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昨晚在睡前突然感到一陣平和,原來在所謂的大徹大悟後,真的能發自內心地與自己和解。
那是一個在清晨充滿早起的煙火氣息的國小,我拿著排球準備到操場完成今天的練習,卻在司令台的轉角處,聽見了當時最好的朋友對我的批評與數落,還有他們嬉笑著要如何繼續跟我透過往常的方式成為朋友,我下意識地沒有出聲,我躲在一側想著這是我的朋友嗎?我想從那時,我便在心裡對感情的叛變產生牴觸,但我一直以來都透過用控制、抵抗、憤怒的方式去表達與反應,卻總是讓事情不斷輪轉。
拜託我們又不是聖人,為什麼不能生氣,做錯的是他/她欸,從小到大我都在嘴硬與咆哮後,揪著心問著自己一遍又一遍,腦海多次沙盤演練事情的前因後果,人們總習慣去詢問答案,但當發現問題得答案越是清晰,內心的難過與不堪也就越加深,彷彿是自己反覆在敲打這段翻篇不過去的故事,然後還顧影自憐。
而在這次的事件中,我發現我已經不再憤怒與不安,我理解了事情的發生與衝擊是可以被自己消散的,我告訴自己就這幾天的時間,時間到了這件事就過了,你得跟遇到這件事情的自己來和解,不再尋求對錯,不再反覆推敲時間與方式,也不考慮是否要握住失控的方向盤,就像在雪地裡打滑的汽車,那就隨著它的方向去吧,總會有消停,總會有繼續往前的時候,並告訴自己下次記得多帶條雪鍊。
你說這也太佛系了吧,就是要讓做錯事的人自食惡果,其實在兩天前我也都是這種想法,甚至可以說在此之前我也都這麼地看待,實際上是你的念頭也不會改變已發生的事情,並且更可能發現做錯事的人日子也照樣過,然後自己又氣個半死,於是這個念頭便會一再縈繞著揮之不去,然後人就越來越消極,所以放棄吧,如果無愧於心的是你的話,就告訴自己盡力了,其餘的已經不是我們能掌握的。
花了二十幾年,終於能夠稍微掌握自己的情緒了。 這可能也是一種學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ydne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