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在我國小到國中的階段,有一段時間電影台常播放由哈里遜.福特所主演的《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由於我正值叛逆時期,因此對於這位勇闖異域的考古學家,感到由衷佩服。總是幻想和他一樣,遠赴其他國度冒險犯難。
直到最近讀了美國博物學家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s, 1842-1940)的著作《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瞬間勾起我少年時代觀看《印第安納瓊斯》的記憶,尤其是幾個他運用機智逢凶化吉的精采片段。於是,我開始思考:
印第安納瓊斯的人物原型,該不會就是十九世紀這些到世界各地歷險的探險家吧?
史蒂瑞是密西根大學的博物學家,自1870年代以後,更化身為探險家,足跡遍及中南美州、中國、菲律賓、印尼……等地,從事標本採集、語言記錄、風俗民情考察的工作。1873年,他來到台灣,在另外兩位友人的陪同下,走進蠻荒的深山,探訪一個個開化的和未開化的原住民部落。
有一回,一行三人走到埔社(今埔里)一帶。下山途中,他們經過一處山谷,赫然發現身後有十五到二十個原住民尾隨。他們手持竹矛和大刀,武器上還有人髮裝飾;脖子上戴著以人齒串成的項鍊;幾位看起來像是頭目的人,身上掛著預備存放出草獵來的頭顱的袋子。
起初,他們維持一段距離跟隨三人。走了一段路後,前方出現七、八位打扮相似的原住民加入尾隨行列;沒多久,第三組人馬也出現,一共三、四十位全副武裝的兇悍原住民靠三人越來越近,最後緊緊貼著並圍攏,似乎想將他們擠散。
他們心知肚明,自己已成為出草的目標。史蒂瑞知道,此刻再不動手的話,項上頭顱隨即會被割下放進人頭袋,帶回原住民部落展示。然而,同行的甘為霖牧師由於奉行「不可殺人」的戒律,寧可被割頭也不願反擊--如此一來,光憑史蒂瑞和另一位友人的兩把手槍,是不可能擋得了近四十位戰士的!
說時遲,那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