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進骨子裡的永續DNA 退休從農用自然農法種出一片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花蓮吉安鄉,有一處能自行儲水、發電、緊鄰5甲稻田,自給自足的「方舟」。這座綠建築的擁有者謝景貴,為了家人以及這塊土地的未來,從金融業提早退休,搬到花蓮實踐「永續的生活態度」。這和他過去二十年的國際賑災經驗中,看到太多生離死別有關。

「對很多人來說,像福島海嘯那樣的事情只是人生的一瞬,但對我們慈濟國際賑災志工來說,那是我二十幾年來的日常」謝景貴說。2008年,世界各地同時發生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旱災、水災、風災,「看到這些你不得不相信氣候變遷是存在的,你所習慣的生活可能一瞬間就化為烏有」,這讓他下定決心,從2011年開始規劃永續的生活方式。

他發現必須要從生活的態度開始轉變,減少對社會系統的倚賴,才能應付突然其來的改變。「以前總認為這『有專家會做吧』,但後來發現如果我在乎,就要盡我的所有的力量,從我開始付出行動」謝景貴激動地說,每當談到理念,他總是掩不住心中的熱忱。

自然農法 在嘲笑聲中長大的稻子

「最大的挫折,就是沒有老師,只能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謝景貴回想起從2011年起,他花了5年的時間,以兼職的方式在花蓮吉安租一塊地,嘗試自然農法的耕作。

「買了日本自然農法的書,書上怎麼教就怎麼做,所以不噴藥不趕鳥,結果就是前兩年的米都被麻雀吃光光」。當時隔壁的農友看到一個臺北人用這種胡來的方式種稻,都對他的作法不解,甚至嘲笑他的天真。

所幸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農友阿德,最終由阿德發展出一套「種一期稻、種一期綠肥」的農法,台大法律畢業、在金融業打滾20幾年的謝景貴就在2016年移居花蓮,全職從事稻米耕作,同時耕耘他的方舟夢想。

「雖然過去都被笑,但經過三五年的努力,總算讓隔壁曾經覺得我瘋了的農友稱讚說『阿貴你的稻子種得真的棒!』」謝景貴想起這段經歷,一邊感到自豪,一邊開懷地笑著說。

借鑒前輩 發展「幸福農」模式

謝景貴表示:「如果我要把理念推廣出去,一定是要有獲利的可能,才會有說服力,不然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因為有錢所以亂種也沒差」。他借鑒了宜蘭賴青松的穀東俱樂部認養模式,命名為「幸福農」:每一年由幸福農出資認養這塊稻田,預購當年度收成的稻米,因此保證農夫每年都有固定的營收。

5年下來謝景貴累積了400多個願意支持他的朋友,每年共有208萬左右的營收,扣除成本淨利大約70-80萬,「這大概就是一個農戶能夠養家活口的基本收入」。接下來他打算以自己為範例,尋求社會企業和一些企業家的支持,以每年208萬,運行3-5年為基本條件,鼓勵更多的農民能加入他的種植方式,「一個農夫種出健康的米,同時還能保護5甲土地,也支撐一個家庭,這就是我理想的永續農業生產模式」,謝景貴堅定地說。

持續去做 信念和實踐會引發改變

「其實我還有一位老師,他是日本的農夫村上貴仁,我常說我是台灣的阿貴,他是日本的阿貴」。就像村上貴仁帶著感恩的信念,改變他的人生價值觀,種出品質優良的高麗菜一樣,謝景貴也堅信像他這樣由個人發起的微小行動,終究能夠引發共鳴,進而扭轉台灣農業的耕作方式和銷售市場。

謝景貴認為比起傳統稻米只看價格,客人會選擇花多一點費用買你的米,看中的是背後的價值,以及你這個人的特質,「我跟客人說我的故事、我的信念、我的實踐,有人真的會因此被感動,就願意支持我」。

接下來他將推動「稻寶地,幸福農」計畫,讓更多有一樣理想的農夫得到支持,保護更多的土地,藉以讓永續生活的理念,能被實踐在臺灣這塊土地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群騰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鄭群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14
購買綠色產品已是近年來的消費趨勢,很多消費者為了各種原因而購買,有些是為了品質,有些是為了安全,有些則是為了支持背後的理念,不論是哪種原因,購買產品是整條產業鏈的最末端,也是支持產業鏈的最關鍵一環。 走訪了花東,拜訪為了守護環境、下一代而投身自然/有機農法的農友,會發現在生計面前,所有的理想都會受到
Thumbnail
2021/10/14
購買綠色產品已是近年來的消費趨勢,很多消費者為了各種原因而購買,有些是為了品質,有些是為了安全,有些則是為了支持背後的理念,不論是哪種原因,購買產品是整條產業鏈的最末端,也是支持產業鏈的最關鍵一環。 走訪了花東,拜訪為了守護環境、下一代而投身自然/有機農法的農友,會發現在生計面前,所有的理想都會受到
Thumbnail
2021/09/27
在一個大家都種有機稻米、有全國稻穀最高收購價的地方,種有機還會有困難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有機稻米鄉鎮─富里鄉,拜訪由一位30多歲青農發起的有機稻米合作社「天賜糧源」來一探究竟。
2021/09/27
在一個大家都種有機稻米、有全國稻穀最高收購價的地方,種有機還會有困難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有機稻米鄉鎮─富里鄉,拜訪由一位30多歲青農發起的有機稻米合作社「天賜糧源」來一探究竟。
2021/09/27
老實說環境保護談久了,就像盯著紙上寫著的字太久會失焦一樣,有時候真的會問自己「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地貌的價值到底在哪」,但這些疑問當站在雄偉的高山面前,聆聽瀑布落下的壯闊之時,理由已不再重要了。
2021/09/27
老實說環境保護談久了,就像盯著紙上寫著的字太久會失焦一樣,有時候真的會問自己「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地貌的價值到底在哪」,但這些疑問當站在雄偉的高山面前,聆聽瀑布落下的壯闊之時,理由已不再重要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農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與生命哲學的探索。」 這是我思考從農之路時內心中最深的想法,而在本書中,在作者村上貴仁娓娓道來從農歷程及人生故事中,「感恩農法」便是作者在經歷初入務農中理想與現實差距的低潮、四歲兒子的突然猝死及妻子得了難治之症的生命經歷裡所逐漸凝聚而成的農法及生命哲學觀。 作者並非出生
Thumbnail
「從農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與生命哲學的探索。」 這是我思考從農之路時內心中最深的想法,而在本書中,在作者村上貴仁娓娓道來從農歷程及人生故事中,「感恩農法」便是作者在經歷初入務農中理想與現實差距的低潮、四歲兒子的突然猝死及妻子得了難治之症的生命經歷裡所逐漸凝聚而成的農法及生命哲學觀。 作者並非出生
Thumbnail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Thumbnail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Thumbnail
星期天荒野環境行動論壇結束,一行人從台中南下嘉義,夜宿阿孝新落成的農舍。晚上到竹林果園尋找諸羅樹蛙後,洗完澡大伙坐在客廳喝冰啤酒聊天。 因為連日高溫,蘊慧心疼阿孝在這烈日下的農事會不會曬傷,因為前兩年來訪時看到他的腰已經有點狀況。 「半農半X」的生活 2022享蒔米 ( 十月預購 )
Thumbnail
星期天荒野環境行動論壇結束,一行人從台中南下嘉義,夜宿阿孝新落成的農舍。晚上到竹林果園尋找諸羅樹蛙後,洗完澡大伙坐在客廳喝冰啤酒聊天。 因為連日高溫,蘊慧心疼阿孝在這烈日下的農事會不會曬傷,因為前兩年來訪時看到他的腰已經有點狀況。 「半農半X」的生活 2022享蒔米 ( 十月預購 )
Thumbnail
才下班回家攤坐在按摩椅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或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居然讓做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夢,隨著夢境畫面我悠然神遊,彷彿時光倒流七十年,只可惜夢中沒有 Elise 的出現 ...
Thumbnail
才下班回家攤坐在按摩椅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或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居然讓做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夢,隨著夢境畫面我悠然神遊,彷彿時光倒流七十年,只可惜夢中沒有 Elise 的出現 ...
Thumbnail
務農,是為了蒐集數據做科學分析,透過改變農耕方式,進而改善土地和環境。說陳幸延是農夫,他更像是有著社會關懷的科學家。
Thumbnail
務農,是為了蒐集數據做科學分析,透過改變農耕方式,進而改善土地和環境。說陳幸延是農夫,他更像是有著社會關懷的科學家。
Thumbnail
講起話來沒有太多起伏,淡淡的表情,好像過日子就是隨性而為,沒有非如何不可。實際上,曾文昌在2013年透過「倆佰甲」朋友的介紹,來到深溝務農,2017年就成為倆佰甲負責人,同時接棒深溝國小的食農教育。
Thumbnail
講起話來沒有太多起伏,淡淡的表情,好像過日子就是隨性而為,沒有非如何不可。實際上,曾文昌在2013年透過「倆佰甲」朋友的介紹,來到深溝務農,2017年就成為倆佰甲負責人,同時接棒深溝國小的食農教育。
Thumbnail
宋若甄,身為一位長期關注土地環境的倡議者,她很有感觸的是,報告寫得再漂亮,終究很容易變成只是一份報告書放在架上,人生歲月就這樣被積在書架上了,「種一塊田、守一塊田」,實際付出行動,突然間她覺得這是一件要做的事。
Thumbnail
宋若甄,身為一位長期關注土地環境的倡議者,她很有感觸的是,報告寫得再漂亮,終究很容易變成只是一份報告書放在架上,人生歲月就這樣被積在書架上了,「種一塊田、守一塊田」,實際付出行動,突然間她覺得這是一件要做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