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一個產品背後的折騰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則是我們產品人在產品路上的過程,和這中間的愛恨交織……
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喜不喜歡做產品,大概會有三種答案:喜歡、不喜歡、愛恨交織。
能說出喜歡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大師級、另一種是Jr.PM。
大師級可能是早已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知道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怎麼找一個平衡點然後試著推進;心中對於用戶心理的琢磨也有很好的直覺,有較高的機率在規劃與設計出產品架構時,能夠較精準的切合需求。也知道產品該迭代的方向;同時累積足夠的產品經驗 與 知識框架結合,溝通並說服有資源支持的管理者。因為幾乎已了解所有可知的方向、接受不可知的情況,然後以自己的生命力不斷的推動產品生長,能夠真正的發揮自己,而這樣的情況下,產品就是自己生命力的展現,誰能不愛自己呢?
而Jr.PM的喜歡,可能是剛進去的幾個月內還沒有遭受到產品形成的折騰。只看到大家溝通討論然後形成產品,還未能感知裡面規畫的細節;或是還在做一些執行層面的事情,只看到產品與用戶互動的情形,還未能感受到找尋產品方向的迷惘;也可能是已經做了一些時間的PM,但是公司的戰略網鋪的太安穩順遂,高層的注意力並不在該區塊上,所以可以一定程度的創造,且屏除產品形成的初期給的充滿衝突與未知的不安感。
喊不喜歡的,基本上過不了多久大概就會自動被洗刷掉,或是繼續做著不怎麼樣的產品,然後在公司的保護傘下過活,而這樣的PM基本上是做不出任何好的產品的,因為好產品需要不斷的琢磨與迭代,必須要很大量的心思在產品路上探索。只要不喜歡就無法聚焦,不能聚焦就無法用合理的邏輯來建構規劃,沒有合理的規劃那產品就只會是一團糨糊。
接下來就來聊聊,會說出愛恨交織的產品人們,實際在運作產品上的情況吧。
正常一個產品大概可以用底下幾個流程來區分:規劃、提案、畫面UX、設計、工程、上線後迭代,這幾個階段來進行,不過不同公司的運作模式和實際情況會有些出入,就參考用即可。
規劃、提案:
通常這件事還可以再分成商業分析、競品分析、老闆拍腦袋、既有的商模下推出換湯不換藥的新產品等等。然後這件事通常是一個產品人的崩潰起始點,因為通常一件事情總會有正反兩面,隨著複雜度提升它可以分裂成更多面向,例如說一個人看書的習慣,有些人習慣一口氣看完,有些人習慣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看,有些人就是散漫著看,當這樣的習慣你要鎖定什麼人群做出App,這時候老闆、其他協作部門可能可以提出不同面向的問題來挑戰你,然後如果你沒能提出相對合理或是明確的邏輯來針對你的規劃來做解釋,如果是細節還可以說回去想想,如果是主架構那就是打包回去繼續想。
不過大部分的公司,應該會偏向於老闆是優秀的戰略者,提出一個方向的概念然後由產品PM去做Survey,然後老闆再根據你提出的資訊來做判斷跟評估,不過即使這樣,洗臉有時仍然是家常便飯。
然後主架構如果在被摧枯拉朽幾週訂下來之後,接下來會是使用者流程的定義,這時候你會遇到UX部門、業務部門、設計同仁的確認,我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簡單畫了幾個wireframe之後,cue業務相關同仁來看,
我:欸,你看這樣設計OK嗎?
業務同仁:嗯...好像還可以,不過這邊比較不清楚
我:好,那我再去調整一下流程…(一段時間過去後)
我:那如果根據某元素,然後我再帶畫面到這裡,再如此如此的…
(然後討論過一段時間之後…)
我們:嗯…不過這邊可能會讓一部分的小白用戶不知道怎麼用、資深用戶看了也會疑惑。
我:好…那我再去調整過。
通常我們都很希望自己可以第一次就帶出無懈可擊的邏輯和脈絡,來讓產品直接上線,不過通常牽涉到感知經驗、接觸業務、甚至是公司模式的侷限下,我們只能根據片段的合理邏輯,往更大的一塊來探索。然後這時候我們只能當個發動點,不斷的往合理的邏輯方向產出畫面、架構,來讓大家討論與延伸。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做了數天的邏輯推演、架構思考,只是為了在下一個會議的時候,給業務同仁靈感 或是 跟相關同仁討論後自己的靈感,不過通常這些探索過的方向不會白費啦,它沒有消失,只是變成事實上合理的形狀(?),這也是產品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因為有時候規劃方向總是不容易一步到位,但這其實也是迷人的地方,你在開始規劃之前,總無法想像到真正成形的樣貌是什麼,因為我們典當思想脈絡,喚出某群用戶需求的未來。
接著在規劃方向定案之後,如果你想要讓產品變得更好,那就是繼續下一場吵架或是崩潰修正。因為接下來是充滿優秀的用戶感觸 與 情懷的設計師,你必須和他們針對畫面上某個東西收進下一層與否,或是用折疊或是展開的形式,進行討論與吵架(無誤),雖然有時候會吵的心很累,不過通常設計師提出的UI/UX的想法和論點,總是會讓我驚覺到,咦?這個用法真的有可能,我倒是沒想過。然後有些會是"X(心裡講,消音),我就覺得你這個流程不合理"。不過越好的設計師,越願意捍衛他們的想法,而這時就要從用戶場景與邏輯上,有時甚至拉業務單位來扛一下,在使用流程上去說服設計師,然後後續用數據來佐證你們彼此的想法與做法,以此養成與設計師相愛相殺的關係!
接下來下一個環節,經過一開始規劃:老闆的摧殘、相關業務部門的探討。設計:與設計獅的產品頁面搶糧(?),接下來…怎麼可以缺少產品產出環節最核心的人:工程師。
通常工程師的思考通常富有邏輯性與架構的,至少在看著你的文件在進行工程時會是這個屬性。通常會有的是,我們在寫一件事情時的邏輯如果不夠扎實,通常會被打回來重練。例如說:一個使用場景有A情況、B情況、C情況,然後你終於明確寫好邏輯,然後給工程師了!工程師開始實作之後,突然就反饋給了你D邏輯,然後這件事顯現後,你可能會反思,我怎麼沒有想到這麼顯而易見的情況,輕則文件補個邏輯,30分鐘就好。重則欸你們可不可以先跳過這部分,然後你就邊崩潰邊加班把缺失的架構跟邏輯補上。
另外,可能有些思考不夠深入的PM太多,我有遇過RD一開始是抱著嘲諷的態度在對PM的,但是只要你描述的事況,與說明的邏輯合理,他們就會開始正常的尊重你。不會像職場政治上,有些人只是因為某些點,就diss你到底。所以好的PM帶RD上天堂,壞的產品人RD就會讓你去搶狗糧,好像合情合理?
產品在跋山涉水、千辛萬苦終於可以上線後,產品在市況的反饋後有些功能要做調整,或是要再迭代不同的主題,那…
我們就再把上述的流程再走過一次吧!
產品人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就在於你會是一個產品方向的發動點,如果你有神一般的邏輯(正神),那你可以提著明確、弱點少的邏輯來創造出一個能存在於這社會上的服務模式。但我們知識、認知、感受都有一定程度的侷限下,我們就只能把每一次被產品洗的灰頭土臉的經驗內化,然後不斷的讓自己成長,隨著每個產品、每個迭代運作之後,我們建立更多團隊的信任感、建立更多對用戶真切的感知、建立更多好的知識架構,讓我們在產出產品的脈絡可以相對更合理,不被天生的主觀所侷限。然後由此來產出更好的產品,更多的結合企業資源和自己天馬行空又合理的想像力,來造出一個匠心獨運的優秀產品。
在相對合理的企業環境下,當一個產品歷經千辛萬苦上線時,你看到用戶實際的運用,不管有人對你的產品愛與恨的分享後,你就會覺得這一切真的都值得了!
願還沒成為產品大神的產品人們,共勉之~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il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產品PM與專案PM的差異 PM這個詞真的是包山包海,不管從打雜工到厲害的主管,或是其中在做溝通協調的角色、甚至一些科技的FAE都可能被簡稱成PM。不過再概略一點去做區分,可以分成產品PM(以下簡稱為產品人)和其他PM,抱歉因為我是一個產品人,我以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為傲,所以就讓我這樣簡稱吧。 這篇我
    這是一篇勸世文,因為我曾經立志當一個全職的主觀式操盤手,但是認真走了四年後,我決定不再繼續這個坑了。這四年我很有紀律的一口一口小台這樣打,這幾年這樣打下來應該有幾千筆單,大概賠掉20萬元左右,我很認真的去檢討我的交易,我的想法我的觀念,然後做了無數的覆盤,去看很多的k棒,用了很多的方法,偶爾會有一些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太過自傲,然後接到了一個兩個不錯的offer,後來沒有去拿到offer的公司,然後不斷的找公司、不斷的換公司,自以為行情不錯,結果後來offer越拿越低,到最後在一個地方做著很瞎的規劃,看著沒有資源的環境,三個月不斷的在同一份ppt上修修改改,規劃沒有能推展成服務模式的一絲曙光,領著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高階主管這麼腦,而老闆還是基本信任他們的? 而且我想這應該不是自己的主觀,而是對於這些主管在執行事情前、中、後,造成的傷害和破壞,屏除掉商業戰場上的不可知之因素,更多的是構建一個基本事情的邏輯,與整個產品或專案的進度,從這些角度來看那些主管們來判斷的。 而且很多人並沒有
    這是我的第一篇關於產品的文章,應該不會是最後一篇,過去一年的洗禮之後,一直想要開始寫,卻又擔心經驗不夠,不過想想如果自己的心理都不能坦然面對了。那怎麼用澄澈的心來面對用戶哩! 其實走產品路走到現在, 如果有人說他(她)喜歡做產品,那我懷疑他不是腦袋壞了,要不就是一個Jr的產品人,還在不用跨部門溝通、
    產品PM與專案PM的差異 PM這個詞真的是包山包海,不管從打雜工到厲害的主管,或是其中在做溝通協調的角色、甚至一些科技的FAE都可能被簡稱成PM。不過再概略一點去做區分,可以分成產品PM(以下簡稱為產品人)和其他PM,抱歉因為我是一個產品人,我以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為傲,所以就讓我這樣簡稱吧。 這篇我
    這是一篇勸世文,因為我曾經立志當一個全職的主觀式操盤手,但是認真走了四年後,我決定不再繼續這個坑了。這四年我很有紀律的一口一口小台這樣打,這幾年這樣打下來應該有幾千筆單,大概賠掉20萬元左右,我很認真的去檢討我的交易,我的想法我的觀念,然後做了無數的覆盤,去看很多的k棒,用了很多的方法,偶爾會有一些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太過自傲,然後接到了一個兩個不錯的offer,後來沒有去拿到offer的公司,然後不斷的找公司、不斷的換公司,自以為行情不錯,結果後來offer越拿越低,到最後在一個地方做著很瞎的規劃,看著沒有資源的環境,三個月不斷的在同一份ppt上修修改改,規劃沒有能推展成服務模式的一絲曙光,領著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高階主管這麼腦,而老闆還是基本信任他們的? 而且我想這應該不是自己的主觀,而是對於這些主管在執行事情前、中、後,造成的傷害和破壞,屏除掉商業戰場上的不可知之因素,更多的是構建一個基本事情的邏輯,與整個產品或專案的進度,從這些角度來看那些主管們來判斷的。 而且很多人並沒有
    這是我的第一篇關於產品的文章,應該不會是最後一篇,過去一年的洗禮之後,一直想要開始寫,卻又擔心經驗不夠,不過想想如果自己的心理都不能坦然面對了。那怎麼用澄澈的心來面對用戶哩! 其實走產品路走到現在, 如果有人說他(她)喜歡做產品,那我懷疑他不是腦袋壞了,要不就是一個Jr的產品人,還在不用跨部門溝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產品需求怎麼來?產品經理能決定產品走向嗎?產品路線圖怎麼制定?這篇想整理我在不同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分享不同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產品需求怎麼來?產品經理能決定產品走向嗎?產品路線圖怎麼制定?這篇想整理我在不同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分享不同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