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上》- 他者那部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沒有《歡樂時光》(happy hour)過度的自由跟即興,《在車上》Drive My Car相對嚴謹又不失創新的敘事方式。主要還是延續著導演濱口竜介擅長在日常話語/演戲台詞之間展現劇本排演與電影表演的轉換。電影中的劇本練習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話,又像是電影中角色關係之間沒有說出來的,好比精神分析的象徵與想像之間的落差,對應著不斷缺席的真實(The Real)。並利用一台紅色復古車(如此村上春樹的中產階級品味?),像是一個移動的告解室,車外風景蒙太奇的內心映照,達成完美的調度。
中性打扮的渡里(三浦透子飾),穿著象徵著勞工階級的服飾;與總是穿著優雅的藝術家/ 演員:家福(西島秀俊飾),利用車上前後座空間的「跨界」對話。
電影結構貼合著電影的原著: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短篇小寫集的第一篇同名短篇:資深劇場名演員主角:家福,與妻子音過世前外遇(利用電影片頭前的前導結構交待),和過世之後的故事(電影片頭之後的)。以及身為劇場演員的電影劇情中要排練的戲劇劇本:契訶夫的Uncle Vanya
電影中讀本與排演過程成為一種戲劇中的戲劇,並提示著現實的回憶跟虛構的劇本之間並不是如此可以簡單二分,甚至互通聲氣,好比夢境跟現實的關係:反映了一種真實(又是精神分析)。整體來說如此形式相對複雜的結構。《在車上》無疑是一次十分優秀劇本示範,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表現(尤其是結尾北海道場景,雪中廢棄傾倒房屋,只剩建材的遺跡感;與最後一場舞台畫面,手語的表現)。說真的,《在車上》的確值得一座金棕櫚獎(註)。只不過某方面還是點太ㄍ一ㄥ,或許有些評審不喜歡這樣壓抑,但我覺得那是很其次的部分。
舞台劇的手語擔當,在電影中強調對話、語言交流的媒介中,無疑增添了另一種身體的表現層次。
相對《歡樂時光》對於表演的自由和實驗性,《在車上》核心來說或許更加聚焦在人跟人的關係,某方面是愛情,關於信任、背叛之類,並藉由Uncle Vanya劇本中那些抽象,片段的文字與情節,在某種冷感的語言排練當中過渡到現實的炙熱情感。同時十分巧妙的鑲嵌在一個藝術家到異地排練戲劇節的新開展故事線,也堪稱順暢地,如此在讓人有所期待的故事主線中,安插更多虛實混亂的,故事中的故事。
也並非活在某種真空、抽象的藝文世界,所以才會以那種以東亞名目的戲劇合作計畫。以日文、韓文、中文甚至手語勾勒出廣島在二戰時期重要的歷史位置。連帶著隱約提醒著中國與韓國曾經被日本入侵的被殖民者,藉由藝文交流的世界觀。(在此先不討論,找了一位在中國發展的台灣演員:袁子芸作為一個中文的述說者這個身份的問題)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司機渡里,作為一個「出社會」經驗相當豐富的非藝文工作者,對戲劇藝文社群自我感覺良好氣氛的一種介入與提醒,並激賞導演藉由帶出司機的過去,從逃離家園,開車開到車沒油,沒錢只好去開垃圾車的種種社會經驗,連帶拍攝焚化爐的垃圾碎片中思考物質與文明,暗喻廣島被投下原子彈成為廢墟的過去。
渡里老家北海道場景,雪中廢棄傾倒房屋,只剩建材的遺跡感,伴隨著與末段渡里告解的自白。
男主角:家福。與兩位配角:妻子音和小王高槻的三角關係在事業與肉體上的互補(高槻年輕帥俊,但演戲專業卻遠遠不及戴綠帽的家福)音在經歷兩次的死亡:夫妻女兒的死去之後,恍如死後重生,從演員變成說故事的人;與音自己的死去,兩個男人與亡者做愛後的夢境與靈感故事來填補、延續三人的關係。加上另一位角色司機渡里長期被媽媽規訓,卻在電影後段自爆,媽媽身體住了一位小朋友是她唯一的朋友,但不知道是媽媽精神錯亂還是在演戲。
即使是片尾手語舞台畫面的感人,與最後明顯用「全新的開始」去凝視亡者幽靈的心理「療癒」方式 ,自己卻更願意稍微用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解析夢境隱喻,與劇本台詞互為內外的形式去嵌合角色之間的關係。
電影中三位逝去亡者的不在(妻子音、渡里媽媽、與夢中偷偷跑到別人家中被殺的亡者)意味著在世的角色無法達成的真實(The Real)。性在此運作的方式,接合了現實與想像的裂縫,從夫妻的安穩關係(象徵界),與因為女兒逝去的轉變,不斷更換性伴侶,除了體現夢境(想像界)的隱喻(在不知情的地方留下印記與自慰),並貼合著舞台劇的抽象台詞(最可怕的,是毫不知情)。又或者是渡里與媽媽,或媽媽扮演的好朋友,在更明顯的伊底帕斯象徵關係(同時弒父與亂倫)中。
而兩人最終也因為覺得是間接地殺害亡者,致使永遠的失落,而真實(The Real)也正如同最後小王高槻補述妻子音的夢境:一切像是沒有死過人,卻只能在房子外面的監視器前不斷說出「我殺了人」。
於是依循八目鰻的前世今生,像是變成河草任意搖擺於水中巨大的寂靜,於是電影使用了舞台劇手語纏繞家福身體的沈默方式,朝向死亡的活著。
末段舞台劇手語的沉默,演繹著契訶夫講述著生命與死亡的劇本台詞,極具新意與力量。
劇中劇,現實的幻想,幻想的現實,《在車上》複雜的文本,最後又回到什麼是藝術生產?這個最終的提問。藝術是關於記憶、想像和慾望之間的產物,並與任何過往的情感交雜(大多是憤怒與悲傷),再藉由交談、訴說與聆聽的方式,這是《在車上》所描繪的「共享」關係中的藝術性。也就是創作者,或所謂敘事者,成為了他者那部份的自己。或,外在世界跟自己共存的方式。
(註)
筆者寫此篇文章時《在車上》被關注(或惋惜)比較是獲得2021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不過卻後勁十足,在年底眾多年終獎項中大有斬獲,並且在以非敘事創新、實驗性作為主要評選標準的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了四個重要獎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後段中年Hernan躺在草地上,像是死了一樣睡覺,長鏡頭畫面定格沒有太多變化,卻透露了環境聲音的持續,造成螢幕內外的「共時性」。電影中的角色肢體碰觸,用現代語言形容是硬碟(存放記憶)與天線(接收訊號)之間,電影的「輸出」聲音像是調頻收音機的切換,表示著時空與記憶的轉換。
如同《國際橋牌社2》找了相當眾多的政治人物、名嘴、政經評論者等等政治產業相關人員來客串演出政治人物,那種熟悉跟親切已經不只是在看電視劇本身,更重要牽動了我們時常說台灣政治就只是政黨惡鬥那樣的貶低,卻時常在政論節目的嘴砲中找到身為台灣島民的樂趣。如此公眾又異常私密。
《嗑到荼蘼》(Enter the Void)跟上述的《藥頭》不太一樣的是,它可能沒有辦法構成嗑藥電影到底「迷幻不迷幻」這個外在的政治提問。但是它倒是模糊了嗑藥電影和所謂未來(科幻?)電影之間的疆界,一個關乎時間性的東西。
或許更難得的是三段短片集結的「素樸」與「製作輕巧」的自由感,藉此展現了劇本跟影像之間的「基本狀態」:拍電影可以像是上課習作般簡單,又可以如此不簡單地展現了某種更自由的對話實驗,以及在有限空間鏡位的巧妙安排。
如同現今當代藝術,如歐美雙年展中的常見議題:探討後資本主義時代下的光怪離奇,同時具備科幻意味的「金屬肉身」展現當下社會因為醫療科技進步使得人類身體的「改造」,並且以一種無性別,甚至「無物種」差異的主體性,體現在《鈦》前段接近B級片狂亂行為中,成為新一代的酷兒電影。
大人/小孩、詩/非詩、藝術/不是藝術..種種對峙僵持像是一種基礎形式,《吾愛吾詩》是以色列同名電影版本翻拍改編,經由女主角Maggie Gyllenhaal精采詮釋與小男孩演員Parker Sevak不俗的表演,直擊紐約幼稚園教育風景。
後段中年Hernan躺在草地上,像是死了一樣睡覺,長鏡頭畫面定格沒有太多變化,卻透露了環境聲音的持續,造成螢幕內外的「共時性」。電影中的角色肢體碰觸,用現代語言形容是硬碟(存放記憶)與天線(接收訊號)之間,電影的「輸出」聲音像是調頻收音機的切換,表示著時空與記憶的轉換。
如同《國際橋牌社2》找了相當眾多的政治人物、名嘴、政經評論者等等政治產業相關人員來客串演出政治人物,那種熟悉跟親切已經不只是在看電視劇本身,更重要牽動了我們時常說台灣政治就只是政黨惡鬥那樣的貶低,卻時常在政論節目的嘴砲中找到身為台灣島民的樂趣。如此公眾又異常私密。
《嗑到荼蘼》(Enter the Void)跟上述的《藥頭》不太一樣的是,它可能沒有辦法構成嗑藥電影到底「迷幻不迷幻」這個外在的政治提問。但是它倒是模糊了嗑藥電影和所謂未來(科幻?)電影之間的疆界,一個關乎時間性的東西。
或許更難得的是三段短片集結的「素樸」與「製作輕巧」的自由感,藉此展現了劇本跟影像之間的「基本狀態」:拍電影可以像是上課習作般簡單,又可以如此不簡單地展現了某種更自由的對話實驗,以及在有限空間鏡位的巧妙安排。
如同現今當代藝術,如歐美雙年展中的常見議題:探討後資本主義時代下的光怪離奇,同時具備科幻意味的「金屬肉身」展現當下社會因為醫療科技進步使得人類身體的「改造」,並且以一種無性別,甚至「無物種」差異的主體性,體現在《鈦》前段接近B級片狂亂行為中,成為新一代的酷兒電影。
大人/小孩、詩/非詩、藝術/不是藝術..種種對峙僵持像是一種基礎形式,《吾愛吾詩》是以色列同名電影版本翻拍改編,經由女主角Maggie Gyllenhaal精采詮釋與小男孩演員Parker Sevak不俗的表演,直擊紐約幼稚園教育風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Thumbnail
  我非常喜歡落日車神這部電影。無論是色調、運鏡,溫丁黑芬都展露出極致的美感,甚至是電影選曲。   孤僻寡言的車手無意間幫助了鄰居--艾琳,逐漸地,這位丈夫正坐牢的單親媽媽開啟了這個看來冷漠的男人心扉。而隨著艾琳丈夫出獄,車手默默退回原有的位置,靜靜照看這位純善女子,以自己鮮血為代價,護佑了她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 橫光利一(1898-1947)與川端康成同為新感覺派雙璧,被日本文學界公認為「新感覺派的心臟和靈魂」,對日本現代文學的發展,深具影響性。橫光利一創作不只採用了不同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寫作技巧,亦思考象徵手法的藝術性,其短篇小說〈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皆敘寫丈夫長期照顧病妻,一起逼視死亡。横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東尼瀧谷》的敘事層層堆疊。前半段內斂得使人昏昏欲睡,直到東尼要求久子穿上妻子的衣服,衝突感才爆發出來:面對陌生女子的死,還有她留下來的滿屋子衣服,為什麼而哭呢?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在《萊辛頓的幽靈》,由市川準執導,坂本龍一配樂,被視為最成功的村上春樹改編電影之一。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集的电影《驾驶我的车》,由实力派演员西岛秀俊、三浦透子、冈田将生等人主演,滨口龙介执导,剧情讲述一名舞台剧演员家福悠介在意外丧妻之后,与司机美沙纪相遇的故事。《驾驶我的车》上映后即获得国际媒体盛赞,并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坎城影展最佳剧本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莱辛顿的幽灵》其中篇章〈东尼泷谷〉,已故名导市川準的作品,他以冷冽独到的电影手法,将简短的文字转化成扣人心弦的影像,打破了「村上作品不能改编成电影」的魔咒。「尾形一成」、「宫泽理惠」的精湛的演技表现,搭配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经典配乐,使电影画面与配乐相得益彰,「西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Thumbnail
  我非常喜歡落日車神這部電影。無論是色調、運鏡,溫丁黑芬都展露出極致的美感,甚至是電影選曲。   孤僻寡言的車手無意間幫助了鄰居--艾琳,逐漸地,這位丈夫正坐牢的單親媽媽開啟了這個看來冷漠的男人心扉。而隨著艾琳丈夫出獄,車手默默退回原有的位置,靜靜照看這位純善女子,以自己鮮血為代價,護佑了她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 橫光利一(1898-1947)與川端康成同為新感覺派雙璧,被日本文學界公認為「新感覺派的心臟和靈魂」,對日本現代文學的發展,深具影響性。橫光利一創作不只採用了不同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寫作技巧,亦思考象徵手法的藝術性,其短篇小說〈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皆敘寫丈夫長期照顧病妻,一起逼視死亡。横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東尼瀧谷》的敘事層層堆疊。前半段內斂得使人昏昏欲睡,直到東尼要求久子穿上妻子的衣服,衝突感才爆發出來:面對陌生女子的死,還有她留下來的滿屋子衣服,為什麼而哭呢?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在《萊辛頓的幽靈》,由市川準執導,坂本龍一配樂,被視為最成功的村上春樹改編電影之一。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集的电影《驾驶我的车》,由实力派演员西岛秀俊、三浦透子、冈田将生等人主演,滨口龙介执导,剧情讲述一名舞台剧演员家福悠介在意外丧妻之后,与司机美沙纪相遇的故事。《驾驶我的车》上映后即获得国际媒体盛赞,并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坎城影展最佳剧本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
Thumbnail
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莱辛顿的幽灵》其中篇章〈东尼泷谷〉,已故名导市川準的作品,他以冷冽独到的电影手法,将简短的文字转化成扣人心弦的影像,打破了「村上作品不能改编成电影」的魔咒。「尾形一成」、「宫泽理惠」的精湛的演技表现,搭配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经典配乐,使电影画面与配乐相得益彰,「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