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s a question!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純外省二代,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浙江舟山群島出身外婆的家鄉菜。一般的家常菜,外婆都能信手拈來,刀功更是了得,還曾經表演閉眼切豆乾絲的技術,讓老是喜歡在廚房兜轉的我看得眼睛發亮,覺得外婆真是個高手!
每年冬天,刺骨的寒風開始吹起,外婆便會去市場買肥美的鰻魚回來,剖開長長的身體,洗淨用鹽醃漬後,再用竹片將鰻魚撐開成一長片,就像個長形的風箏,掛在陽台接受寒風的洗禮,等待風乾後熟成的美味。
外婆都用家鄉話說這是蠻香,蠻香。我不太會說舟山話(其實應該跟上海話差不多吧!)神奇的是,外婆說的舟山話我都有聽懂,我說的國語她也照樣能理解,外婆上市場時還能跟菜販來個幾句台語,這樣奇妙的雙向溝通,可能是那個大時代背景下所獨有的吧!後來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那種風乾後的鰻魚叫做鰻鮝(ㄒㄧㄤv),但讀音同香,是一道江浙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
在我們家,風乾好的鰻鮝,通常會先切成大塊用報紙包好,送入冰箱冷藏,要吃時再取出切成小塊,放入電鍋蒸熟。外公常常拿來當作下酒菜,搭配壺中溫熱的自釀黃酒,一解思鄉情愁。我年紀小,沒什麼憂愁與煩惱,只顧著一股腦地品嚐此等美味,雙手並用,邊啃邊將鰻魚獨有的Y型魚刺剔出來,鹹香夠味欲罷不能。
唯一一次讓我對鰻鮝有點倒彈的經驗,印象過於深刻,至今都還記得那種全身搔癢起來的恐懼感。當時外婆也是一樣如法炮製,將鰻魚處理好掛在陽台風乾,但那次並不是完整一條鰻魚,而是一大塊鰻魚中段的部位。不知是接連幾天的陰雨綿綿,還是西北風吹的不夠到位,抑或是這塊鰻魚太過肥美厚實,整個風乾過程不太順利。當天外公走去陽台想看看鰻魚的狀況,我也蹦蹦跳跳地跟著過去湊熱鬧。沒想到竟被外公發現了慘狀,翻過來的魚肉上爬滿了肥滋滋的蛆蟲,看著蛆蟲不斷蠕動的模樣,視覺上太過衝擊,我當場快要嚇暈,尖叫著逃離現場。這應該就是我人生中密集恐懼症的初體驗吧。
雖然那次的體驗太過嚇人,終究還是不減我對鰻鮝的喜愛,可惜後來外婆中風臥床,再過了幾年外公帶外婆回故鄉靜養,這道菜就徹底在我們家的餐桌上消失了。
以前雨港基隆住了很多外婆的同鄉,臘月家家戶戶掛著風乾鰻鮝的光景也不復見,想必是老人家漸漸凋零,下一代也沒有傳承作法,讓這一道江浙小吃成了我記憶裡的絕響。長大後,我也沒再認真去尋這一味,畢竟店裡賣的商品終究比不上外婆手作到地,但幾經尋思或許那當中飽含的思鄉之情,還有對外婆的懷念才是這道小吃滲入我靈魂的原因吧!
avatar-img
3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うなぎ四代目菊かわ 鰻魚是現殺的,訂位特別訂在可以看到料理過程的窗邊。 我點的是名物白燒一本定,除了一整條烤白鰻、白飯跟醃菜,還有一碗鰻肝清湯。 宇點了名物浦燒一本鰻三吃,也有附鰻肝清湯外加三吃的拌料。 直接說結論:白燒比蒲燒鰻好吃,烤的脆脆的皮真的非常棒,鰻魚的Q度讚讚,但鰻肝清湯有點弱,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假日招呼他整理櫥櫃。沒一會,他從掛櫃上頭摸出了一個白瓷東西問: 「ㄟ?這啥?洞洞盤?」 蹲在櫃子前的我仰頭瞧了瞧: 「嘿!被你找出來了,這是焗烤蝸牛的碟子啊,你小時候做過好幾次給你吃過,忘了嗎?」 想他一定忘了,這他幼兒園時的事。 「那,我們來做,怎樣?」 倏地從椅子上跳下來,他蹲在我前
Thumbnail
牙敗、牙敗-- 明明是群滑溜溜、蛇一般的傢伙嘛。 「糟糕,好吃極了。完了,真的很好吃耶。」 鰻魚和初鰹,分別於梅雨時節前後出現,被角田光代封為「能夠喚起日本人血液中江戶DNA的兩項食物」。
Thumbnail
自從年初的日本冬旅,在成田山表參道品嘗了老字號川豐鰻魚飯的美味後,至今讓咱們念念不忘....。直到今晚來到中山北路一段巷弄的魚庄,才恍然.....原來台灣也吃得到道地的日本鰻魚飯。 下了捷運中山站,步行經五條通、八條通沿途日式料理、居酒屋、飯店林立依然保有日據時期的特色與繁華 。 走著走著不知覺
Thumbnail
我從來不懂烏魚子的美味,吃進肚裡的,是外婆對我的寵愛,以及我對外婆的思念。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うなぎ四代目菊かわ 鰻魚是現殺的,訂位特別訂在可以看到料理過程的窗邊。 我點的是名物白燒一本定,除了一整條烤白鰻、白飯跟醃菜,還有一碗鰻肝清湯。 宇點了名物浦燒一本鰻三吃,也有附鰻肝清湯外加三吃的拌料。 直接說結論:白燒比蒲燒鰻好吃,烤的脆脆的皮真的非常棒,鰻魚的Q度讚讚,但鰻肝清湯有點弱,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假日招呼他整理櫥櫃。沒一會,他從掛櫃上頭摸出了一個白瓷東西問: 「ㄟ?這啥?洞洞盤?」 蹲在櫃子前的我仰頭瞧了瞧: 「嘿!被你找出來了,這是焗烤蝸牛的碟子啊,你小時候做過好幾次給你吃過,忘了嗎?」 想他一定忘了,這他幼兒園時的事。 「那,我們來做,怎樣?」 倏地從椅子上跳下來,他蹲在我前
Thumbnail
牙敗、牙敗-- 明明是群滑溜溜、蛇一般的傢伙嘛。 「糟糕,好吃極了。完了,真的很好吃耶。」 鰻魚和初鰹,分別於梅雨時節前後出現,被角田光代封為「能夠喚起日本人血液中江戶DNA的兩項食物」。
Thumbnail
自從年初的日本冬旅,在成田山表參道品嘗了老字號川豐鰻魚飯的美味後,至今讓咱們念念不忘....。直到今晚來到中山北路一段巷弄的魚庄,才恍然.....原來台灣也吃得到道地的日本鰻魚飯。 下了捷運中山站,步行經五條通、八條通沿途日式料理、居酒屋、飯店林立依然保有日據時期的特色與繁華 。 走著走著不知覺
Thumbnail
我從來不懂烏魚子的美味,吃進肚裡的,是外婆對我的寵愛,以及我對外婆的思念。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