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2022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 觀展心得

開頭想好奇問問大家認為沈浸式/互動式藝術,是否還算是藝術呢?還是已經淪為大眾娛樂,打卡之地呢?
我曾以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一印象派之父 莫內 Claude Monet
圖片於網路下載,若侵權請告知。
圖片於網路下載,若侵權請告知。
莫內光影展是我從去年就一直引頸期待的展覽,真的是被疫情給耽誤很久的展覽啊,好不容易才等到它來台北呢!前幾年錯過梵谷也是非常扼腕。 會對這個展有興趣,除了是因為本科系出身的原因,還有就是看了Emily in Paris,主角配角三人在星空下坐著的感覺,實在太浪漫了吧,我多麼想天天在那樣的空間下入眠。
好像有點離題了,提醒一下星空是梵谷的作品。
雖然錯失了梵谷,但本展覽依舊值得一看,印象派本身就著重於光影、色彩以及時間的展現,能夠沐浴其中本身就是最高的身心靈享受。唯一的小缺點我想大概是背景音樂吧,有點過度膨湃了,個人覺得不是那麼的搭嘎。
印象派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派別之一,它可說是藝術世界的大革命,跳脫了過去的古典藝術,是現代藝術的起源呢。這個藝術派別在當時的時代是備受爭議的,甚至是被諷刺恥笑,然而有趣的是如今運用新的科技所呈現出的沉浸式展覽在現在也是有遭受抨擊!到底這樣的藝術展出形式還算是藝術嗎?還是已經淪於大眾娛樂了呢?
我的個人觀點是認為能讓普羅大眾貼近藝術,讓藝術變得平易近人,變得更加的親切,並未有任何的問題,反而能夠在無形中提升大眾的審美與氣質,我想這也算是一種現今的藝術革命吧?
圖片於網路下載,若侵權請告知。
難道擁有距離感才能稱之為藝術嗎?不論是藝術、科技或者社會等等,不就本就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化嗎?否則怎會有各種時期不同的藝術文化與派別呢?
我衷心期待有天我能有機會沉浸在梵高的星空下入眠,在莫內的印象日出中甦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