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失智症~從心觀察一起回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父親去世前4年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即所謂失智症,我記得那年暑假,我載著他至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現在的高齡醫學中心)接受失智症量表測試,那時我一點概念都沒有,醫生也沒說出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這樣的字眼,他只說得了老年憂鬱症,我忍著眼淚和醫生對話,心裡只想著我到底在做什麼啊,竟然讓年邁父親罹患憂鬱症,再回想平日和父親的互動,我只想避免衝突所以盡量少對話,殊不知他所有不合情理的行為或話語都因為他生病了。無知的我開始看資料開始關心這議題,老年憂鬱症正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根據統計數字80歲以上老人每5位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這比例很高,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失智症患者。當失智找上家人時,我們因為不懂得如何面對它而束手無策,10多年過去了,現有的長照 2.0 中可尋求資源來減緩失智症患者的退化及照顧者獲得適時的喘息。
繪本《我的新奶奶》正是一本觸動人心以溫暖幽默的筆調,描述妮妮和家人如何適應家中的改變,用愛與親情撫慰心靈,讓全家人因為愛而更凝聚在一起了。書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阿茲海默症」這個名詞,只說奶奶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奶奶不喜歡妮妮的髮型,會和妮妮一起到公園餵鴨子,到世界各地去旅行,還會煮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現在的新奶奶卻超級欣賞妮妮的髮型,還會自己吃掉餵鴨子的麵包屑,而且也沒辦法煮飯和到處去旅行了。最後,奶奶搬去和妮妮一家人住,因為她沒辦法照顧自己,要時時有人看著她。但是,妮妮很愛奶奶,她愛過去那個奶奶,也愛現在這個新奶奶,她要和新奶奶一起創造彼此珍貴的心記憶。
當然每個家庭狀況不同,每個病人症狀也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對失智者的理解及尊重。患者因為腦部病變使得認知能力下降,生活上也因適應不良和心理壓力,出現情緒、行為、精神不穩等「非認知症狀」, 家人在照顧的過程中不要傷害他曾經的權威及自尊,陪伴者要問你想做什麼或是你不想做什麼,漫長的照顧之路也讓照顧者苦不堪言,但因為愛所以一起走過來了。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89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亭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消失是如此真實的存在,所有一切人事物,到了最後,都會過去、改變或離開。
愛從來不是一件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的事情,但凡覺得辛苦努力,都是勉強的。一生中也許總有某個人不求回報地為你付出一切,而總有一天,你也會遇到那個讓你願意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人。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珍惜那個不求回報為我們付出的人。
生命若一直是趕路中,我們將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所謂的「悠閒」正是從心出發,先把心上的焦慮急躁轉換成緩慢的節奏吧,心靈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只有自由的心才能真正體會美好生活
選擇改變有很多動機,是為了自己變得更好還是為了迎合別人,過於在乎他人的眼光最後會失去原本的自己,但也許改變後大家變得更好,沒有人能幫我們做決定的。
我們都習慣凡事自己來,即使遇到問題能不麻煩別人就盡量不要麻煩別人,我們不習慣做求助者,長年累積下來未必是好事,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享受獨處也樂於共處才是最好的社交模式。
消失是如此真實的存在,所有一切人事物,到了最後,都會過去、改變或離開。
愛從來不是一件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的事情,但凡覺得辛苦努力,都是勉強的。一生中也許總有某個人不求回報地為你付出一切,而總有一天,你也會遇到那個讓你願意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人。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珍惜那個不求回報為我們付出的人。
生命若一直是趕路中,我們將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所謂的「悠閒」正是從心出發,先把心上的焦慮急躁轉換成緩慢的節奏吧,心靈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只有自由的心才能真正體會美好生活
選擇改變有很多動機,是為了自己變得更好還是為了迎合別人,過於在乎他人的眼光最後會失去原本的自己,但也許改變後大家變得更好,沒有人能幫我們做決定的。
我們都習慣凡事自己來,即使遇到問題能不麻煩別人就盡量不要麻煩別人,我們不習慣做求助者,長年累積下來未必是好事,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享受獨處也樂於共處才是最好的社交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能讓你更了解阿茲海默症, 而且會讓你對失智的一些看法改觀。 不管是你有家人得到失智症, 或者是單純想了解失智症家屬如何和家人攜手面對病情惡化, 都適合讀這本書。 我看到亞馬遜書店日文版有讀者評論留言說他從事護理工作, 同樣需要每天照顧失智症患者, 這本書讓他更能尊重與支持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自從阿嬤失智後,我很少踏進她房間,一方面觸景傷情,一方面我一直避免自己聽見那個鈴鐺聲。 其實阿嬤在失智症前到確診失智症的中間,經過一段退化過程,那時候阿嬤還沒完全失智,但基本上很多行為都有失智跡象。她最常把錢包放到一個地方然後忘記,就會慌張地要我們幫她找錢包。所有的孫子都會在阿嬤的房間東翻西找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能讓你更了解阿茲海默症, 而且會讓你對失智的一些看法改觀。 不管是你有家人得到失智症, 或者是單純想了解失智症家屬如何和家人攜手面對病情惡化, 都適合讀這本書。 我看到亞馬遜書店日文版有讀者評論留言說他從事護理工作, 同樣需要每天照顧失智症患者, 這本書讓他更能尊重與支持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自從阿嬤失智後,我很少踏進她房間,一方面觸景傷情,一方面我一直避免自己聽見那個鈴鐺聲。 其實阿嬤在失智症前到確診失智症的中間,經過一段退化過程,那時候阿嬤還沒完全失智,但基本上很多行為都有失智跡象。她最常把錢包放到一個地方然後忘記,就會慌張地要我們幫她找錢包。所有的孫子都會在阿嬤的房間東翻西找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