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微笑曲線:PM 是造夢者,也是實踐者|EP3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PM 對於產品的堅持,是產品開發重要的兩個因素,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raw-image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一、PM 是造夢者,也要當個實踐者

產品經理做為產品的火車頭、Product Owner,不僅是規劃、溝通、爭取資源,最重要的是「把東西做出來」,再嚴格一點,「把一個好東西做出來」。

但把「好東西」做出來,難得不在規劃,而是「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和「PM 對於產品的堅持」,為什麼這兩點特別重要?

根據施振榮的微笑曲線我進行了微調,設定成「產品微笑曲線」:

  • 左邊是 PM 心中理想願景,結合生態系、策略、目標,要足夠高。
  • 中間是經過 Kickoff meeting 後的各種妥協,包含開發成本過高、範疇太大導致時程過長,導致設計師或工程師建議砍需求。
  • 右邊是 PM 經過協商、爭取、督促的產品成品,不能太過妥協,需要對產品有所堅持。
raw-image

根據上述示意圖,再延伸說明左右兩點:

拉高高度

  1. 對於產品策略,從生態系角度思考產品定位,打造引領市場的產品。
  2. 對於公司,以轉換角度出發,打造能帶來流量轉換金額轉換的產品。
  3. 對於使用者,要打造更有效、更便利、更有價值的產品。

💡反之,如果沒有考慮到上面幾點,就會規劃出沒有競爭力、沒有帶來轉換、甚至沒有解決到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督促成果

  1. 對於設計,緊盯 UI 視覺、UX 體驗、畫面切換、點擊行為等每個細節。
  2. 對於工程,確認製作可行性、要求執行是否到位。

💡反之,如果沒有緊盯團隊,製作出的視覺可能有落差。


二、PM 沒辦法當好人,但可以訂好目標

在近期工作中,我發現最需要調整的心魔是「妥協」。

設計做出來的畫面有少 UI Kit、少彈窗、少流程,一定要追到底,工程做出來的畫面沒有對齊、效能不好、有 Bug,也要追到底,不能有任何「僥倖、差一點沒關係」的心態。

如果在產品團隊內做一個好人,在更上層的主管、使用者眼中,PM 就會變成一個不合格的 PM,舉例:

  • 若沒有明確壓好時程,導致時程不小心延後,就會遇到一層壓一層,最後導致團隊認為「PM 怎麼沒有直接說時程這麼趕」。
  • 若沒有盯好開發品質,等到實際上線時,使用者遇到 bug,就會遇到「上線前 PM 怎麼沒有把關好,明明是 PM 驗收通過」。
  • 若沒有控制好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就會有各方不斷許願,這時就會遇到「PM 怎麼不幫忙擋需求,需求越做越多,時程根本做不完」。

上述都是我曾面臨過的窘境以及曾,那究竟要用什麼心態呢?

PM 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過程中難免遇到需求增減、執行上不可行,我認為可以把握 3 個原則:

  1. 關注當下的重點項目:開發過程中,一定會有跨部門持續許願,PM 需要專注在現階段的重點項目(Must have),確認到底什麼優先要做,其餘的全部移到下張單子再執行,甚至有些評估後可以不列入執行。
  2. 掌握全局的風險觀:有時多做 1 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會導致整體開發延後,連帶影響其他 5 位利害關係人的功能都無法如期上線,PM 要做好時程控管、利害關係人控管、風險控管,不能因小失大。
  3. 設定短中長願景:訂出近 2 週、未來 1 個月、未來 3 個月的開發項目,拒絕他人需求時就能用「現在排不進去,但在 OO 時間點會考慮」的說法,也能讓提案人比較不會常常來抱怨。

三、總結

PM 的心得來自於我在工作中的挫折,溝通上有很多地方可以處理得更圓融,做事上可以更果斷、明快,因此就陸續打成文章,提醒自己掌握好產品原則。

若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戶使用產品難免會遇到迷路、挫折、失敗,這時我們可以如何降低用戶負面情緒?如何藉由情感化設計強化用戶對產品的信任。
「產品策略如何決定」是做產品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誰來決定產品要開發哪些項目?到底是用戶驅動比較好還是數據驅動?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遇到的抉擇。
飛輪模型(Flywheel)怎麼展?如何將飛輪上的節點應用到產品開發?這篇想記錄我在求職平台的成長飛輪模型。
為了確保產品順利開發完成並上線,產品經理需要擁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產品思維,包括需求分類、用戶體驗、問題導向、數據驅動等,才能讓讓產品團隊更有效地執行項目、降地風險,最終交付解決用戶需求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產品研究實習生怎麼帶?實習內容要做什麼?競品分析、產品研究、產品規劃,哪一項比較適合給實習生製作?這篇想記錄近期的規畫方向,未來會持續優化帶領原則和方法。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用戶使用產品難免會遇到迷路、挫折、失敗,這時我們可以如何降低用戶負面情緒?如何藉由情感化設計強化用戶對產品的信任。
「產品策略如何決定」是做產品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誰來決定產品要開發哪些項目?到底是用戶驅動比較好還是數據驅動?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遇到的抉擇。
飛輪模型(Flywheel)怎麼展?如何將飛輪上的節點應用到產品開發?這篇想記錄我在求職平台的成長飛輪模型。
為了確保產品順利開發完成並上線,產品經理需要擁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產品思維,包括需求分類、用戶體驗、問題導向、數據驅動等,才能讓讓產品團隊更有效地執行項目、降地風險,最終交付解決用戶需求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產品研究實習生怎麼帶?實習內容要做什麼?競品分析、產品研究、產品規劃,哪一項比較適合給實習生製作?這篇想記錄近期的規畫方向,未來會持續優化帶領原則和方法。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PMM 產品行銷經理在軟體產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藉著 McKiney 對 PMM 職能的研究,分享 PMM 職責、與一般行銷的不同之處、需要與產品開發團隊協作等等內容。
Thumbnail
本次專訪,怪獸科技公司和 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 Agnes 將與我們探討五大 PM 產品實戰問題,帶你瞭解如何有效提升產品團隊效能、解決商業問題,以及最大化 Side Project 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經驗、跨領域轉職的菜鳥也可以)!
Thumbnail
本文淺談專案管理(PM)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以及圍繞在 PM 周圍的各單位分工。介紹了專案範圍管理、專案成本管理、專案溝通管理、專案風險管理、專案整合管理等專案管理的相關內容,並著重介紹了 TPM、EPM、OPM、Sales Product Manager 等常見的專案管理角色。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和專案管理的能力。這篇文章分享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職掌以及所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標,以及可採取的行動。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場景:在辦公室內,Peter 和 Max 坐在一起討論公司的策略規劃] Max: 嗨,Peter,我們這個季度的計畫是要推出新產品,我想了解一下你認為作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麼?
作為一位產品經理(PM),了解並優化公司的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系統性地改善流程、加速產品處理時程,提高公司的效率。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PMM 產品行銷經理在軟體產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篇文章藉著 McKiney 對 PMM 職能的研究,分享 PMM 職責、與一般行銷的不同之處、需要與產品開發團隊協作等等內容。
Thumbnail
本次專訪,怪獸科技公司和 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 Agnes 將與我們探討五大 PM 產品實戰問題,帶你瞭解如何有效提升產品團隊效能、解決商業問題,以及最大化 Side Project 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經驗、跨領域轉職的菜鳥也可以)!
Thumbnail
本文淺談專案管理(PM)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以及圍繞在 PM 周圍的各單位分工。介紹了專案範圍管理、專案成本管理、專案溝通管理、專案風險管理、專案整合管理等專案管理的相關內容,並著重介紹了 TPM、EPM、OPM、Sales Product Manager 等常見的專案管理角色。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和專案管理的能力。這篇文章分享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職掌以及所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標,以及可採取的行動。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場景:在辦公室內,Peter 和 Max 坐在一起討論公司的策略規劃] Max: 嗨,Peter,我們這個季度的計畫是要推出新產品,我想了解一下你認為作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麼?
作為一位產品經理(PM),了解並優化公司的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系統性地改善流程、加速產品處理時程,提高公司的效率。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