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談失智症~從心觀察一起回憶

我父親去世前4年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即所謂失智症,我記得那年暑假,我載著他至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現在的高齡醫學中心)接受失智症量表測試,那時我一點概念都沒有,醫生也沒說出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這樣的字眼,他只說得了老年憂鬱症,我忍著眼淚和醫生對話,心裡只想著我到底在做什麼啊,竟然讓年邁父親罹患憂鬱症,再回想平日和父親的互動,我只想避免衝突所以盡量少對話,殊不知他所有不合情理的行為或話語都因為他生病了。無知的我開始看資料開始關心這議題,老年憂鬱症正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根據統計數字80歲以上老人每5位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這比例很高,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失智症患者。當失智找上家人時,我們因為不懂得如何面對它而束手無策,10多年過去了,現有的長照 2.0 中可尋求資源來減緩失智症患者的退化及照顧者獲得適時的喘息。
繪本《我的新奶奶》正是一本觸動人心以溫暖幽默的筆調,描述妮妮和家人如何適應家中的改變,用愛與親情撫慰心靈,讓全家人因為愛而更凝聚在一起了。書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阿茲海默症」這個名詞,只說奶奶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奶奶不喜歡妮妮的髮型,會和妮妮一起到公園餵鴨子,到世界各地去旅行,還會煮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現在的新奶奶卻超級欣賞妮妮的髮型,還會自己吃掉餵鴨子的麵包屑,而且也沒辦法煮飯和到處去旅行了。最後,奶奶搬去和妮妮一家人住,因為她沒辦法照顧自己,要時時有人看著她。但是,妮妮很愛奶奶,她愛過去那個奶奶,也愛現在這個新奶奶,她要和新奶奶一起創造彼此珍貴的心記憶。
當然每個家庭狀況不同,每個病人症狀也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對失智者的理解及尊重。患者因為腦部病變使得認知能力下降,生活上也因適應不良和心理壓力,出現情緒、行為、精神不穩等「非認知症狀」, 家人在照顧的過程中不要傷害他曾經的權威及自尊,陪伴者要問你想做什麼或是你不想做什麼,漫長的照顧之路也讓照顧者苦不堪言,但因為愛所以一起走過來了。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