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寸土寸金,加上早期消防法規修訂後的條件限制,在一定樓層上須增加「樓梯」或設立「防災中心」等空間,間接造成現在「台灣房子愈蓋愈高,公設比也隨之『變胖』」的奇特現象。自住需求的民眾,千萬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仔細審視真實生活需求,進一步衡量自己心中買房「公設比」和公共設施種類、數量的合理範圍。
在網路上輸入「公設比」的關鍵字,總在各大房屋版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都說「發文不附圖、此風不可長!」所以有人會直接拍照上傳自家社區公設,分享給大家;或是提出「公設比30%值得買嗎?」、「公設28% 你花錢買了什麼?」之類的問題,同樣引起大家的共鳴。甚至每年都還有網站會舉辦票選活動,選出網友心中「最優」和「最廢」的公設排行榜。這次
實價登錄比價王要以圖說方式,向大家簡單說明一般「公設比的認定」、「計算公式」,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
「公設」是什麼?公設比怎麼計算...?
主 建 物:是指室內各空間的面積。像是客廳、廚房、主次臥室、廚房等。
附屬建物:連結主建物的室內面積的附屬部分,例如露台、屋簷等。
公共設施又分成「大公」和「小公」
「大公部分」最讓網友有感的就是「各式休閒娛樂設施」,例如有人會覺得游泳池要花費的修繕費、救生員的聘雇費等等,都是一筆可觀的花費。小公則為特定住戶(同棟或同層)共同使用的設施或空間,像是該層的樓梯間、電梯間、走廊通道等。
停車位和公設比也有關係?!▼點圖看更多▼
另外,有的人可能會有車,買房時就會傾向選擇附有停車位的物件,
實價登錄比價王會清楚標示
拆分車位後的單價與
包含車位的總價。不過停車位竟然與公設比有大大的關係,來看看小王怎麼說:
公設比一般不考慮停車位,而且沒有法定標準範圍。圖/實價登錄比價王製作
實價登錄比價王 小王提醒您📣
如今台灣隨著建築法規不斷修正、原物料上漲等因素,反映在公設比越來越高,甚至有立委踢爆
台北內湖曾出現某建案的公設比,竟高達50%的特殊案例。常見被灌入坪數的產品,當屬停車位和車道,其中衍生的交易糾紛更是層出不窮,同樣引起內政部的高度關注,期望未來可透過修法,將有助於減少這些灌水的狀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