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當前科技發展實況(一)

    這個禮拜六不是要公投,其中一個題目就是關於核四存廢的議題,啟用有可能會有安全疑慮,若廢掉又有可能缺電。其實筆者對這個議題並沒有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種資源上的零和遊戲,在沒有更進步的發電方式,或者是得以替代電力的能量運輸方式前,基本上都不具根本性的解決方法。
    更先進的技術?筆者相信讀者一定會問當前人類的科技不是非常進步、幾乎無所不能嗎?而且有這麼多科學家在努力這些應該都不是問題吧?
    說道這筆者就想問各位讀者,請問你們的上述的科技萬能論與科學爆炸的觀點,該不會是看每年國內外各個學術機構的論文數量,以及所謂的奈米科技、人工智慧等聳動的科技新聞而得來的結論吧。
    事實上論文是所謂的「科學」研究成果,而真正提升我們人類生活水準的是「技術」,而運用基礎科學原理去改善現有技術,或研發新技術則稱為「科學技術」,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科技。
    「科學」是人類認識大自然運作的學理,最初是了解自然界發生那些現象,像是閃電發生、太陽東升西落,即所謂得知其然。後來科學家再從這些現象中找到背後的規律,並使用數學公式描述之,即所謂的知其所以然,而一旦知其所以然,在某種意義上就算是建立該領域的完整科學。
    「技術」則是人類利用所謂的自然律來協助人類做出超出單純人類肉體能力所及的事情,像是人類用火烹煮及照明,便是利用物質短時間快速氧化產生的光與熱為人類效勞。在古代很多時候,技術的產生都是經由人類長期的試錯而逐漸找出方法,很多時候這些技術都是靠家族代代相傳的,想當然技術的習得與了解科學與否並沒有一定的關聯性。
    不過在工業革命以後,由於新能源技術的複雜化,「科學」與「技術」便逐漸合而為一,形成所謂的科學技術與伴隨而生的應用科學。

    真正的科技伴隨新能源的運用

    在進入正題前,先讓各位讀者回憶一下以前學生時代上物理課時學到的一個重要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即不論物理或化學上的各種變化都不會憑空發生,必然伴隨著做功的發生—能量的轉移,在這個條件之上,人類科技所及之能力範圍必然與能量利用極限息息相關。
    是的,古代生活水準不佳主要也是因為木柴的能量密度遠低於石油與煤,進而導致古代人類所及的範圍遠比現代人小(絕非古代人的頭腦比現代人笨),等到開始使用煤炭之後,大規模的製造業與鐵路、鐵船也隨之出現,增加列強的總體國力與貿易範圍,從而令西歐國家國力於十九世紀站上世界頂峰,不過藥品與衣物仍然稀缺。一直要到石油開始大規模運用後,除了作為能源,人類也從石油中提煉出許多有機化合物,製作合成纖維、清潔劑與各種藥物,造就「材料」的革命。
    隨著能量利用技術的提升,可利用的能量與生存範圍亦隨之增加,進而造就實質意義上的經濟成長,尤其二戰後隨著石化資源進入民間,再加上1969年阿波羅登月,令當時的年輕一代對未來抱持著樂觀的希望,覺得努力就有收穫、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甚至在三四十年前許多科幻電影預測在2010年代到處都是飛天汽車,地球周圍早就佈滿人類得以自由進出的太空站,當然,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除了3C產品以外,我們實際上的日常生活仍然與三四十年前相差無幾。
    那究竟是發生什麼事,令當年科幻電影的預測幾乎都沒實現呢?是不是人類在科技進展上遇到某種障礙?我們下週再來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