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經濟停滯的主因(終章)

    前面幾篇文章一開始先講到經濟行為的產生,以及交易與貨幣制度的演變,這些都與當今經濟運作模式息息相關。至於筆者為何後來幾周又先講能源的運用史,那是因為在人類歷史裡,經濟與能源科技都是不可分割的。
    當今台灣乃至於世界的經濟悶局,如果只是一味的印鈔票,而物資與勞務的供應卻未能同時增長,後果各位在這一兩年內也看到了,就是物價開始一直往上,鈔票越來越不值錢。那好我們就訂法律強制企業漲工資,很棒對吧?但是在生產力與獲利未提升的狀況下這種方式無疑是侵蝕許多企業為數不多的獲利,企業因應的方法要嘛偷接電、設備不汰舊換新,若要從人力下手就是降低員工數量,也就是開除或逼退效率低的員工,就算不直接從人力開刀,節省設備費用長期對經濟發展也是不利的,那,究竟要怎麼解決呢?
    事實上,筆者要給各位讀者一個概念,那就是「經濟成長」這個概念是工業革命以後才逐漸出現的,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後生產力在往後的數千年中成長的幅度微乎其微,曾經西方有一位史學家講過:「西元前五百年的世界與西元一五 ○○年的世界幾乎一模一樣」,無論東方西方,在古代社會人民得以溫飽,家人平安就算非常幸福了,因為在古代的生產力水準下,即便日以繼夜的勞動也不保證就不會餓死,更不用說要過得比上一代好。在這個狀況下,你的出身基本上就決定你八成以上的人生,就算中國在隋朝後出現科舉,提供人民往上爬的機會,但根據史學家的統計,那也是社會上財富排名前百分之十的遊戲,就算在當今有義務教育的時代,家庭背景對人的學習仍有巨大影響,更不用說古代都是在私塾學習的,也只有富人才負擔的起。

    工業革命後的成長週期

    康德拉季耶夫長波
    康德拉季耶夫長波
    自十八世紀晚期瓦特等科學家改良蒸汽機以後,隨著蒸氣機的普及以及往後第二與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水平有著爆炸性的進步,但是也不是一直都是直線往上的,中間也是有起有落,以下來介紹上圖的康德拉季耶夫長波週期。
    該長波之名源於蘇聯經濟學家Nikolai Kondratiev。他在著作《大經濟週期》(1925年)及同一時期的其餘著作中提出了此一觀點。另兩位荷蘭經濟學家 J. van Gelderen 與 Samuel de Wolff 在1913年歸結出類似的現象。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 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周期》(1928年)等論著。他在1925年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期波動》一文中運用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價格、利率、進口額、出口額、煤炭和生鐵産量等時間序列統計資料對經濟發展的長波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研究康德拉季耶夫認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長度爲48年到60年、平均爲50年的長期波動。他將其所研究的1780~1920年這140年中資本主義經濟運動劃分爲兩個半長周期波動。
    到目前為止(2021年),若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總共可以分成五個週期,分別如下列所示:
    • 工業革命,蒸汽機及紡紗機的發明(1771年)
    • 蒸汽機與鐵路時代(1829年)
    • 鋼鐵、電力與重工業時代(1875年),1890年代大範圍產業化
    • 石油、汽車與量產時代(1908年),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在戰場上的利用,於1950年代走入歐美民間
    • 資訊與通信時代(1971年),於1980年代開始產業化
    依照這套理論,世界現時正處在第五個長波的轉折點。
    實際上,在舊有科技發展動力逐漸消耗殆盡而新的科技尚未補上之時經濟都會進入一個衰退低谷的時期,如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就是電力科技帶來的技術發明與市場需求逐漸消退,歐美列強為了讓產品外銷而導致列強間衝突不斷,進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的1920年代實體產業未見改善,令資金往股市流,同時各國也保護主義興起,對外來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在種種壓力之下,1929年黑色星期五股市終於開始瘋狂下殺,進而一連串的公司倒閉,民眾大規模失業,持續了好幾年,最後在二戰時大規模徵兵解決了失業問題。
    二戰後到了1960年代晚期,歐美當代年輕人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與工運,增加了歐美企業的負擔,同時戰後的汽車業與石化工業提供的經濟動力又逐漸耗竭,在1973年10月因以阿戰爭沙烏地阿拉伯對歐美實施石油禁運,引發了近十年的停滯性通膨,英美兩國直到柴契爾與雷根的上台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再搭配「科技業」的發展,才走出了滯脹危機。
    其實1980年代以後,除了中國以外,其他有一段經濟榮景的國家像是我們台灣、南韓與美國,無一不是靠科技業帶動經濟發展的,其他歐洲國家就沒這麼幸運了,很多西歐南歐國家實體經濟與就業狀況從70年代便一直低迷,再加上隨著科技業動力也逐漸枯竭而間接引發的房地產泡沫與金融海嘯下,歐洲許多國家開始出現人民要在垃圾桶裡找食物、支付不起取暖費而砍柴取暖之類的窘況。
    倘若再加上這一兩年肆虐全球的疫情,真不知道這次的停滯期會惡化到怎麼樣的境地。
    至於下一次的科技榮景會不會再次到來,下周起我們再來聊,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