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阿斗完結:我和我追逐的夢】

延熙八年,皇太后過世。 延熙九年,蔣琬董允過世。 如果費禕是劉禪的最佳戰友,這時候劉禪的皇權復辟就已經大功告成了。 所以劉禪第一件事情就是大開後宮? 喂喂喂……不要這樣好嗎? 劉禪展開他受降政策的強化版本:那個家裡造反就打屁股,外面投降過來的義士則善待。 並且任命荊州派的呂乂為尚書令。荊州派的忠誠不能放,放了是傻瓜。 劉禪應該覺得整體平衡還不錯啦,可惜世事多變化。 呂乂其實引起了益州本土大族的反彈。 陳壽是這樣記錄的,不過我們更整體的去看,會發現有人在鬥荊州派了。 除了尚書令呂乂被抗議,車騎將軍鄧芝也被下架……我跟你說真的很恐怖啦。 之前提過,王連跟關興很可能參與了鬥諸葛亮的活動。 然後諸葛亮南征他們兩個就死亡了。 現在尚書令呂乂跟鄧芝兩個又在同一年死亡了。 順帶一提,這幾年蜀漢有三大將軍:北王平,南馬忠,東鄧芝。 王平十一年卒,馬忠十二年卒,鄧芝十四年卒。 王平馬忠都是益州巴地將。 陳祗成為新的尚書令,新的車騎將軍則是劉禪的小舅子,魏國降將夏侯霸。 降將派之前以姜維為首,歸大將軍費禕管束。 說穿了,延熙十四年,又準備要宮中府中均為一體,費禕最大了。 總之,劉禪確實親了幾年政,但大約五年又被費禕的人馬堵死了。 而且原本劉禪大概可以掌握一半左右的軍派大臣,現在又全回到費禕手裡。 也就在這一年夏天,有人跟費禕說成都沒有宰相之氣,於是費禕離開成都,屯兵漢壽。 這件事情具有一個政治意義,叫做費禕挾兵權,要求劉禪封他為丞相。 隔年,劉禪下令,不然你先開個大將軍府吧。 蜀漢一直沒有第二個丞相,其實就說明了劉禪的心態:不要再來了,我才是皇帝,OK? 開幕府這件事,劉禪也是多加限制……他就被諸葛丞相府管制了十幾年,他會不知道這玩意的實際威脅性? 隔年年初,費禕正爽著準備要上丞相大位,就被降將派的第三號人物,左將軍郭循刺殺了。 我一直很想說,就像丞相是諸葛亮的專屬,左將軍原本其實是劉備的職務。 許許多多的蜀漢大老,原本都是左將軍府事。 劉禪封給左將軍的人,多少帶了點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後面。 費禕的被刺殺,最有動機的人是劉禪。 一般常會說,費禕之死對姜維最有利。 但實際考慮到蜀漢的政權流動,其實是對劉禪最有利。 那劉禪會是透過姜維來執行嗎?老實說,夏侯霸本身就身兼降將派跟外戚派的身分。 劉禪要循夏侯霸這邊安排刺殺費禕,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姜維一直是北伐衝鋒隊長,繼續擔任一個可領兵但無實權,只能接受朝廷安排出征的大將軍,對劉禪來說是很OK的。 而且正常來說,應該繼任大將軍的,分明是車騎或驃騎將軍,怎麼會輪到衛將軍姜維? 劉禪徹徹底底是個明白人。 姜維也是。 延熙十六年,費禕死後,姜維又一次出征,吃了敗仗,躲在北方不敢回成都。 隔年劉禪很明顯的對姜維釋出善意……之後姜維連年北伐,打完一定回成都報告。 不會像諸葛亮、蔣琬、費禕一樣屯兵在北方當大老爺。 洮西之戰中,姜維創下了震動曹魏全國的大功,劉禪也順理成章的任命他為大將軍。 其實說真的,諸葛亮對姜維當然有知遇之恩,但一路提拔姜維的是費禕。 讓姜維位極人臣(表面而已)的,是劉禪。 姜維人生最後的豪賭,仍不忘與劉禪回報。 我想足以證明,至少在姜維眼中,劉禪並不是個沒用的皇帝。 也因此包括姜維在內的所有蜀漢大臣,都只認為黃皓才是害大家的王八蛋。 還有陳祗。 陳祗配姜維,雖然兩個都是費禕的後繼者,但劉禪大概從他們身上第一次找回了做皇帝的感覺。 真他媽爽。 陳祗之後,蜀漢尚書令的董厥樊建也無惡評,但國家卻陷入一團混亂? 到底如何混亂? 我從三國志裡面,根本看不出來。 甚至從後主傳來看,延熙二十年間叛亂三次,景耀六年間完全沒有。 扣掉改元大赦,延熙年間七次大赦,景耀六年兩次。 單純以比例來說,景耀年間的蜀漢政局,貌似比延熙年間還穩定咧。 其實宦官鬧,大臣哭,這種亂局八成就是人事調動頻繁。 吳魏這種戲碼更多,只是主角非宦官而已。 混合史料中有一個趣味的角度。 基本上,陳壽只寫了一個人在景耀年間異常升官:諸葛瞻。 陳壽很崇拜諸葛亮。 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這就是陳壽的個人感想。 而陳壽在諸葛亮傳的後方,不但付上了諸葛瞻事,還記了董厥。 然而,三國名偵探裴松之找了個註解,戳破了陳壽的小心思: 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蜀長老猶有瞻表以閻宇代維故事。晉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說蜀長老云:「陳壽甞為瞻吏,為瞻所辱,故因此事歸惡黃皓,而云瞻不能匡矯也。」 其實很簡單,交互底下的事實便是:景耀年間,諸葛瞻異常升官,跟宦官黃皓與尚書令董厥一同弄權。 但陳壽愛烏及屋,不想寫諸葛瞻跟董厥的壞話,所以大量往黃皓頭上蓋。 事實上,三國志宗預傳也寫了,廖化本來想去巴結一下諸葛瞻,臭脾氣宗預表示何必。 中年阿斗大用諸葛瞻,其實就是立神主牌。 景耀年間,劉禪也展開了追諡關張馬黃跟龐統的動作(後來在姜維等人的建議下才附上趙雲)。 之前劉禪本來就會給自己的功臣加諡,這時追加先帝功臣,肯定是政治操作。 一方面來說,陳祗跟姜維其實沒什麼不合,劉禪日子正爽。 但陳祗死後,事情出現了變化。 簡單看起來,就是大諸葛派系復活了。 為什麼復活……我會說是姜維的鍋。 不是姜維特別感念孔明,想要幫他組建諸葛神教啦。 而是姜維需要人幫忙打仗管後勤,但他多少年不在朝廷? 更何況姜維也沒什麼派系,他就認識諸葛幫的弟兄們啊。 要用這些老屁股、功臣之後,劉禪基本也是沒什麼意見的。 可我大諸葛神教復辟,帶頭的不是諸葛丞相的兒子,卻是降將姜維。 能不出事情嗎? 大概可以打住了。 中年劉禪說穿了,就是想要爽。 權力收回來了,但職務派下去的時候就各種包。 畢竟劉禪學到的,就是任用劉備爸爸跟孔明爸爸任用的人就對了嘛。 他不是傻,只是懶而已。 他能夠忍耐,有相當程度的智慧:而且不太是後天讀書學來的知識。 但他一來從未參與過戰爭,二來也不太過問施政。 我們所能撈出的,僅僅是劉禪在派系鬥爭中驚人的表現。 事實上,劉備一生在眾多勢力中遊走,在這方面也可說是「惡名昭彰」。 劉禪絕對不是憨傻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三國影帝劉玄德的完美繼承人。 他真正缺少的,是劉備早年貧苦艱困的生活。 除了在幾乎沒有記憶的幼年經歷過長阪大逃亡,劉禪並沒有度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可以說,劉禪這個人,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 不是要怪諸葛瞻,諸葛瞻的部分,陳壽的個人意見有點太多了。 諸葛亮給了他安穩的生活,皇儲的地位。 這並沒有造就劉禪更高更遠的眼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多人想著的是「他媽的放我下來」、「我可以做得更好」。 諸葛亮自己何嘗不是呢?他也覺得他可以做得比管仲樂毅更好啊。 劉禪最後有沒有做得更好? 他沒有復興漢室,失敗……笑話,劉禪根本大漢葉克膜耶,他換國號稱臣就和平統一了呢。 他拯救蜀漢成千上萬百姓,成功……靠背咧,講得好像曹魏一定會屠殺這樣。 我還是那句話,劉禪決策的格局太小。 他沒有在看國家,沒有在看天下。 他只看著自己的腳趾頭。 他老爸劉玄德則經常在看著更高更遠的地方。當然也有老子不想看,老子想先滅了吳國再說之類的時候。 劉備會為了大局忍耐,劉禪只是為了自己著想。 不過我想客觀來說,還是不能說劉禪,或是他任用的人把這個國家送上了斷頭台。 蜀漢不是自滅的,到底是被人滅的。 千萬不要以為蜀漢如果沒有過度消耗國力北伐,就不會被消失。 曹魏伐蜀也是一個三番兩次。 就剛好碰到天災啦碰到自軍將領廢渣或是碰到自國勢力內鬥……所以贏不了。 魏滅蜀之戰,既沒有打到蜀漢無力支持,也沒有什麼魏軍將領計高一籌。 鄧艾也是一直賭,運氣好一直贏……代價就是他自己得去死囉。 把蜀漢滅亡的,始終是曹魏權臣的野心。 倒是不需要過度檢討被害者。 最後整理一下這四集,充滿陰謀論(?)的劉禪吧。 歸功於孫夫人,劉禪從小尚武,不愛讀書,但對於鬥爭怎麼玩很有心得。 劉禪的繼位並非一帆風順,但是諸葛亮護航無敵。 此外,劉禪有個司馬懿。 諸葛亮捧劉禪上位,但沒有讓他成為一個傀儡皇帝,仍交給他跟蔣琬一定的自主權。 諸葛亮過世後,蔣琬非常鎮定的安排國事跟宮中佈局,甚至一度有退守南中的計畫。 但曹魏沒有進攻,蔣琬就把國事交給劉禪少年時的好朋友、孔明北伐時的好幫手:費禕。 劉禪跟費禕聯手,一步步壓倒蔣琬收回皇權。 等到劉禪親政,事情卻不順利,費禕又安排人手回來,這下劉禪不開心了。 劉禪弄死了費禕,終於當上了爽爽的皇帝。 朝廷中再無敵手,劉禪的人事布局就隨便了。 隨出了一個黃皓,隨出了一個諸葛瞻。 蜀漢展開了一場沒有幕後黑手的天然政治鬥爭。 這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基本上不影響劉禪爽。 就算魏國大軍來攻,朝廷調度仍是相當到位。 然後諸葛瞻又出包了。 蜀漢,掰。 附帶一提,就納稅人口資料來看,蜀漢從劉備到劉禪,是正成長的。 這中間當然有很多其他統計因素。 比方早期益州法規鬆散,統計不確實之類的。 但或許也可以表示出,劉禪的統治,包含諸葛亮跟姜維的北伐,並沒有去榨乾蜀漢地區。 蜀漢並不是因為國力耗竭才被消滅。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這樣倒台的。 可統計數字有另一層意義:外在環境明明越來越差,但數字一直不變或者一直成長,表示人民正覺得他媽的我們要被逼死了。 歷史上民變亡國才是硬道理。 蜀漢最後的統計數字,表示出直到最後一刻,蜀漢的統治管理系統還是非常靈光,並沒有失效。 失效數字也會狂掉。 對國家、對百姓來說,劉禪親政沒有比蜀漢四相差。 劉禪經歷了一輩子的政治鬥爭……說真的啦,除了少數事必躬親的神經病,大多數皇帝的一生都是在政治鬥爭。 因為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人。 是下面那些人在辦事,在當智囊。 劉禪的失敗,就像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一樣:沒有政治鬥爭的政府,自然就會是好政府。 事實是不可能沒有,如果消失在檯面上,只是你沒有看到。 但我們也應該認知到,當劉禪在進行鬥爭的時候,他並不是完全無視掉個人能力,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 蜀漢管尚書事的、當大將軍的,從來沒有曹爽那種無能之輩。 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因為有著自己的故事而美好、偉大、醜惡。 故事可以反應出他們的某些面貌,但以這些故事為基礎,史書裡面還留了更多更多訊息。 今天我看到這樣的劉禪。 明年的今天或許我又會看到不一樣的劉禪。 最後的最後再說一句。 如果劉禪真的是弱智,是傀儡,操控他的人也不會是諸葛亮。 而是費禕。 劉備軍時代結束後,費禕大概是我最喜歡的蜀漢角色了吧。 四個字:深不可測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最多人熟知的三國時代,也是最困難的時代。 這邊僅收錄部分東吳與蜀漢的相關文章,無時間序。 曹魏則跟隨「正統歷史」,請參閱【魏晉風雲】專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