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閱讀筆記】讚爭

這本書我啃了約一個半月,它雖然不算生硬,但資訊量龐大。綜合歷史、政治、社會學,甚至戰略都鉅細靡遺。很佩服作者能將網路發展與相關事件整理成冊。畢竟始於20世紀末,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祕辛,或與我們錯身而過,不知道造成劇烈影響的小故事。如果你有空閒餘裕,對網路與世界的關聯有興趣,又不排斥長篇大論的吃力感,這本書很適合你去發掘網路與我們更密切的關係。
-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句話出自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一副對聯,紅樓夢中巧妙地以此點出人生虛幻。我覺得也不失為對現今網路的最佳註解 雖然我們能認知網路本是個虛擬世界,卻無法控制虛假藉由網路走近我們的速度。不名群組來源、假借問安的長輩圖、一滑而過的廣告,當我們對這些訊息感到荒謬,甚至嗤之以鼻時,它真實充斥在我們身邊,有些謊言顯而易見,有些則無聲侵蝕某些人的人生。
書中提到,每一則假情報訊息,必須至少有一部分符合現實,或普遍接受的觀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越發無法脫離假消息,它保留著一部分的真,用以對抗存疑的每個人,當它不全然是假的,就越能為自己脫罪。有些假消息甚至長成價值觀,留在生命裡,也可能像書中提到披薩門事件(Pizzagate)帶來的炸彈式衝擊。
披薩門事件是 2016 年美國選舉期間,一間名為彗星乒乓的披薩店,被陰謀論支持者指控其與人口販賣及兒童色情有關聯。該披薩店忍受長期網路暴力、恐嚇、騷擾,甚至有人帶著步槍對彗星乒乓開槍,無疑是種死亡威脅。受到影響的不只是它本身,還有周邊店家與曾到該店演出的樂團。然而經過事後調查,起因於尚未經證實的文件在主流網站流傳,彗星乒乓店裡甚至沒有所謂囚禁孩童的地下室。但輿論發酵,在社群媒體滾動的雪球越滾越大,即使同年陰謀論被揭穿,仍有不少人深信著。
假消息的代價之大不能被簡易評估,但真偽卻越來越難辨。
- 同是被害者,也都是共犯 "我原本以為每個人可以毫無顧忌的發言、交換資訊和想法,這個世界自然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不過我錯了" 這句話出自推特的共同創辦人 Evan Williams
讚爭這本書帶我們追溯網路到 20世紀末,起初因戰爭而設立,是為了軍事以及區域學術,而後獲得商業化擴展,造就今日發達的網路。不管是推特、臉書、任何社群媒體,或造就今天這一切的人,大概都沒想到網路能如此迅速發展,而且方向與初衷大相逕庭。
網路確實帶來許多方便,它讓相遇不再受限,拓展書中無法給予的視野。在網站建立虛擬帳號,暢談、散播或反駁任何一種想法變得容易,但也因為如此,每則評論都不受制於地區與時差。只需要一個 ENTER,讚美、怒罵、感激、造謠都能輕易穿梭,或許無心,又或許精心策畫過,人們為自己言論付出的代價越來越輕,但顯現在社會的隱藏成本卻不減反增。如同書中的大量例子,偏執者、種族主義者、暴力極端分子和網路酸民的 ENTER,曾經奪走某些人的性命、炸毀一架飛機或消滅一個城市。
我們已經無法避免網路,以及它帶來的蝴蝶效應。一場遠在天邊的戰爭,可能肇因於數月前你對某選舉人的策略按讚支持,而這場戰爭將牽動你的日後生活。好比供應鏈被迫停止,沒什麼能再是隨手可得的。如同書中說的,戰爭不會因最後一枚子彈結束,在網路上,戰爭永遠不會結束。我們都因這些永不停止,無形中蒙受損失,卻也是無形中的共犯。連結越緊密,影響就越大。而這種牽一髮便動全身的關係日後只會越來越穩固。我想我們都深知這則道理,卻必須在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它 - 共存共榮 "Facebook is only 13 years old, Twitter 11, and even Google is but 19. At this mo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uto industry, there were still no seat belts, airbags, emission controls, or mandatory crumple zones." - Zeynep Tufekci (臉書才 13歲,推特 11歲,甚至 Google 也不過 19歲。汽車產業革命到這個時候,仍沒有安全帶、安全氣囊、廢氣排放控制或強制防撞緩衝區)
網路發展至今雖已穩定,但我們知道它仍有許多不成熟的部分。除了前面所述,蔓延的假消息以及無國界傷害,網路還漸漸衍伸出以下問題。難以被突破的同溫層之壁、越來越沒耐性的閱聽體驗、情緒至上。由於數位媒體更迭過快,為了乘載更龐大的資訊量,只能稍微一瞥或簡讀重點。我們下意識搜尋自己認同的觀點或感興趣的話題,導致某些情形在再三確認前被無限轉發,或是隱藏在句末的本意被早早曲解。網路本意是用來拓寬眼界,卻漸變成侷限我們的工具。
現實生活中,網路已經不可或缺,我們不能因它的不便或缺失而選擇摧毀,反而要思考如何與之智慧共存。書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點,網路機器人其英文名稱為 Bot,取自英文 Robot,它又源於捷克語,意思是奴隸或奴役。然而今日比起網路,人類似乎更像它的奴隸。要能智慧共存,首先得先從被奴役的身分跳脫出來才行。
對事件本質不甚了解時,便應該停下來等待或蒐集資料。我們時常在第一時間產生情緒,尤其是憤怒。讚爭中提到,最受人關注的內容,往往是翻攪情緒的內容,好比騙點閱率的煽情標題,或整理偏頗的懶人包。以另一種方式來說,我們正被網路情緒勒索著。當我們能跳脫出來當下情緒,就能更冷靜面對。它能成為一個單純事件,卻不一定是事實,在這個當下,我們便能嘗試擺脫迷惑與誤導。
不知不覺寫了那麼多,讚爭這本書其實還有很多論點值得被討論,它的主軸雖然偏向政治與戰爭,讀起來讓我無法感到親切,卻不得不認可這本書涵蓋的議題是如何重要。
感謝小夥伴的推薦書單,托她的福接觸了平常不太讀的類型。 感覺知識量橫向發展了(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