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影響”人,但不可“控制”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能夠“影響”人,指的是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產生影響的,不然怎麼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說呢。
當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說的是具有相同認知或者“三觀”一致的人,因為屬基本的同一類型的人,所以願意走在一起,喜歡成為朋友。這種相互間的自願影響,不僅會增進友誼,彼此還會共同進步。
人可“影響”人,但不可“控制”人
但“控制”人,就不一樣了。這裡需要認識到的問題是,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你是什麼樣子的人,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人,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是,最終別人愛怎麼做,那是他的自己的事情,你是無法控制的,也是不可能控制的。
所以,人與人之間相處時,一定要互相尊重,平等互愛。即便是位高在上的人,也不要指手劃腳,將任何的思想、意志和行為強加於人,達到控制的目的。其實,控制是不會產生實際效果的,就算表面看來他接受了你的“控制”,也屬於□服心不服。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才真正是讓人接受,讓人敬佩,不是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芷汐你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做事總想要完美,總想把事情做到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這種態度,壞在哪?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現狀。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每天都想尋找一個完美的項目,一直找啊找。 找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後發現找了個寂寞。 其實,世上本沒有完美的東西,也不存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機會,讓我們去選擇去面對去挑戰。我們在面臨一個機會的時候,總會去想有沒有更好的,想著我不著急不著急,反正有的是機會和時間,一點都不慌不忙的。 可是就是因為這個樣子,我們很容易錯過很多機會,錯失好的機會,讓我們覺得很後悔,可能第一次的時候不會這麼覺得,當第二次第三次再
不少人經常和我討論,說自己買了很多書,還專門做了自己的書房等等,每天也有在讀書,可總是感覺沒怎麼提升?其實我在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有過類似困惑,走過了很多彎路,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讀書的誤區。 你以為你在讀書,其實你只是在自欺欺人! 誤區1:囤積型閱讀 簡單來說,就是攀比閱讀數量而非質量。但一本書
以前覺得知識體係就是認識體系,看了(認知覺醒)後才知道知識體系和認識體係是不一樣的,知識體系只是你看到知識的介紹但只是表像的,而認知體係是包含有效的知識。它一部分的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選擇、行動、改變和解決問題,所以了解認知體系很重要。 為什麼尋找觸動點才有讓你知道認知體系,當你沒有找到觸動點
未來還有人捧著一本厚厚的書  細細的讀 看思考 ?未來還有人看報  ,閱覽各種各樣的書籍 ?還會跑圖書館 ?未來還有人每天閱讀兩小時給自己充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不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電子產品逐漸出現人們的視野 。電子產品什麼時候成了形影不離的  ,把時間花在,在
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從而脫離原軌道,開始新的征程。 很多時候我們的改變都是被動的,父母希望我們做什麼,領導希望達到什麼目標,我們朋友喜歡什麼等等,甚至是有些不得不做的改變。有些改變是必須遵從的,改變一條線路,改變一種做事方式,那麼多次都是在外界的帶動下而不得不做的改變。 人要主動
做事總想要完美,總想把事情做到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這種態度,壞在哪?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現狀。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每天都想尋找一個完美的項目,一直找啊找。 找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後發現找了個寂寞。 其實,世上本沒有完美的東西,也不存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機會,讓我們去選擇去面對去挑戰。我們在面臨一個機會的時候,總會去想有沒有更好的,想著我不著急不著急,反正有的是機會和時間,一點都不慌不忙的。 可是就是因為這個樣子,我們很容易錯過很多機會,錯失好的機會,讓我們覺得很後悔,可能第一次的時候不會這麼覺得,當第二次第三次再
不少人經常和我討論,說自己買了很多書,還專門做了自己的書房等等,每天也有在讀書,可總是感覺沒怎麼提升?其實我在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有過類似困惑,走過了很多彎路,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讀書的誤區。 你以為你在讀書,其實你只是在自欺欺人! 誤區1:囤積型閱讀 簡單來說,就是攀比閱讀數量而非質量。但一本書
以前覺得知識體係就是認識體系,看了(認知覺醒)後才知道知識體系和認識體係是不一樣的,知識體系只是你看到知識的介紹但只是表像的,而認知體係是包含有效的知識。它一部分的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選擇、行動、改變和解決問題,所以了解認知體系很重要。 為什麼尋找觸動點才有讓你知道認知體系,當你沒有找到觸動點
未來還有人捧著一本厚厚的書  細細的讀 看思考 ?未來還有人看報  ,閱覽各種各樣的書籍 ?還會跑圖書館 ?未來還有人每天閱讀兩小時給自己充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不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電子產品逐漸出現人們的視野 。電子產品什麼時候成了形影不離的  ,把時間花在,在
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從而脫離原軌道,開始新的征程。 很多時候我們的改變都是被動的,父母希望我們做什麼,領導希望達到什麼目標,我們朋友喜歡什麼等等,甚至是有些不得不做的改變。有些改變是必須遵從的,改變一條線路,改變一種做事方式,那麼多次都是在外界的帶動下而不得不做的改變。 人要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我們只能控制我們之內的,無法控制在我們之外的, 如果我們總是想要改變別人、控制外在, 就會容易感到無力, 同時也被那些無法控制的,以及企圖控制的恐懼給控制。
非指控制或是去阻止別人的言行之意。 我們無法去讓別人照我們的意願行使,能夠被尊重,是來自於對方本身的意願,不是感到不被尊重就要起情緒,是見事觀局看清楚對方言行整個一連串背後的脈絡。 我們都有權利表明我們想要怎麼樣被別人對待,但別人有無意願是他們的事,與我們無關,我們做的是預告別人自己希望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人與人之間 開始讓人舒服的 也許是你的言語 但後來讓人信服的 是ㄧ個人的人品 做人 就要做ㄧ個讓人放心的人 無論認識多年 都能由衷地說ㄧ句 認識你真好 人與人之間 真正能吸引對方的 不是你的容顏 不是你的財富 也不是你的才華 而是你傳遞給對方的信賴和踏實 傳遞給對方的真誠和善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所謂物以類聚,就是我們可以從當事人周遭交友情況,大致上能夠定義這個人的所作所為,這點是我無法反駁的魔力,就算任何命理都無法逃脫此定律。
Thumbnail
若在同溫層,讓人喜歡,自然容易,若在人生路上,讓大家都喜歡,聖賢也難。 同理心是誰同誰的理 要得到認同甚至喜愛,就算三頭六臂,才華洋溢,讓人青睞也需是利益他人,基於禮貌或賞識,有機會得人喜愛,是因自己的才能,無論天賦或努力,有助人排除境遇困難,讓人起歡喜心,自然能得到回饋。 老么勝
在身旁總有這種人~ 用自己的專長去說服他人依照所想行事, 明言中在提升他人價值, 暗思中掌控他人的定位, 一言一行自我感覺良好, 因他人不願與他關係忿爭, 卻一步一步地暗傷關係。 言多必顯他:不安、恐懼、證明 行為必顯他:控制、鬥爭、委屈 執著他亮眼的成果不放, 過往的成就,是昨天的事; 今天事是當
每個人針對某件特定的事物往往都有其處理方法與模式的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我們只能控制我們之內的,無法控制在我們之外的, 如果我們總是想要改變別人、控制外在, 就會容易感到無力, 同時也被那些無法控制的,以及企圖控制的恐懼給控制。
非指控制或是去阻止別人的言行之意。 我們無法去讓別人照我們的意願行使,能夠被尊重,是來自於對方本身的意願,不是感到不被尊重就要起情緒,是見事觀局看清楚對方言行整個一連串背後的脈絡。 我們都有權利表明我們想要怎麼樣被別人對待,但別人有無意願是他們的事,與我們無關,我們做的是預告別人自己希望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人與人之間 開始讓人舒服的 也許是你的言語 但後來讓人信服的 是ㄧ個人的人品 做人 就要做ㄧ個讓人放心的人 無論認識多年 都能由衷地說ㄧ句 認識你真好 人與人之間 真正能吸引對方的 不是你的容顏 不是你的財富 也不是你的才華 而是你傳遞給對方的信賴和踏實 傳遞給對方的真誠和善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所謂物以類聚,就是我們可以從當事人周遭交友情況,大致上能夠定義這個人的所作所為,這點是我無法反駁的魔力,就算任何命理都無法逃脫此定律。
Thumbnail
若在同溫層,讓人喜歡,自然容易,若在人生路上,讓大家都喜歡,聖賢也難。 同理心是誰同誰的理 要得到認同甚至喜愛,就算三頭六臂,才華洋溢,讓人青睞也需是利益他人,基於禮貌或賞識,有機會得人喜愛,是因自己的才能,無論天賦或努力,有助人排除境遇困難,讓人起歡喜心,自然能得到回饋。 老么勝
在身旁總有這種人~ 用自己的專長去說服他人依照所想行事, 明言中在提升他人價值, 暗思中掌控他人的定位, 一言一行自我感覺良好, 因他人不願與他關係忿爭, 卻一步一步地暗傷關係。 言多必顯他:不安、恐懼、證明 行為必顯他:控制、鬥爭、委屈 執著他亮眼的成果不放, 過往的成就,是昨天的事; 今天事是當
每個人針對某件特定的事物往往都有其處理方法與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