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談談人性與溝通(2021.10.29)

    誤解是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卡內基的人性觀點

    耳熟能詳的「卡內基訓練」是戴爾.卡內基在1912年創立的,以教導人際溝通與處理壓力的技巧為宗旨。他所著的《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迄今仍被認為是實用的社交指南。他對人際關係的處理原則,隱藏著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在談論溝通之時,有必要先了解他對人性的四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無論是誰,都只關心自己
    所以外面的什麼疫情啦、,國安啦、環保啦、難民啦、中美貿易戰啦、台海危機啦…對不起,比起我的鼻子不通,那些都不算什麼。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自己的腰怎麼又粗了?穿這衣服出去合適嗎?別人怎樣自有他人去操煩,我管那麼多幹嗎?
    第二個觀點:無論是誰,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任何人做了任何事,大概都會振振有詞。陳其邁當立委時,罵官因公安死了多少人不下台是多麼不堪時,振振有詞;等到自已碰到時,當然還是振振有詞,為了民眾,為了職責,他不能輕易下台;蘇貞昌在對神明發誓時,振振有詞;等到違背誓言時,還是振振有詞;政客性侵被抓,養小三被抓還是振振有詞;其他諸如殺人犯啦,偷竊啦,吸毒啦…沒有一個認為自己有罪,每個人被抓都還振振有詞。
    第三個觀點:即使與他人爭辯,也沒有任何好處
    卡內基認為:「用『你錯了』來責備對方,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錯。即使他人對自己說你錯了,也沒有人會因此認知到自己的錯誤而做出改變。」(一流人,2020)
    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陳時中了,破口,嗯,我沒錯,你能證明我跟破口有關嗎?你要他拿出記錄,他兩手一攤,沒記錄…,怎麼可能沒記錄?沒記錄就是沒記錄,你難道要我去造一個嗎?擋疫苗,當然沒錯,為了國格…;人家買了,是我寬厚…,爭辯,有用嗎?
    第四個觀點:總是喜歡上對自己有好感的人
    我們很容易喜歡上對自己示好的人,換句話說,我們很自然地會喜歡上那些對自己釋放出好感、認為自己很重要的人。(一流人,2020)
    所以在溝通時,我們喜歡不插嘴聽我們說的人,最好還能對我們的意見表示欽服或讚許。

    非暴力溝通

    在人際關係中溝通極為重要,但如若不懂方法,即使只是小事也可能釀成相互指責、謾罵、衝突,鬧得不歡而散。剛去圖書館,找看看說話及溝通技巧方面的圖書,滿滿的兩個書架都是;上網查找與說話及溝通有關的資料和視頻,也是層層疊疊,多到幾乎難見盡頭,也可見大家都知道說話和溝通的重要。但也可反證,大家似乎都覺得此技術還有再精進的空間和必要。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雙方心意相通,從而達到溝通目的呢?非暴力溝通即是方法之一。什麼叫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一套基於同理心的溝通法則。顧名思義就是,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也協助對方從你的立場去思考,進而使溝通更順暢的一種溝通方式。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lifestory,2021;楊大輝,2018)
    第一步—說出你的觀察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
    第三步—說出你的需要
    第四步—說出你的請求

    舉例說明

    例如:襪子亂丟。
    第一步—說出你的觀察
    句子的開頭:
    「當我看到甚麼甚麼的時候…」後面是你看到的事實。不要用諸如「你每次…」、「你總是…」等帶有情緒性語詞。重點是:不評論、不指責、不貼標,只是單純的陳述所觀察到的事實。不要分析,也不是看法或意見。
    「當我看到襪子丟在地板上…」而不是
    「為什麼你每次都把襪子亂丟…」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
    句子的開頭:
    「我覺得…」後面接的是單單純純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失望、擔心、生氣等等;而不是「我覺得你怎樣怎樣」,因為那是你對對方的猜測和詮釋而已。
    「我覺得很難過/生氣…」而不是
    「我覺得你沒有體諒我的辛勞…」
    第三步—說出你的需要
    句子的開頭:
    「我需要/我很重視甚麼甚麼…」後面接的是你需要或重視的價值。不要把要求包裝成需要。
    「我需要地板保持乾淨,看起來舒服…」而不是
    「我需要你把襪子放進洗衣機裡」(這是要求,而不是需要。)
    第四步—說出你的請求
    句子的開頭:
    「你可不可以…」,是開放的問句,而不是指令喔!
    好的請求需要符合三個條件:
    1. 正向
    2. 具體
    3. 可行
    目的是讓對方一聽就掌握如果他答應你的請求,他實際可以做的是甚麼事情,而且是他能力可及的。
    「你可不可以把襪子拿進房間或放進洗衣機呢?謝謝你。」而不是
    「你可不可以以後注意/保持整潔…」(注意/保持都有點含糊)
    「當我看到襪子丟在地板上,我覺得很難過/生氣,我需要地板保持乾淨,看起來舒服,你可不可以把襪子拿進房間或放進洗衣機呢?謝謝你。」
    溝通的目的在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以我們為主的非暴力溝通,訴求清楚、步驟具體,使得事情的解決較能順暢圓滿,然而如若是以別人為發動者時,他未必熟悉此四步驟,因此可能直接訴諸於評論、指責、貼標等令人感到難受或生氣的說法,如若如前一般憤起爭辯、反駁,那麼此種溝通又將陷入衝突,爭執的暴力溝通中,此時宜靜下心來,試著同理或了解他如此說法的意圖或需求何在,然後試著予以處理並解決。完了之後,你還是可以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將他的指責所引發感受說清楚,並告訴他之後希望他能儘量以事實的描述做為開端,也許就可以形成一個較諸之往更為和諧且溫馨的互動模式。

    參考資料

    lifestory(2021) :溝通也有公式可循?非暴力溝通4步驟,讓你好好說話!2021.10.29摘取自https://lifestorying.co/%E9%9D%9E%E6%9A%B4%E5%8A%9B%E6%BA%9D%E9%80%9A/
    一流人(2020):這就是人性?卡內基的4個觀點:無論是誰,都只關心自己。2021.10.29摘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74026(遠見35)
    楊大輝(2018):為何每次想溝通,最後都會變吵架?心理學家揭「有效溝通」4絕招,超實用、所有人都該會啊。2021.10.29摘取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619620?page=1(新新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