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電影作為共同經驗性的可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以「記憶」之名,在坎城影展頒獎前就看了預告片,本來還以為會是導演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哥倫比亞版本:未知的聲響與考古的挖掘,進而帶出哥倫比亞的歷史傷痕、叢林場景等等皆像是以往導演熟悉且擅長表現的概念與敘事的方法。

這邊說是「敘事方法」也意味著「電影」本身的侷限性:只能在螢幕中的無法「觸及」 或總有遺憾。即使是以往阿比查邦自由的影像敘事,混合著劇情、 紀錄、實驗電影之間,並意味著在形式上與表現性,從泰國的現實處境捕抓日常的人民狀態,與總的來說,抽象時間關係之間的提問,並跨界(或說回到藝術學院畢業的本業)當代藝術,展現多樣的影音空間,與光線材料的擴延,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事情可能不是在某個時間點巧合地湊再一起,而是事情本來就存在,只是因為當下的狀態以至於剛好發現。」


也許剛好看完《記憶》,剛好出現聽到紀金慶老師在談海德格的《走向語言之途》(註1)。說到語言的象徵與系統性,但同時又意味著詩的自由,或是肢體語言的曖昧與更加精確的「本真」(如動物),皆讓我思考關於《記憶》是不是還需要用「敘事方式」來形容所謂的藝術作品跟生命狀態;或說《記憶》「如此地」走在,更宗教性、更深邃、甚至是探究本質性的一種體驗。

如同電影節映後座談中提到《記憶》是導演離開熟悉的泰國展開新的創作方式,雖然事前在哥倫比亞當地做了相當程度的田野與訪談,但在創作階段卻並沒有太多的「設定」。於是在《記憶》中,沒有感受到太多複雜的語彙、結構,只是在場景與場景之間保持一定的開放性,或說鬆散地點到為止,像是一條條纖細的痕跡構成網狀的節點(那些依舊還是熟悉以前阿比查邦作品會談的「概念」),而非一條實在的敘事線。

raw-image

主角Jessica,由Tilda Swinton飾演(《記憶》是她與阿比查邦合作的創作計畫)研究蘭花的專家,稍微帶到蘭花藉由真菌傳染與培育繁殖的自然與人工之間,確立了前半段位於知識階級的主角與其關聯者較為高雅的語言溝通,詩文創作,並與考古研究室、藝廊、聲音創作者的現代主義設計感工作室等空間中遊走。一直到後半段才切換到較原始的荒郊野外(如同《熱帶幻夢》(tropical melody)的後半段),並且與類似中年原住民的Hernan(與相對年輕的聲音創作者同名)進行學習與 「溝通」。

太久沒在戲院看長鏡頭電影,有點不習慣,昏昏欲睡感招喚。《記憶》幾乎都是中遠景的構圖,顯露了環境與音景(soundscape)的重要,並且和蔡明亮作品的「慢」有點不太一樣的感受經驗。除了強調電影中的人物,與觀看電影觀眾的時間共感,在於《記憶》以導演失眠起床突然其來聲響的親身經驗,所以才會有電影中一開始出現巨大聲響困擾著女主角,並列著汽車警報器,這類都市中人工又「自然」的聲音。而女主角為了要具體「再現」無意識冒出的聲音(這裡暫且不用腦中發出的聲音,這樣具有神經科學式的論斷),後來與聲音創作者進行,修辭語言與電腦聲音資料庫中效果調變的辯證,這是《記憶》對聲音的「再現」的後設意圖。

raw-image

一直到後段中年Hernan躺在草地上,像是死了一樣睡覺,長鏡頭畫面定格沒有太多變化,卻透露了環境聲音的持續,造成螢幕內外的「共時性」。電影中的角色肢體碰觸,用現代語言形容是硬碟(存放記憶)與天線(接收訊號)之間,電影的「輸出」聲音像是調頻收音機的切換,表示著時空與記憶的轉換。

不像是之前錄音室電腦調變而成的「模擬」,那個巨響聲音像是以前的一個故事中不斷被風吹拍打的窗戶,或者是(未來的)科幻太空船的留下的結界,似乎是暗示了藉由某種原住民式的泛靈信仰,去看待不同於現代科學對於自然的態度與感受,呈現出無主體、無歷史的共同經驗性(註2)。

「我們在走向世界的同時,世界也正在走向我們」(註1)


《記憶》似乎是朝向更加解放的精神體驗、電影的「冥想」,在無法碰觸的電影平面,盡可能地「等待著」事物的開顯。


(註1)
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119/2323
《鏡好聽》podcasts《哲學好好玩第五季》EP10|語言解放現代世界裡失落的靈性:談海德格《走向語言之途》

(註2)
關於「共同經驗性」的部分,個人是想到以前在學校上國文課的故事:《楚人楚弓》。關於儒家:楚人遺失弓,楚人得弓。與道家:遺失弓就是得弓。與佛家:沒有遺失也沒有得到的無我空性。
三種境界,《記憶》大概是介於道家跟佛家之間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拉特飯的沙龍
26會員
73內容數
拉特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的樣子如今已不再只會在夢裡作祟,讓清醒的此刻悵然。後來,我將之交付給當年播放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影廳,由電影的時間線在似實似幻的時空裡揉捻,讓既真摯又純粹無比的年少執著之愛,跨越時間發酵在「我們」之後的那些故事裡,如今,我慶幸共度那段生命的決定,即便沒有史詩電影般偉大,也動盪了整個青春。
Thumbnail
「我們」的樣子如今已不再只會在夢裡作祟,讓清醒的此刻悵然。後來,我將之交付給當年播放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影廳,由電影的時間線在似實似幻的時空裡揉捻,讓既真摯又純粹無比的年少執著之愛,跨越時間發酵在「我們」之後的那些故事裡,如今,我慶幸共度那段生命的決定,即便沒有史詩電影般偉大,也動盪了整個青春。
Thumbnail
攝影作為一種減法的藝術,就是在發揮景框的影響力,導演巧妙地運用了兩者的關聯性限制住觀眾的視線,有意識地引導、暗示,再進一步引誘觀眾的想像──先去理解景框內發生什麼事,再去揣測景框之外的世界。
Thumbnail
攝影作為一種減法的藝術,就是在發揮景框的影響力,導演巧妙地運用了兩者的關聯性限制住觀眾的視線,有意識地引導、暗示,再進一步引誘觀眾的想像──先去理解景框內發生什麼事,再去揣測景框之外的世界。
Thumbnail
基於某種共識,時常有人將觀影的過程,比喻成靈魂出竅,彷彿踏入故事,即能擺脫肉身束縛,展翅飛往不一樣的國度。誠然,聲音與畫面就是電影的經緯線,編織的各種光景,部分似曾相識,部分素未謀面。身處其中,我們跟著作品重新丈量世界,甚至穿梭到遙遠的過去,穩穩接住某一段歷史、迷失與疲憊。
Thumbnail
基於某種共識,時常有人將觀影的過程,比喻成靈魂出竅,彷彿踏入故事,即能擺脫肉身束縛,展翅飛往不一樣的國度。誠然,聲音與畫面就是電影的經緯線,編織的各種光景,部分似曾相識,部分素未謀面。身處其中,我們跟著作品重新丈量世界,甚至穿梭到遙遠的過去,穩穩接住某一段歷史、迷失與疲憊。
Thumbnail
不知何故,我突然想,當我們走進電影院,個體經驗、斷代史、情感流域只是某種共鳴腔而已。真正不可代指的,只有浮在水上的光。那樣的光是我唯一看見的,也將是最後記得的。
Thumbnail
不知何故,我突然想,當我們走進電影院,個體經驗、斷代史、情感流域只是某種共鳴腔而已。真正不可代指的,只有浮在水上的光。那樣的光是我唯一看見的,也將是最後記得的。
Thumbnail
曾幾何時,人類不渴望去追溯過去擁抱的美好,將美好回憶具象化後反覆咀嚼回味。對現今的我們而言,或許只有腦海或夢境能達到如此目的,關於記憶,是實是虛誰也拿不準。
Thumbnail
曾幾何時,人類不渴望去追溯過去擁抱的美好,將美好回憶具象化後反覆咀嚼回味。對現今的我們而言,或許只有腦海或夢境能達到如此目的,關於記憶,是實是虛誰也拿不準。
Thumbnail
藉聲音的圖層遊蕩於空間的窒礙與時間的紊亂之上,可以發現《去年在馬倫巴》中的人物似乎也和導演在處理記憶的方式一致,以一種突如其來、或者誇大一點地稱為斷章取義的手法貫穿全片。在此種施力與加重的敘述之下,「記憶」與「曾經發生」之間似乎拉出了一個非相互參照的關係。
Thumbnail
藉聲音的圖層遊蕩於空間的窒礙與時間的紊亂之上,可以發現《去年在馬倫巴》中的人物似乎也和導演在處理記憶的方式一致,以一種突如其來、或者誇大一點地稱為斷章取義的手法貫穿全片。在此種施力與加重的敘述之下,「記憶」與「曾經發生」之間似乎拉出了一個非相互參照的關係。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Thumbnail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Thumbnail
2018/12/20晚上9:20在新光影城,與近八成的觀眾一起欣賞《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的黑白電影《ROMA》,可以看得出來,有各種年齡層,不分男女,結伴或獨自前來,劇終已近午夜12時,
Thumbnail
2018/12/20晚上9:20在新光影城,與近八成的觀眾一起欣賞《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的黑白電影《ROMA》,可以看得出來,有各種年齡層,不分男女,結伴或獨自前來,劇終已近午夜12時,
Thumbnail
回憶是一件   很玄的東西 回憶是讓你在戲院落淚?讓你在多年後看到舊情人心情激動? 讓你只能在腦內補償你那根本不可能發生的過往? 其實在這麼半商業的愛情片中 導演竟提及了人類會自動將不好的回憶轉變成
Thumbnail
回憶是一件   很玄的東西 回憶是讓你在戲院落淚?讓你在多年後看到舊情人心情激動? 讓你只能在腦內補償你那根本不可能發生的過往? 其實在這麼半商業的愛情片中 導演竟提及了人類會自動將不好的回憶轉變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