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釀的酒》:大疫之下,找到自我安放的可能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9年至今的肺炎疫情,可說徹底改變的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已的互動關係。這本《疫情釀的酒》是書粥老闆高耀威,邀了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去年台灣突升三級,寶島被不安情緒壟罩,這本書便是想藉這些書店主與創作人在生活中的反思,為社會帶來一些力量。
三級疫情壟罩下的台灣,
焦躁鬱悶的我們,在生存的夾縫中,
留下一些文字,
證明人類一默默的在變種。
這本書是獨立出版,僅在一些獨立書店出沒,慣常大通路都沒上架。會知道此書,是前陣子到新竹找朋友,順路造訪一直想去的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時,老闆娘推薦給我的。題外話,老闆娘超溫暖熱情,對書的涉略更是獨到,大家有機會務必去探探。
這篇心得,想先從疫情下的生活與自我出發,聊聊我從書中得到的啟發,最後段落則私心想談談書店。

【疫情下的生活】

這場全球大疫完全改變人們的生活模式。去年的三級警戒,相信大家更有感。海量居家生活,配上對疫情的茫然,讓人不知該如何消化。面對這樣充滿未知狀況,我在書中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回應。
在疫情中,在海一方的店主羅秀云開始實行日行一餐。因為只有一餐,反而更專注於吃進什麼,身體又是如何反應,下一餐又該如何調整。原來選擇少了,反而能更專注。
混亂與陌生中,我逐漸建立秩序,如同這幾年與島共生所建立的那樣,不急著向自己或周遭要答案,而是在一次次接觸中練習與釐清,被動式的引領。
小島停琉的陳梵瑜則說,停業就像是活在一個慢半拍也時差的地區,突然覺得生活多了很多「餘裕」。
當生活充滿減法,減去營業時間、減去外出、減少外食及減少社交,心情卻變得更加自由感受到擁有許多重要且自己有能力把握的事。
說來,一個人需要的其實往往比想像中少。更重要的或許是我們怎麼品味身邊的一切吧。
你的生命品質總是由你如何體驗生命來決定,而不是生命提供了你什麼來決定。 -《一個瑜珈士的內在喜悅工程》/薩古魯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時代,我們被動地接受海量資訊,無目的滑過塗鴉牆,掃過一則則限動。如李惠真說的,我們長期處在忙碌、焦慮,過多的刺激與重複循環中。我們被動和被迫瀏覽各種資訊,卻沒有「活起來」的感覺。
而疫情反而強迫人們停下來,認真地體察身邊的事物。
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時刻,去觀察當下此刻立足的地方,傾聽萬物,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正在綻放還是朝向枯萎,我們的關心和注意力,應該如何使用,才能活出一種生氣盎然的姿態。
登山家張元植便是如此。原本號稱「年復一年往外跑,將存款兌換成各種攀登經驗」的他只能封關。但轉向攀岩與越野的他,反而探掘許多在生活圈不遠處,就能尋得得荒遠角落。又或轉個彎,意外窺見樹影間結廬泡茶的阿伯們。原來身邊就存在許多平時不察的美好。
人哪,當無法極目遠眺時,反而會將視線收回身邊,覺察周遭細小的美好。
或許如張元植說的,可以將疫情當成定錨的時刻。儘管沒能在世界版圖開出新的枝枒,卻也在根植的土壤中得到滋養。
就算在疫情中還是能找到生活的樂趣(截自《疫情釀的酒》)

【疫情下的自我】

病毒的傷害,不只是肉體上的,還有心裡的,生活的,那個傷害不見得是字義上的傷害,而是赤裸裸地彰顯。
疫情影響的除了表面上的生活型態,更多的恐怕是人的內心。許多人被迫長期繭居,心都被悶出病來。
世紀性的病毒,或許不是打兩劑疫苗,追蹤隔離戴著口罩就能安心一勞永逸,而是當常日脫軌後,內心的焦慮和無依該如安置的問題。
我在【2021 Matters 年度問卷】曾提到疫情或許是個好機會,可以更認真的面對自己。在書中,我看到人們向內窺探的各種方式。
植隱冊室的黃士恩玩味的說,這波疫情,讓很多「外向」人反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要慣常於社交的他們宅在家面對自我相當痛苦。反而原本就習於獨處的人,不管是讀本書,或是在動漫畫中遨遊,皆能自得。
渺渺書店的林彥汝提到,在書店休息時,反而找到該有的步調與模式。從原本的「這週行程」、「該月目標」,轉而將專注力回歸到自身。從為經營書店奔忙的日常,轉而能留心於調整、尋找讓自己自在的生活模式。喜歡她說的:
相信社會是齒輪之外有齒輪,如此運轉的,我們自己轉動著,卻也彼此關係著,而先得自己轉動著。這段時間,對我而言需要的是好好看見自己。
如高耀威在後記說的:
懂得留白是疫情帶之下帶給我的啟發,對於習慣填滿生活的我,是一份生命的禮物。
把自己過好,說來簡單其實大不容易。疫情或許就提供這樣的空餘,讓人有機會與自己相處、對話吧。
看人家貓貓過得多好(截自《疫情釀的酒》)

【疫情下的書店】

最後,身為書店愛好者想私心談談來聊聊書店。
在這個連生命都飄茫的時代,真的還需要書店這樣的「非必需品」嗎?書中的店主們給出了各種答案。
春陽漁港小書房的吳小枚便說:
我定義、期許春陽號是一個窗口、一處平台,可以透過它使人與地產生連結、讓人與我進行溝通。
一本書店的Miru也說:
書在生活中為我開路理路。生活是實踐,需要的是磨練,而後拋光眼界、看待世界。
因此在疫情中,她更看重的是如何在這社會困頓的沉悶時期中,讓讀者振作起來,在生活中謹慎而發光的感受到力量。
蟬語越讀的莊逸軒則對書店別有意圖,想讓書店成為當代「社廟」。
思考許久了。發現想要讓思想安放、要讓事件發生,首先需要一個實體空間,而什麼樣的實體空間最好,認為是書店。
於是他決定走出「店」的侷限,參與街市,探訪民俗。想在土地的基礎上復活思維的價值,反映新時代的碎片。從他們臉書不時能看到各式有趣活動,大家有機會來高雄不妨來逛逛。
最近的上元春鬧活動(引用自蟬語越讀)
跨個國來到香港,我看到人們對書店的另一種期待。
香港的見山書店的莘堯說,在香港,不單要抗疫還得「抗爭」。相較台灣,處境可說更加艱難。然也就因為如此,書在香港似乎反而更加不可或缺。
書在香港,變成了一個話題,一項時事,一種力量。
如他說的,讀者會告訴他們要進什麼書。那些放在檯面的書,是前來閱讀的人賦予它們生命,令書店充滿自己的色彩與生命力。我想,書與人的互動連結,正是書店迷人的地方。
書中,我看到每個書店都在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我想,人亦如是。在追尋中找到自我,或許正是疫情能教會我們的事。
延伸閱讀:姆斯精選:15家獨立書店不藏私推薦!(持續更新中)

後記:大疫之下

原以為這是本可以秒殺的閑散小品,沒想到反而花了不少時間閱讀。不時得停下來沉思,與自我呢喃對話。
其實去年三級時,我正身處驗機地獄,每天與公司的垃圾新機台搏鬥。每天早上跨國會議完,就直奔無塵室討伐問題,一日戰完再披著夜色回家趕報告、整理資料。餘下時間還要趕那週的心得文。大疫之下,我的生活一切如常,甚至過常。
當然我是幸運的,疫情下還能猛賺加班費。但反過來說,我似乎就少了這樣觀看自我,找尋安放的機會。閱讀此書,讓我汲取許多寶貴生活體悟。正好也趁著過年空檔,重新審視了些許自我。
最後,希望大疫快快過去,人們都能找到自我安放的位置,好好的活著。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avatar-img
192會員
238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你有想過身邊各種現代化產物是怎麼來的嗎?大家一早起來會到「廁所」拿「牙刷」刷牙,用「自來水」漱口。出了門,開「汽車」上班,在「馬路」上抱怨塞車。午餐吃「牛肉」湯,下午又吃「巧克力」解饞。晚上久違的和三五好友去「運動」。這些早習以為常的事物,對咱們老祖宗的生活中可都很稀有。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相信大家對巴斯光年的這句台詞都很熟悉。許多人可說是跟著皮克斯動畫長大的。從《玩具總動員》、《天外奇蹟》到《可可夜總會》,每次出手都是經典。你是否會好奇,皮克斯是如何保持創意,不斷高品質產出的呢?
最近在PTT書版和一些閱讀社團上,看到很多大神分享他們的2021書單。突然發現我沒寫過這樣的年度選書文,於是乎便興起一寫的念頭。
想像有隻火雞,因為天天被人餵,牠漸漸相信,被好心人類養的好日子理所當然會一直下去,直到感恩節前的星期三下午,牠被宰了。 該死,火雞遇上了「黑天鵝事件」。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的社會似乎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 從川普當選、英國脫歐,乃至歐洲極右派勢力捲土重來,世界各地包括台灣都出現了類似的派動。民粹崛起,社會嚴重極化對立,斷裂的兩方彷彿永無溝通、對焦的可能。 所以出了什麼問題?
你有想過身邊各種現代化產物是怎麼來的嗎?大家一早起來會到「廁所」拿「牙刷」刷牙,用「自來水」漱口。出了門,開「汽車」上班,在「馬路」上抱怨塞車。午餐吃「牛肉」湯,下午又吃「巧克力」解饞。晚上久違的和三五好友去「運動」。這些早習以為常的事物,對咱們老祖宗的生活中可都很稀有。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相信大家對巴斯光年的這句台詞都很熟悉。許多人可說是跟著皮克斯動畫長大的。從《玩具總動員》、《天外奇蹟》到《可可夜總會》,每次出手都是經典。你是否會好奇,皮克斯是如何保持創意,不斷高品質產出的呢?
最近在PTT書版和一些閱讀社團上,看到很多大神分享他們的2021書單。突然發現我沒寫過這樣的年度選書文,於是乎便興起一寫的念頭。
想像有隻火雞,因為天天被人餵,牠漸漸相信,被好心人類養的好日子理所當然會一直下去,直到感恩節前的星期三下午,牠被宰了。 該死,火雞遇上了「黑天鵝事件」。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的社會似乎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 從川普當選、英國脫歐,乃至歐洲極右派勢力捲土重來,世界各地包括台灣都出現了類似的派動。民粹崛起,社會嚴重極化對立,斷裂的兩方彷彿永無溝通、對焦的可能。 所以出了什麼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