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劄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格式樣例:

此格式表示《道德經》原文。
此格式表示直接翻譯
(此格式表示對翻譯中的某個字或詞進行特別的解釋)
[此格式表示翻譯中的原有字詞之外補充的暗示性信息]
{此格式表示其他可能的信息}
此格式表示原文翻譯後的個人見解和思緒整理

第一章 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道路}可以被隨行,但[可道之道]並非恆久不變的道。「名」(名字)可以被命名出來,但[可名之名]並非恆久不變的名。無名的狀態是天地的起始,有名的狀態是發展出萬物的起原。因此經常無,想要用來觀察它的「妙」{微妙};經常有,想要用來觀察它的「徼」{企求}。「無」、「有」這兩者,同樣的出處而不同的名字,同樣被稱之為「玄」{深奥而不易認識}。玄之又玄,是眾多「妙」的門口。
§劄記01:
  道可以通過名來加深對其的認識,但完全依賴名來理解道會造成道的失真(使得理解過於僵化)。天地本來無名(包含全部,不能為人所用),但有名才可以衍生萬物(可以被人拿出來利用和討論)。無,可以用來觀察其微妙(深度);有,可以用來觀察其企求(廣度)。無和有都可稱為玄。在玄之又玄處,是眾妙所出現的門徑。

道:/《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易·履》道坦坦。/《詩·小雅》周道如砥。/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可:/《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左傳·莊公十年》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常:/《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恆久;《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墨子·尚賢》/經常;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列子》
名:/《說文》自命也。/《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記百名以上書於策。──《儀禮·聘禮》/名之曰幽厲。──《孟子》
始:/《說文》女之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堅樹在始。──《國語》。韋昭注:“始,根本也。”
物:/《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
母:/《說文》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詩·小雅》母兮鞠我。/(引伸為天地起原);《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欲:/《說文》貪欲也。/《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
觀:/《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諦:詳細觀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
妙:/《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精細巧妙;《孫子·用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15︿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27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徼:/《玉篇》要也,求也。/企求;《左傳·哀公十六年》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祈求;《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說文》循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又《玉篇》邊徼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䍧牱爲徼。/《說文解字注》所謂游徼循禁僃盜賊也。按引伸爲徼求、爲邊徼。
玄:/《說文解字注》幽遠也。象幽。謂玄也。小則隱。而入覆之也。幽遠之意。/深;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楚辭》/《易·坤卦》天玄而地黃。《疏》玄,天色。/︿15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65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門:/《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門口;《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門。/《說文》聞也。/《周禮·天官·掌舍》掌掃門庭。/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Stredga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0 歧義的處理 — 函算語法的一個應用 二 《道德經》的首句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箇中的歧義句包括「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和「常有欲以
道德經天地觀: 天地之始名曰無 萬物之母是名有 常守無欲觀其妙 寬廣有欲明其微 同出而異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門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0 歧義的處理 — 函算語法的一個應用 二 《道德經》的首句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箇中的歧義句包括「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和「常有欲以
道德經天地觀: 天地之始名曰無 萬物之母是名有 常守無欲觀其妙 寬廣有欲明其微 同出而異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門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