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養]十八相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學的時候,校門口就會上演十八相送的戲碼。爸媽很想要丟包,但是孩子黏牢牢。

要從十八相送畢業

「他哭成這樣,我好像是壞人」家長有可能這樣對自己說

.

有四個訣竅

📌循序漸進不要急

📌提高想像力不害怕

📌加強好經驗喜歡上學校

📌建立界線來讓孩子獨立

.

#急躁會帶來反效果

所以從五分鐘、十分鐘的分離開始,慢慢增加。這樣不光是在學校,在家中,家長也可以去做自已的事情而不會有個小衛星一直圍繞著你。最忌諱就是一下子提升太多時間,讓孩子處在害怕的情況下孤立無援,也不安全。

.

#知道爸媽會回來

沒看到等於不存在,這是孩子認知能力造成的限制,所以需要提高想像力,能夠想像爸媽的樣子,見不到面也不會覺得爸媽不見了。但是在能夠具體想像之前,孩子會需要一些東西,像是爸媽身上的東西、布偶、照片等等的東西,讓孩子有個過渡的物體可以幫助想像。再加上對於時間的了解,知道時間到爸媽就會出現,那只要看時間就能夠讓自己放鬆一點。

.

#喜歡上學校

喜歡一個地方我們就會想要常去,而通常喜歡就是因為在那邊有發生過好的事情,玩過好玩的玩具,碰到有趣的同學或老師,那麼期待的心情就會壓過害怕的恐懼。所以我們會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當孩子分享跟回想的時候,這些記憶就會更清楚而且更好的被保存下來。

.

#相信孩子能獨立

孩子邊哭邊抱,就是在跟爸媽尋求力量,但是我們相信孩子夠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照顧自己。所以要畫下界線—「你已經不是小嬰兒」的界線(抱著、餵食),只給予小朋友程度的幫助(一個大擁抱、牽手、拍拍),因此保持一點身體距離,至少讓孩子自己站著,讓孩子能夠看清楚四周情況。陪他準備好但不用幫他準備好,那麼孩子就能長出力量。


#十八相送 #開學 #四招

#時候#十八相送#戲碼#爸媽#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的沙龍
22會員
69內容數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2022/01/04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652063833845/ 家長看我們上課用的玩具或者桌遊,會說看起來好像很好用,甚至說很想買。雖然這感覺可以成為玩具或者教具的業配,商機無限,但是其實重點一直都不在道具,而是用心跟理解。 . .
Thumbnail
2022/01/04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652063833845/ 家長看我們上課用的玩具或者桌遊,會說看起來好像很好用,甚至說很想買。雖然這感覺可以成為玩具或者教具的業配,商機無限,但是其實重點一直都不在道具,而是用心跟理解。 . .
Thumbnail
2022/01/03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054560560262/ 今天介紹個簡單的口訣——「三不五要」,如果能用到這些技巧,相信能讓親子互動更加圓融。 . . . . . . . . 「比較式」和同性質的團體或個人做比較來傳達讚美。 .
Thumbnail
2022/01/03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054560560262/ 今天介紹個簡單的口訣——「三不五要」,如果能用到這些技巧,相信能讓親子互動更加圓融。 . . . . . . . . 「比較式」和同性質的團體或個人做比較來傳達讚美。 .
Thumbnail
2021/12/29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6468143952237/ 好的一面,你可以高興,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到了可以想到新的方法回應你,而不只是呆呆地回答的程度。可以想像後果,以此迴避懲罰,這是種很大的進步。 . . . . . .
Thumbnail
2021/12/29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6468143952237/ 好的一面,你可以高興,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到了可以想到新的方法回應你,而不只是呆呆地回答的程度。可以想像後果,以此迴避懲罰,這是種很大的進步。 . . . . .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陪著孩子上幼兒園的你/妳,是不是無法放下心中的焦慮呢?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各種狀況,憂心孩子對於環境不適應而情緒失控?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是父母阿!
Thumbnail
陪著孩子上幼兒園的你/妳,是不是無法放下心中的焦慮呢?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各種狀況,憂心孩子對於環境不適應而情緒失控?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是父母阿!
Thumbnail
開學的時候,校門口就會上演十八相送的戲碼。爸媽很想要丟包,但是孩子黏牢牢。 要從十八相送畢業 「他哭成這樣,我好像是壞人」家長有可能這樣對自己說 . 有四個訣竅 📌循序漸進不要急 📌提高想像力不害怕 📌加強好經驗喜歡上學校 📌建立界線來讓孩子獨立 . #急躁會帶來反效果 所以從五分鐘
Thumbnail
開學的時候,校門口就會上演十八相送的戲碼。爸媽很想要丟包,但是孩子黏牢牢。 要從十八相送畢業 「他哭成這樣,我好像是壞人」家長有可能這樣對自己說 . 有四個訣竅 📌循序漸進不要急 📌提高想像力不害怕 📌加強好經驗喜歡上學校 📌建立界線來讓孩子獨立 . #急躁會帶來反效果 所以從五分鐘
Thumbnail
如何解決孩子初入校園,對於上學的不安,如何讓孩子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然後慢慢培養出孩子喜歡去上學、期待去上課,進而了解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如何解決孩子初入校園,對於上學的不安,如何讓孩子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然後慢慢培養出孩子喜歡去上學、期待去上課,進而了解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9/1開學日是我的生日,我家的小寶貝一早就跟我說「媽咪生日快樂」,令人感動。 今天也是我家小寶貝公幼小班上學的日子,一早準備好書包、水壺、口罩、手帕,手牽手去幼兒園。  公幼是某國中的附設幼兒園,走在某國中的校園,看著你長大的背影,然後親自把你送到教室門口,放手把你交給老師。 看著老師幫你穿圍兜、你
Thumbnail
9/1開學日是我的生日,我家的小寶貝一早就跟我說「媽咪生日快樂」,令人感動。 今天也是我家小寶貝公幼小班上學的日子,一早準備好書包、水壺、口罩、手帕,手牽手去幼兒園。  公幼是某國中的附設幼兒園,走在某國中的校園,看著你長大的背影,然後親自把你送到教室門口,放手把你交給老師。 看著老師幫你穿圍兜、你
Thumbnail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學習改變,享受改變,看到的事件、世界都將會不一樣~
Thumbnail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學習改變,享受改變,看到的事件、世界都將會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