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的反思:防衛VS寬容
我是一個習慣反思的人。已到了一種反思的境界,就是剛睡醒,還沒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腦海就出現一些零零碎碎的反思聲音。今天早上,又出現這樣的情形。於是,趕快用手機記錄下來,再組成以下的反思文字,跟大家分享。
防衛是緊繃的狀態。隨時拿著武器,要保護自己,避免再受傷。這樣的狀態很累,隨時擔心自己再受傷害。很累就無法快樂。
寬容是放鬆的狀態。放下防衛的武器。對自己慈悲,不再自責。對別人慈悲,不再防衛。放鬆就不會很累,就能體會到內心的平靜。那是快樂。
你先要快樂,
寫出來的作品才會有快樂。
你先要放下防衛,呈現光和愛,
寫出來的作品才會有光和愛。
快樂,光和愛,
是你對自己的責任,
也是對讀者的社會責任。
小孩我與大人我
在構思文章時,我想起以下這張,兩年前畫的作品。
有時候,我的行為像個嚎啕大哭的小孩。在眾人面前,隨意宣洩自己的情緒。那是我,對愛匱乏的「小孩我」。
有時候,我的行為像個有能力的大人。一手給予關愛,一手握著三叉戟。那是我,想要保護內在小孩的「大人我」。

小孩我與大人我
慈悲的力量
我還有印象,為何當時畫這張圖。那年那天,跟輔導老師約談。我又因為跟別人起衝突,而心事重重。為什麼我總是那麼衝動?心裡滿滿的覺得,都是我不好。老師聽我把委屈說出來,我們一起探索「小孩我」的傷口。
「為什麼每次都是我的錯?」老師說了這一句話。來不及思考這句話,我就突然悲從中來,不斷流淚。可是我不明白自己為何流淚。
老師接著問我,從來沒看見「大人我」也有委屈嗎? 「大人我」之所以會做出那些行為,目的是什麼呢?他是為了保護「小孩我」,避免他再受傷啊!我卻不理解「大人我」,還一直責怪他為什麼那麼衝動。
我們看見「大人我」衝動的背後,是愛的展現。可是,被誤解、被責怪的「大人我」,他的委屈就一直凝固在心裡,只能拿著武器防衛,無法放鬆下來。唯有慈悲的力量,寬容的心,能夠讓他放下三叉戟,重拾笑容。
遇見快樂的自己
我們無法期待別人會原諒,要尊重別人無法原諒。
如果當事人對人生有所領悟,自己選擇原諒,他的心胸和勇氣,很令人敬佩。但不代表每個人一定要原諒。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經驗的歷程,當下還無法原諒,是需要被尊重和肯定的。
這篇文章想要傳達的是,對自己慈悲,用包容的心看待已發生的事,無需一直責怪自己。如此,才能放下對別人的防衛,才能放鬆下來,遇見快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