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養]十八相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開學的時候,校門口就會上演十八相送的戲碼。爸媽很想要丟包,但是孩子黏牢牢。
要從十八相送畢業
「他哭成這樣,我好像是壞人」家長有可能這樣對自己說
.
有四個訣竅
📌循序漸進不要急
📌提高想像力不害怕
📌加強好經驗喜歡上學校
📌建立界線來讓孩子獨立
.
所以從五分鐘、十分鐘的分離開始,慢慢增加。這樣不光是在學校,在家中,家長也可以去做自已的事情而不會有個小衛星一直圍繞著你。最忌諱就是一下子提升太多時間,讓孩子處在害怕的情況下孤立無援,也不安全。
.
沒看到等於不存在,這是孩子認知能力造成的限制,所以需要提高想像力,能夠想像爸媽的樣子,見不到面也不會覺得爸媽不見了。但是在能夠具體想像之前,孩子會需要一些東西,像是爸媽身上的東西、布偶、照片等等的東西,讓孩子有個過渡的物體可以幫助想像。再加上對於時間的了解,知道時間到爸媽就會出現,那只要看時間就能夠讓自己放鬆一點。
.
喜歡一個地方我們就會想要常去,而通常喜歡就是因為在那邊有發生過好的事情,玩過好玩的玩具,碰到有趣的同學或老師,那麼期待的心情就會壓過害怕的恐懼。所以我們會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當孩子分享跟回想的時候,這些記憶就會更清楚而且更好的被保存下來。
.
孩子邊哭邊抱,就是在跟爸媽尋求力量,但是我們相信孩子夠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照顧自己。所以要畫下界線—「你已經不是小嬰兒」的界線(抱著、餵食),只給予小朋友程度的幫助(一個大擁抱、牽手、拍拍),因此保持一點身體距離,至少讓孩子自己站著,讓孩子能夠看清楚四周情況。陪他準備好但不用幫他準備好,那麼孩子就能長出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教養 #教養   優雅的教養孩子是個美夢 「日式的禮貌安靜」 「法式的活潑外向」 「南韓式的乖巧依順」 「美式的獨立自主」 「然後沒有任何情緒的神話人物」 妳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讓我們回到現實 孟母三遷是媽媽決定的 斷機杼我覺得孟子當下也只是被嚇到 而不是真的懂發生什麼事情 強勢跟情緒沒
#談教養 #教養 負面情緒 很多孩子不喜歡負面情緒,不愛接觸,不愛承認,不愛討論。 但是要先認識跟接受情緒,才能覺察以及管理情緒 菲菲生氣了,是一本我上課會使用的書,鮮明的顏色讓孩子能夠感受不同的情緒,貼近兒童的筆觸讓孩子覺得親近好懂。 有生氣的紅色 憤怒的動作 還有冷靜下來的藍色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談教養 #教養 #Vygotsky #維高斯基 Vygotsky提出的理論很有趣,他認為孩子的潛能很大,有很多可以介入的空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近端發展區)是他提出的概念模型,最下面是孩子目前展現的能力,而最外圈則是還辦不到的事情(像是寫本小說阿、算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教師節 教師節到了,我們從小強調尊師重道,而且在我們的文化中會提到「禮多人不怪」,所以在教師節要送點什麼,送什麼好,便成為一種課題。 感覺要送,表示感謝,畢竟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心力。但感覺送太貴,會怕顯得張揚,而送太便宜,似乎又沒誠意。 到底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謝呢? #所謂感謝 人家說「禮輕情意重
#談教養 #教養   優雅的教養孩子是個美夢 「日式的禮貌安靜」 「法式的活潑外向」 「南韓式的乖巧依順」 「美式的獨立自主」 「然後沒有任何情緒的神話人物」 妳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讓我們回到現實 孟母三遷是媽媽決定的 斷機杼我覺得孟子當下也只是被嚇到 而不是真的懂發生什麼事情 強勢跟情緒沒
#談教養 #教養 負面情緒 很多孩子不喜歡負面情緒,不愛接觸,不愛承認,不愛討論。 但是要先認識跟接受情緒,才能覺察以及管理情緒 菲菲生氣了,是一本我上課會使用的書,鮮明的顏色讓孩子能夠感受不同的情緒,貼近兒童的筆觸讓孩子覺得親近好懂。 有生氣的紅色 憤怒的動作 還有冷靜下來的藍色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談教養 #教養 #Vygotsky #維高斯基 Vygotsky提出的理論很有趣,他認為孩子的潛能很大,有很多可以介入的空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近端發展區)是他提出的概念模型,最下面是孩子目前展現的能力,而最外圈則是還辦不到的事情(像是寫本小說阿、算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教師節 教師節到了,我們從小強調尊師重道,而且在我們的文化中會提到「禮多人不怪」,所以在教師節要送點什麼,送什麼好,便成為一種課題。 感覺要送,表示感謝,畢竟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心力。但感覺送太貴,會怕顯得張揚,而送太便宜,似乎又沒誠意。 到底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謝呢? #所謂感謝 人家說「禮輕情意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終於開學了,昨晚哭得稀裡嘩啦的小男生,今天放學一路講不停。他說他看到同學太興奮了。 回家後我趕緊煮飯,然後將自己隔離在房間內吃晚餐,前幾天都跑去姊姊那蹭床睡覺,今天小孩說他太想我了,希望我就睡他隔壁房間,他保證不會衝進來。 他一直在倒數我們可以抱抱和親親的日子,每天問還剩幾天才能像之前那樣抱著?
Thumbnail
想起從前,每當開學前兩週,會與兒子們聊天,問他們放假期間哪些事情最開心,哪些事情最害怕。了解他們的學習心態。當時長子因參加全國科展得奬直升台中一中資優班,唸完高一上學期,課業超前而且很沉重;次子在居仁國中唸國二,課業壓力也不輕,但成績都尚可。開學前十天我宣示開學日已‘’倒數計時“...
Thumbnail
「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堡壘般,也讓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p052) 記得我家弟弟(恒恒)滿心期待上小學時,前一晚就把衣服、書包整理好。 那天晚上爸爸給他一個祝福, 他很開心對我說:「我要去上學了!我長大了!」 開學第一天, 帶著興奮的心情, 牽著他的小手走進校門
Thumbnail
大部分父母親送初次上學的孩子上學,都會上演幾齣悲情戲。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位小男生,每天上學時都會和他媽媽上演生離死別,抱住他媽媽的腿跌倒在地,任他媽媽拖行就是不鬆手,學校還要派出三四位老師才能將他們分離,小男孩跪哭在地直到看不到母親的身影為止。然後讓我傻眼的是,他母親才走沒兩分鐘,他居然開心的拉著同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終於開學了,昨晚哭得稀裡嘩啦的小男生,今天放學一路講不停。他說他看到同學太興奮了。 回家後我趕緊煮飯,然後將自己隔離在房間內吃晚餐,前幾天都跑去姊姊那蹭床睡覺,今天小孩說他太想我了,希望我就睡他隔壁房間,他保證不會衝進來。 他一直在倒數我們可以抱抱和親親的日子,每天問還剩幾天才能像之前那樣抱著?
Thumbnail
想起從前,每當開學前兩週,會與兒子們聊天,問他們放假期間哪些事情最開心,哪些事情最害怕。了解他們的學習心態。當時長子因參加全國科展得奬直升台中一中資優班,唸完高一上學期,課業超前而且很沉重;次子在居仁國中唸國二,課業壓力也不輕,但成績都尚可。開學前十天我宣示開學日已‘’倒數計時“...
Thumbnail
「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堡壘般,也讓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p052) 記得我家弟弟(恒恒)滿心期待上小學時,前一晚就把衣服、書包整理好。 那天晚上爸爸給他一個祝福, 他很開心對我說:「我要去上學了!我長大了!」 開學第一天, 帶著興奮的心情, 牽著他的小手走進校門
Thumbnail
大部分父母親送初次上學的孩子上學,都會上演幾齣悲情戲。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位小男生,每天上學時都會和他媽媽上演生離死別,抱住他媽媽的腿跌倒在地,任他媽媽拖行就是不鬆手,學校還要派出三四位老師才能將他們分離,小男孩跪哭在地直到看不到母親的身影為止。然後讓我傻眼的是,他母親才走沒兩分鐘,他居然開心的拉著同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