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1章】孔德之容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帛書(校):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沕呵朢呵,中又象呵;朢呵沕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其中有呵;其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

楚簡:

註:

  1. 「道之為物」與「道之物」,帛書少了「為」字。
  2. 「朢」與「沕」與「恍惚」類似。
  3. 「其中有請」,「請」應為精。
  4. 「眾甫」與「眾父」相通。
raw-image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道德經的「德」與我們一般認識的「道德」不太一樣,普遍認知的「道德」跟良心有關,良心是一種集合體,是文化印記、社會共識、自我認同等各種自我認知與集體意識的混合,深刻在人的本性之中,所以它屬於人內心的一部分,但它仍只是人意識中的一環,而道德經的「德」是人與物、主觀與客觀、實體與虛體的結合。

「道」是整體運作的框架與宗旨,萬物不離其宗,「德」與人相連,人有意識,意識複雜,也讓世界變得複雜,講「德」就必須考慮人,以人作為基礎。

在道德經中稱呼有德之人,並非稱讚他的良心,而是指他的認知與行為符合「道」,「孔德之容」不僅是以道為本,更是幾近融於道。

大德之人之所以無所不容,起因於「空」。拋開自我,方能廣納,從心之至,順如自然。

「空」不是否定現實一切事物,亦不是強行告訴自己這一切與自己無關,客觀事物仍然存在,即使沒有人類,動植物依然各自生存,宇宙依舊自然運作,人沒辦法無視眼前的一切,萬物存在便是存在,人看到就是看到,聽到就是聽到,這一切都是真實,人無法拒絕跟否定。

但,事物會透過人的對外接收器(如五官)而轉化為「訊息」,「訊息」會影響意識,所以,要空的是「訊息」。

「空」可以形容狀態,也是一種動態,是對訊息「看清—不受影響—順應」的過程,然而要做到看清,已是不容易,得先理解虛體層面的事物。

無論「德」或是「空」,都以人為主體,因為人有「意識」,讓世間萬物變得不再純粹,所以需要淡化「意識」,使人順應天道,而不再複雜混亂。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帛書:道之物,唯朢唯沕。

道之為物:若道如物質一樣存在。

道之物:從道中衍生的物。

朢,讀忘,同「望」;沕,讀密或物,潛藏。

「唯朢唯沕」,像是一張一隱,指細微之物的活動。

「惟恍惟惚」則像是精神上的若有若無。

兩句意涵應該差不多,皆是指宇宙最初始的狀態。在整個宇宙誕生之前,「道」是否就存在,不可得知,但這裡藉由物,來描述「道」可以理解的最早時期,物在若有似無的時候,就已經有「道」,但也可以說,「道」有了物,世界才開始運作,「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原意是將「道」比擬為物,卻也側面說明宇宙初始,以物為開端。

raw-image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在恍惚之中,生成象與物,接著,在隱微昏暗之中,出現精氣,於是有了動力,有了生命,原動力讓事物顯相成相,使得一切變得真實,產生定性,事物率性而動,便有了時序,有了軌跡,整體運作,自然實存。

恍惚是精神層面,象與物可能是虛體層面的事物。「象」類似形象、現象。

窈:隱微不顯;冥:昏暗不明,

到了窈兮冥兮,就進入實體層面,不知什麼契機,生成元力,就像電子消散產生細微能量,經過無數裂變與融合,物開始成形。

「信」,通常是人的信念,人相信什麼、信仰什麼,都是從人去「信」該事物,其中夾帶人的意識,使意識跟該事物有所連結,但「其中有信」的「信」似乎是不以人的信念為主,而是自然呈現的律則,白話來說,這是「任誰都認為它本來就是這樣」的信念,而這個「誰」可能不是指人,雖然「認為」一詞帶有人的主觀性,但是「其中有信」讓事物得以自證存在,不受人的主觀影響。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真」是事物產生真實性,「信」則是強化真實,讓真實有了核心,而因此不會出現質疑,所以是怎樣便是怎樣,這也是「道」運行的基礎。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閱:察或稟,稟為承受;眾甫:萬物之始。

「今」可能不是指現代,自古及今的時間軸,可能是從混沌時空到萬物初始,而人的意識可以追溯至「眾甫」,與之合匯。在第1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名不去」是指「無名到有名」,「名」是定性,使物慢慢凝聚本質,逐漸具象化,譬如夸克的自旋為1⁄2,又分上旋和下旋,電荷值有正有負,它的這些特性,是在某一個時點被定了下來,加上輕子、玻色子,形成質子、中子,再到原子,分子………,這些物的生成,都源自於一開始的定性,「其名不去」蘊含物的演變過程,以承接萬物之始。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回到當下時空,以人的角度介入,並回扣「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為何需知眾甫之狀(萬物之始)?其在闡明溯源的重要性,追溯可從眼前事物追至虛體面,以了解問題根本,從源頭化解,則能實質淨空,空為孔德之基礎,行此以為從道。又,何以知萬物之始?以意識進入源頭,從實體轉入虛體,得以感知化為感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ace的沙龍
84會員
47內容數
Pe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7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2024/07/07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2024/04/28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2024/04/28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2023/07/02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Thumbnail
2023/07/02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Thumbnail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Thumbnail
今天由我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
Thumbnail
今天由我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
Thumbnail
想落天外 局自變生 白雲舒捲 從風便滅 大江無風 浪濤自涌 江潮海平 明月共生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救」即是止。
Thumbnail
想落天外 局自變生 白雲舒捲 從風便滅 大江無風 浪濤自涌 江潮海平 明月共生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救」即是止。
Thumbnail
道德仁義禮,在道德經中談的是神、意、體及它們與道的關係。而不是在談論價值觀,價值觀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演化不斷,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道是宇宙運行的原理方式,萬事萬物依道而行,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 德是人的所得,種種分別分裂各得其所缺。 禮是人的行為。終日勤奮,以完成架構。 實相與真相相反。
Thumbnail
道德仁義禮,在道德經中談的是神、意、體及它們與道的關係。而不是在談論價值觀,價值觀會隨著時間空間而演化不斷,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道是宇宙運行的原理方式,萬事萬物依道而行,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 德是人的所得,種種分別分裂各得其所缺。 禮是人的行為。終日勤奮,以完成架構。 實相與真相相反。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先秦時代有三本關於道家的著作流傳於世。老子,莊子,列子。三位作者的名字是有深意的,一個表示由來已久,一個表示全,一個表示裂。往下研讀道德經,會發現這三個觀念縱貫全經。
Thumbnail
先秦時代有三本關於道家的著作流傳於世。老子,莊子,列子。三位作者的名字是有深意的,一個表示由來已久,一個表示全,一個表示裂。往下研讀道德經,會發現這三個觀念縱貫全經。
Thumbnail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Thumbnail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Thumbnail
它無所不在,卻又無顯其象,人欲迎之、隨之需有明確的對象,既無象便無法得見,這一方面說明道的無形,另一方面意旨道不存於感官之中,而存於心。
Thumbnail
它無所不在,卻又無顯其象,人欲迎之、隨之需有明確的對象,既無象便無法得見,這一方面說明道的無形,另一方面意旨道不存於感官之中,而存於心。
Thumbnail
《道德經》譯注,兼之個人見解和思緒整理。
Thumbnail
《道德經》譯注,兼之個人見解和思緒整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