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出國留學要趁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自從德國完成碩士學位後,回到台灣差不多也滿了一年。一直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再回到德國把博士學位一起拿下來。
其實,2020年底回台前也不是沒有機會,但最後我還是拒絕了對方邀請(之所以會拒絕,其實有很多考量,有機會在之後的篇章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我在台灣從事學術研究的工作也即將屆滿一年,每天只想著準時上下班。因為內心一直掙扎:是要繼續在這一行?還是來個超級髮夾彎,從理工組轉到文藝組?從固定職位變成自由業?
幾經考慮,知道自己還不具備轉換跑道的能力,所以只能先維持現狀。但維持現狀之後,若要有所提升,勢必得回德國拿到該領域的博士學位。
想到未來出國還要再拖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各大機場、火車站奔走,就覺得很毋通(華:母湯)!累~
最近身邊也發生了一些事,讓原本申請留德步調很佛系的我,開始有些不得不加快腳步的壓力,也有更多的考量想要分享給大家:
為什麼想要留學的你的,必須加快出國的腳步了?『趁著年輕出國走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雖說是留德專題,但也適用在其他國家的留學者。以下就分門別類,讓有意留學卻動不起來的你好好思考囉!

申請資格的年齡限制

如果你是學術研究的科目(例如:自然科學),想要念博士學位,那有時候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年紀』。有的獎學金雖會資助德國的博士生(德國博士生每月最少有半薪,某些科系像是數學、資訊等等更艱深的科目會給到全薪)或博後研究,但是會有申請年齡限制(Altergrenze),大概三十歲左右的你就要特別注意了。

因地制宜,理解對方錄取你的顧慮

在決定暫時不在德國繼續念博班後,當時碩士論文的名義指導教授(實驗室大老闆),聽到我未來想到業界實習試試看的想法,只淡淡地說了一句:「Das ist komisch. (這很奇怪) 」
要知道,想在德國找到好工作,不同科系所需要的『學歷標準』是不一樣的,就像許多台灣理工科系都有一條『必須念到碩士才能找到比較像樣的工作』的業界準則。德國也有:像是資訊工程相關科系只有學士畢業多半就綽綽有餘,物理系、數學系等等多半也只要求到碩士學歷,而化學系則要求到博士學位。
就我所知,德國的化學系學士和碩士都在奠定基礎,一般學生還不太會有獨立的研究能力,這項能力都是在博士三到四年期間慢慢訓練出來。在這樣的體制下,德國教授不看好我的決定也是情有可原。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告訴各位,每個國家、不同科系的體制和潛規則不一樣。而這些潛規則,會影響到僱用方(德國教授)看待你學經歷的方式,所以事先知道他國的學界潛規則和顧慮,對於留學申請也是至關重要
德國大學實驗室的休息室,還有一個小小的廚房。

脫離學界太久,率取機率降低

我離開之前,也是詢問了很多德國同學的看法。大概的看法都很友善,但也都誠實地告訴我實況:德國的教授普遍不喜歡碩士畢業生脫離學界太久。有的也告訴我,只要離開學界超過五年,出局的機率就會提高很多
不過,當然聽說有些德國教授是持相反的觀點,認為在業界的歷練也是一個加分項。像是我們台灣有望得諾貝爾的醣科學家翁啟惠,也是大學畢業之後的八年擔任研究助理後,才決定出國深造(相關報導:我的醣科學研究之路)。

有父母就靠,不要等自己賺夠錢才出國

不願意在金錢上靠爸靠媽的人,其實都是有意志力、獨立自主、適合出國留學的人。但是,你也要考量現在極不友善的台灣就業環境。普遍年輕人想要存錢,其實非常的不容易
這樣的例子我見過。尤其是許多文組人,普遍都陷入低薪、高工時,又學不到新東西,無法在職涯上有所累積或進步的惡性循環。錢不只存的慢,其實也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工作的高工時和心力消耗,也很難讓你應付一些語言或艱澀專業科目的檢定。一次考不好,還要考好幾次,更花錢、更浪費時間、也讓自己更加挫折。
至於台灣的理組人,有志於的留學固然不會選擇台積電,但要在台積電以外的業界或學術界歷練,待遇或是職涯進益基本上也不會比文組好到哪裡去(延伸閱讀:誤國神山:台積電風光崛起的陰暗面(下))。
如果你家中環境小康,父母也有餘錢的,那就毫不猶豫快點伸手要錢吧
這款說法或許會被很多道德正確的人指責草莓口味豆腐族,但請你細想:自己要為了留學這個目標被耽誤幾年?
低學歷的情況愈久,薪水躍升速度越慢,幅度也愈低,有時候甚至根本完全不會調漲。不斷延遲出國留學、取得更高學歷的時間,就是在少賺你未來的薪水
在你想要出國深造的年紀,父母的年紀多半是穩定且經濟狀況比較富裕的時候,且還沒有需要頻繁地進出醫院。如果在經濟上你有這樣一條捷徑,好好跟父母溝通,拿點錢快快出國吧。如果是去英美那種貴參參(kuì-som-som)的國家,自己負擔部分學貸也不失為一種折衷方案
請不要再管別人怎麼講你了,直接就走吧。會批評的通常是一輩子不會出國留學,但又很嫉妒你的那種人,他們永遠都不會理解留學需要面臨的考量,除了講講風涼話之外也不可能會出手幫你。

趁著親人還健康

試想,如果有天你在國外半夜,突然接到親人的生病的消息,你究竟是要回家照顧他們?還是要完成學業再回去?
加上現在國際上武漢肺炎一直在突變,疫情過了兩年依然看不到盡頭,衛福部的國境封鎖一直都很嚴格。『家中有年紀大的長輩,很怕疫情下被擋在國外回不來』,也是為何我當初碩士念完,就決定先回台蹲點的考量之一。
我們有時候也要很慶幸自己的父母依然健康,我們不只不需要為了醫藥費委曲求全和奔波,也暫時不需要負起照護的責任。然而,父母年紀越大,這樣的祝福也會逐漸遠去
所以,趕快出國吧,不要等到三十幾歲,人在國外家裡卻出事,導致留學生涯整個前功盡棄

年紀愈大,跳脫舒適圈的成本也愈高

理性上我知道,自己必須在今年上半年前準備好出國。但是,我就是意興闌珊地不斷找藉口懶散拖延。
因為之前在德國兩年的生活經驗太鬱悶(也有疫情影響),在台灣二十幾年的生活太過習慣。雖然在台灣有太多地方看得很不順眼,但留學兩年的我也知道德國不是十全十美。
總是到過異國他鄉,才知道什麼是共同體、什麼是在家的輕鬆與舒適!如果你在台灣已經有交友圈、男女朋友,那你離開的不適感一定會比我還深刻,且會隨著年紀愈大愈嚴重。
愈接近三十歲,不管是來自社會上、家中或是自己,會愈來愈希望可以定下來,不管是情感上,還是經濟上。有時候不是無力,而是不願意再出力。
所以,趁著年輕,心還有餘力適應國外生活,還沒有趨於穩定的時候,趕快出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45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每當我們逛網路尋找新遊戲資訊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欸欸!你們一定要玩這款遊戲,真的超神!」 「錯過這款遊戲是你人生最大的損失!」 「今年TGA預定,無需多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1. 不積極拓展學術邊界: -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系所將逐漸轉變為主要以教學為主的系。這是我在2024年6月6日,我老闆程光老師在實驗室的餞別餐會上說的,對我影響深遠。他指出,如果一個系所不積極追求新的研究領域和挑戰,那麼最終會失去其學術地位,成為僅僅重視教學的機
Thumbnail
出國這些年想了很多,但很多時候還是不明白如何取捨。 從薪水、退休、工作環境、交通、醫療等方面比較了臺灣、德國和日本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說話的力量》揭示了人人皆可成為演講家的秘訣。只要有值得分享的想法,每個人都能做好演講。從篝火旁的古老故事到現代的TED舞台,演講的核心在於講述有價值的故事,並與觀眾建立聯繫。這本書不僅適合有演講需求的人,更是提升口頭表達及寫作技巧的寶貴指南。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什麼大家都不自己解決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層次可以探討。 前幾天,我和朋友聚餐時,他提到了一個讓他困惑的情況。他最近在找工作,終於有家公司邀請他去面試。面試官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來面試...
之前,記得好像是在臉書上看到的連結文章, 大意是說, 活在網路時代的現代人, 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接受到的感官材料, 已經比平安時代的人一生所所見所聞的多太多了。 我完全相信! 這兩週,連著春假、和期中考, 我拿出之前買的「日韓宮廷女性日記」中,日本古典那本來看, 按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每當我們逛網路尋找新遊戲資訊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欸欸!你們一定要玩這款遊戲,真的超神!」 「錯過這款遊戲是你人生最大的損失!」 「今年TGA預定,無需多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1. 不積極拓展學術邊界: -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系所將逐漸轉變為主要以教學為主的系。這是我在2024年6月6日,我老闆程光老師在實驗室的餞別餐會上說的,對我影響深遠。他指出,如果一個系所不積極追求新的研究領域和挑戰,那麼最終會失去其學術地位,成為僅僅重視教學的機
Thumbnail
出國這些年想了很多,但很多時候還是不明白如何取捨。 從薪水、退休、工作環境、交通、醫療等方面比較了臺灣、德國和日本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說話的力量》揭示了人人皆可成為演講家的秘訣。只要有值得分享的想法,每個人都能做好演講。從篝火旁的古老故事到現代的TED舞台,演講的核心在於講述有價值的故事,並與觀眾建立聯繫。這本書不僅適合有演講需求的人,更是提升口頭表達及寫作技巧的寶貴指南。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什麼大家都不自己解決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層次可以探討。 前幾天,我和朋友聚餐時,他提到了一個讓他困惑的情況。他最近在找工作,終於有家公司邀請他去面試。面試官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來面試...
之前,記得好像是在臉書上看到的連結文章, 大意是說, 活在網路時代的現代人, 一天接觸到的資訊、接受到的感官材料, 已經比平安時代的人一生所所見所聞的多太多了。 我完全相信! 這兩週,連著春假、和期中考, 我拿出之前買的「日韓宮廷女性日記」中,日本古典那本來看, 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