元五十七年二月六日,六十二歲的劉秀勤政愛民,樂此不疲,但也終有走下人生舞台的時候。 遺詔曰:「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同日,劉莊即皇帝位,年三十。 西漢只有一個太子劉徹,在父親過世的同一日完成登基。 這樣的效率,除了看得出劉秀不是突然亡故,也呈現出政局的穩定。 不穩定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出來鬧個幾天。 登基大寶的劉莊,首先下詔拔擢鄧禹跟自己的弟弟劉蒼。 鄧禹作為開國功臣之一,主要的功績在於幫助劉秀安排人事。 後來大部分的時間,劉秀並沒有再任命鄧禹任何官職。 漢明帝特別任命鄧禹為高於三公的太傅,可能跟他八個月後的第二詔有關:「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權門請託,殘吏放手,百姓愁怨,情無告訴。有司明奏罪名,并正舉者。」 舉薦制度,是兩漢選拔官員的重要手段。 太學考試主要只是徵選朝廷郎官而已。 在地方的治理上,漢明帝認為父親在這一塊做得還不夠好。 所以他想要提高舉薦制度的可靠性。 提供檢舉制度,是懲罰。 以鄧禹為太傅,是表揚。 太傅是古代的三公,多古?黃帝那麼古。 歷經春秋戰國,大家一官各表之後,漢朝原本是沒有太傅的。 呂后時一度復置,後廢除。 一直到漢哀帝才又復活,並且固定下來。 要知道,漢哀帝是一個政治高手,鬥垮了王莽一族。 當時,他設立太傅,將原本的丞相孔光放上去,位在三公之上,其意不言自明。 所以等到哀帝過世,王莽再起,他就頒布了恢復古三公的條款。 並依次為太師、太傅、太保。 王莽自為太傅,孔光升上去做太師。 簡單說,太傅是西漢新莽時代,國家的副手(不是副元首)。 侯國,王國,都有自己的太傅。 太子東宮也有,稱之為太子太傅。 但由於西漢朝廷長時間未置太傅,所以大多數《漢書》的太傅,指的幾乎都是太子太傅。 到三國志時代,就更亂了,那是後話。 雖然太傅在新莽時代,只是三公第二名。 可那到底是王莽用以篡漢的官職。 整個脈絡走下來就是:劉秀仍用太傅,不設太師。 東漢本體第一個太師,就是大家都認識的董太師。 這就呈現出了,東漢太傅的重要性。 但劉秀真的是把太傅當成執政首席嗎? 也不盡然。 劉秀的第一個太傅,就是雲台典藏的種子球員:卓茂。 卓茂是大儒中的大儒,曾經待過孔光手下。 後來王莽篡位,卓茂就退隱不當官。 一度跟隨更始帝,但也覺得不優又辭官了。 這麼道德高尚又擇木而棲的良禽,非常適合劉秀的政治作戰原則。 但劉秀把太傅獨立出來了。 基本上,劉秀一稱帝,就為了酬庸諸將把三公之位,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分出去了。 卓茂召來,只是當看板娘的:當時劉秀可不敢撤換三公。 這個有名無實的虛職,也只用到建武四年,卓茂過世後就懸著了。 而漢明帝重啟了。 另一個,漢明帝的弟弟,東平王劉蒼,是一個孔武有力,跟劉秀長得相像,也好學有智的人。 漢明帝給他的官職,是驃騎將軍。 這個時候,還是東漢初年。 歷史上只有兩個人擔任過驃騎將軍,一是西漢霍去病,二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景丹。 劉秀封景丹為驃騎的原因是:與大將軍大司馬平。 後來的驃騎將軍,主要職責是邊塞戰爭,與霍去病同。 但在漢明帝這時,主要意義只有一個:「宗室掌兵」。 劉莊沒有去動大司馬,而是讓自己的弟弟另外設立一個兵權中心。 當漢明帝巡狩天下時,劉蒼就負責鎮守戍衛京城。 可想而知,劉蒼絕對是跟劉莊最要好的兄弟。 他的領地東平,也緊鄰著劉莊未為皇太子之前的東海。 毫無疑問的,兩人自然為同母所出。 「光烈皇后生顯宗、東平憲王蒼……」 顯宗就是漢明帝的廟號。 西漢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故多以諡號稱。 其實原本西漢皇帝建廟是建得很誇張的,導致養這些蚊子廟,還得每年進行祭祀,成為沉重的財政負擔。 等到宣帝中興結束,不免俗的,就像這次的漢明帝。 漢元帝也得找個老爸沒開刀的地方動動手,來彰顯一下自己。 於是就對龐大的帝廟下手啦。 嗯,也許是一件好棒棒的事。 但我們都知道,這種古禮是儒生的心頭肉,待到王莽掌權,自然也要作一番文章,這才大致把西漢皇帝的廟號確定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從漢元帝開始,就認為漢景帝是算不上咖的--沒有重要功績。 扯遠了,雖然劉蒼的驃騎將軍跟霍去病的實質意義不同,但劉秀晚年國內大致平定,邊塞戰爭仍是頻繁。 是以這時候主要的非常駐軍力,確實也是以邊塞「遠征」軍為主。 不是駐軍,蒙恬那時候是駐軍,秦朝主要僵持的只有匈奴。 但在漢武帝的雄才大略,王莽的胡搞一氣下,東漢要面對的邊患,那可是一個四面八方。 劉蒼想必也是得主管這個遠征軍的「主權」。 驃騎的歷史意義,也就逐漸發展出來了。 至於到了三國時代,那又是一個驃騎各自表述了。 光是這樣你就可以看到,邊患的問題在東漢後期就解除掉了。 這個就之後再研究。 基本上,除了鄧禹跟劉蒼背後的這兩項創舉,漢明帝的執政情況,跟劉秀後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以儒修德,以法治國。 但他跟親身浸淫戰亂十數年的父親不同。 在這個架構底下,劉莊有那麼點漢武帝的傾向。 漢明帝跟漢武帝類似,對於學術思想的接受力相當高。 不同的是,歷經新莽亂世,漢明帝對於陰陽儒那套胡說八道,看起來有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但他對於跟匈奴戰爭,也有執著。 劉秀花了很多時間解放奴隸,但漢明帝再次招募死囚上河套。 這絕對是一個兵源缺乏的警訊。 如果這是劉莊一個人的故事,東漢朝很快就會走下坡了。 光看帝王本紀,你很難明白,三年後這個王朝不但沒有衰亡,還「天下安平,人無傜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沒有雲台二十八將,哪管劉秀多麼英明神武,也只有過勞死一條路而已。 認為父親在任用官員上不夠仔細,同時又追念著中興二十八功臣的漢明帝劉莊,又用了怎麼樣的人才? 而在王莽獨尊儒術的洗禮後,東漢又將呈現出什麼樣的時代風貌? 我,很想知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