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這本《您已登入N號房》,自然是源於對
N號房這髮指事件的極大好奇。因此看到這本號稱N號房最初報案人,首位報導者—「追蹤團火花」的第一手調查書出版,便迫不及待地購買。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兩位大學生:火和煓,因想參加新聞獎而設定了「非法拍攝」這主題,沒想到調查後卻就此踏入N號房深坑中……
去年聽到這新聞從韓國傳來便十分震驚,心中也裊裊升起許多疑問,因此我是抱著2個主要疑問來讀這本書的:
- 為什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
- 可以怎麼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平心說,讀完我依舊沒答案,而且看得過程某些時候不是很舒服。隨手放個書中對話框大家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
上次有這種噁心感大概是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時候了吧?
不過隱約還是接收到了些什麼,因此還是嘗試把感受寫出來,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了解這事件。以下我會簡述什麼是N號房;接著談犯罪者如何藉著科技幫助達成目的;再來會分享我對書中提到女性問題的思索;最後則會試著聊聊要怎麼去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N號房事件】
N號房事件主要是使用知名通訊軟體Telegram的聊天室,串起整個犯罪網。結構是這樣的,總窗口是所謂「高談房」,下面有數個「衍伸房」,衍伸房會不時開出條件,滿足者就能進入「N號房」。
N號房會散布所謂「奴隸」的照片或影片。養成奴隸的途徑約莫如下:
鎖定受害者→建立信任→滿足欲求→孤立對方→誘導性關係→威脅、性剝削
這樣的行為稱為「性誘拐」,藉由先獲取被害人信任,進而一步步掌握對方,再趁機拍攝威脅,利用受害者擔心事發的恐懼,讓受害者成為唯命是從的「奴隸」後,拍攝尺度更駭人的影、照片。
想更了解N號房的話,這裡也放上志祺七七的事件懶人包影片供大家參考。
【科技助長犯罪?】
這些網路犯罪之所以存在,且不易被揭發逮捕,正是在於這些人巧妙地利用科技。以下整理三個科技與犯罪的共生結構:
〔一、Telegram〕
Telegram最大的賣點就是保障用戶的「安全性」。這在極權壓迫下的確是好的交流管道,但這樣的保護傘也一視同仁罩在這些N號房使用者上。書中就提到,即便報警Telegram也不會協助調查,而無法簽發搜索令。
〔二、加密貨幣〕 除了聊天,當這些N號房使用者有金流往來時,便會選擇如
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像是一位綽號博士的使用者便開設收費聊天室,想加入就必須用
門羅幣購買十萬到一百萬韓元(約兩千~兩萬台幣)的入場券。
加密貨幣的核心價值是去中心化。而這些人卻利用這特性,讓他們的金流難以被查緝追蹤。
〔三、Deepfake〕
除了偷拍會是強迫受害者的狀況,某些人會在N號房將自己的女友、朋友或家人、老師的照片和其他裸照合成發布。
這讓我想到一個更進階的合成模式:
Deepfake。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Deepfake出現時還覺得有趣,直到我在Ted上看到這部影片:
影片中提到一個印度的女記者因為敢於揭發醜聞,而被反對者將她的頭像接合到性愛影片中,並大肆散佈,幾乎毀了她的生活。
從上面三個例子不難發現,這些犯罪正是科技的受惠者。當然,我不是說科技是養成犯罪的溫床。但這些問題不失為一種提醒,了解科技確實是把兩面刃,能載舟,亦能覆舟。
【身為女性】
除了科技助拳,我覺得整個社會對女性態度,可能也是造成這事件的背後推力。這邊就分享些我在書中看到的東西。
〔性平問題〕
女性弱勢是老議題了。不過既然會一直被提起就意味者整個社會還有改善空間。
煓在書中有提到所謂「女生才會經歷的事」。例如她剛進大學時,因被學姊說看起來一臉「男相」而開始學習打扮,之後卻被一個要好的男同學說:「這才像女生嘛。」讓她開始思考什麼叫做「像女生」。還有一次,有個女生素顏走進教室,卻被男同學說:「你怎麼不帶臉出門啊?」
或許因為念得是理工科,又身在科技業,我好像沒遇過這狀況,畢竟女生素顏很正常(化妝不能進無塵室)。不過我倒想到個類似的狀況。過去科技業有「女生爬上機台會衰」的說法,因此老一輩看到女工程師在機台鑽上爬下會生氣。不過現在已經沒這狀況就是。
另一個有意思例子是火說她在看美劇時發現,明明英文沒有敬語,但字幕卻把太太對先生說的話翻成敬語。突然有點慶幸中文沒這樣的問題。
書中舉的一些性騷擾問題也讓我開了眼界。像煓提到高中老師曾在稱讚她時,趁機揉捏她手臂內側,後來才聽聞這是因為手臂內側肉觸感跟胸部很像……而她在打工時,也曾被餐廳經理詢問要不要做「
office wife」。諷刺的是在她了解這詞的意思後,試著去查Office Husband卻發現沒有這用法。
從以上種種,就不難明白為何火與煓在書中不斷提及對女性狀況的憂慮。
〔女性主義〕
從上面的脈絡來看,就不難明白火和煓會一直提倡「女性主義」的重要性。不過這四個字在台灣其實頗具爭議,甚至有點「臭」掉的味道。
比如許多人批評的「女權自助餐」,認為女性打著平權大旗,遇到自己得利的地方卻不願退讓。像是男性結婚需有車有房,或是批踢踢男女版永遠吵不膩AA制。
書中沒談到AA制,不過倒是說了個我很陌生的名詞:「掙脫束衣」。初看有點摸不著頭緒,後來才了解是對於女性出門需要打扮的反動,想要去抵制「打扮勞動」的現象。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女性「掙脫束衣」手段之一居然是剪短髮。雖然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長髮的保養整理確實麻煩。
女性為了具備「人的模樣」,每天要花費一定時間和金錢才能接近那個基本值,相反地,男性早就達到了「人的模樣」。
-《掙脫束衣:到來的想像》
不過書中也有我覺得較為超過的狀況。像煓提到她曾因想打造獨立女性的形象而假裝沒有男友,將社群中男友照片刪除,約會也總保持五步距離。雖然書中她坦承回想那段時光極為後悔,但她男友卻安慰她:「那只是妳在找尋真實自我的過程罷了。」聖光啊這(笑)。
就自己片面理解,台灣在女權這塊應該是比韓國還好一些,當然還是有改變空間就是。或許當雙方面都更願意理解彼此所處困境,就不會出現像「厭女」、「極端女權」這樣的狀況吧?
放兩個相關影片供大家參考。願韓國和台灣都能成為對每個性別都更友善的國家。
【所以要怎麼避免?】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到現代科技與女性弱勢,或許都是促成這些犯罪的原因。
書中認為可透過法律面來杜絕網路性犯罪,比方說增加下面的3個法案:
- 跟蹤騷擾防治法
- 性誘拐防治法
- 網路性犯罪釣魚法法制化
前2項不難理解,而網路性犯罪釣魚法法制化指的是警方可以透過誘導的方式,比方說上傳標題為「十五歲女生,想找個地方睡覺」的文章來引出犯罪者。此外書中也不斷提到法律對於網路性犯罪量刑不足的問題,如孫政宇的輕判。
不過我對於法律的效果態度比較保留。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很多時候法律未必跟得上犯罪演化的腳步,而量刑加重總覺得也是治標不治本。
我想,會不會從整個社會觀念著手會更有效果呢?如同上個段落說的,如果大家都能更同理男女彼此面對的困難與處境,這樣的環境養成是不是就比較不會出現如上的加害者了呢?
而如果大家都能正視這些問題,並對受害者有更多同理,讓他們不會擔心受到二次傷害,而更願意坦白,是不是就有更多黑暗面能被光線掃到呢?
受害者的痛苦不是一句簡單的性剝削可以表達的。
-N號房受害者K
當然這些或許過於理想,怎麼具體操作我也未想清楚,只能繼續摸尋囉。也歡迎大家給點意見,一起討論哦 !
【後記:行動的勇氣】
最後想聊聊比較激勵人心的部分(笑)。
我很喜歡書的第二部中兩人的隨筆,紀錄許多私密呢喃。從兩人的相遇、成長經歷、家庭狀況和調查辛酸等,無所不書。乍看瑣碎,卻又很引人深思。
從中可以看到火與煓其實就和我們一樣,會恐懼、會迷惘,會感到脆弱。像是擔心露臉會被報復;反覆看N號房影片而瀕臨崩潰,後來還必須接受心理諮商治療;又或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事件,努力接受各種採訪而近乎虛脫。
但即便過程遭遇如此大的困難,這兩個甚至還小我幾歲的女生依然沒有停下腳步,努力的想翻轉那些幽暗的角落。而那星星之火,最終竟能真能燎原,這是這本書很觸動我的地方!
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竭盡所能做好眼前的事,總有一天會證明,現在經歷的一切就是最好的選擇。
-《您已登入N號房》
我想,即便我們都很平凡,依然可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出發,改變身旁的一點點,或許這個世界就能有很大的不同了吧?
突然想到之前反送中時,忘記在哪看到的一句很燃的話:我們無法或許成為琦玉老師,但人人都可以是無證騎士。
願每個人都能綻放屬於自己的火花,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炫爛。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