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八王之亂末篇:笑吧!東海】

八王之亂的最後一王,就是東海王,司馬越。 非常有趣的,阿越的父親,乃是六王內戰開始前,賈后執政九年負責安定天下的親王,司馬泰。 如果詢問阿越的意見,想必他不會同意「八王合為一傳」的編法吧。 阿越本是司馬泰的世子,但泰叔功績卓越,阿越自己也十分傑出,後來便額外封了六縣並為東海國,讓阿越自行封王。 從楊駿亂政開始,司馬越幾乎是完完整整的在晉惠帝身邊,跟他一起經歷七王之亂。 最終,與成都王司馬穎的鄴城大戰中,晉惠帝為河北軍所擒,阿越則狼狽逃跑,伺機東海再起。 司馬穎這個人,其實頗有漢高祖劉邦之風。 你說他真的很會打仗?也沒有。 常常一聽聞大軍壓境就想逃跑倒是真的。 不過司馬穎的手下,就有著各種能人異士,協助他一路走來。 不過的不過,劉邦真要腳底抹油,張良都攔不住。 司馬穎一時害怕,帶著天子逃離鄴城,又被河間王手下張方挾持,整個成都王位都被廢黜。 眼看就是一個大勢已去,事情卻又出現了轉機。 原本河間王廢司馬穎,就是希望能夠平息眾怒,讓各地可以聯手對抗叛軍。 結果對不起,司馬穎那個劉邦等級的人望,超乎想像。 河北反而出現了一支新的叛軍,以公師藩為首,抵禦遼東勢力,逐一吞併西晉原有郡守。 這支新革命黨只有一個訴求,就是還我成都王! 眼看有人反對河間王取代司馬穎,東海阿越也趁勢而起,在徐州興義兵,打著河間王應該釋放天子的旗號。 東海阿越更與遼東王浚聯手,威勢不下關東十八路諸侯討董啊。 河間王本身就是個見風使舵的主,不過八王之亂風向東南西北天天變,就連諸葛亮都說不準誰會是下一個霸主。 而自做主張擒來晉惠帝的張方,就成了河間王抱怨的對象。 張方當時建議,不如讓司馬穎回返鄴城,鎮服公師藩等。 而張方自領軍馬,表面護送晉惠帝返洛陽,實則北討遼東叛軍。 晉惠帝返京,東海阿越自是師出無名。 加上河北重新牽制遼東,張方趁機攻打……河間王只要坐在長安,北方要平復下來,也不是什麼難事。 這個分化包圍的策略,聽起來不錯吧? 問題是河間王不能相信司馬穎,也不能信任張方。 張方這麼幫司馬穎打包票一定會配合,天曉得他倆之間是否有密約? 就算北方大定,你們兩個還會聽我河間王號令嗎? 更別提把軟禁在手中的天子放走,河間王實在覺得,這賭注下得太大了。 張方的提議,河間王只採用了部分。 讓司馬穎率領千人,回河北安撫。 若公師藩等人只是打假口號,那自會收掉這個無用的司馬穎。 另一邊,則開始安排送還晉惠帝。 這跟張方的計策有何區別呢? 首先,護送晉惠帝的主帥不是張方。 其次,這支護送部隊的真正任務,是擊潰東海阿越的關東聯軍。 是的,河間王的計算中,司馬穎不可能成為戰力。 只帶千人的司馬穎,主要只是平息輿論。真正要安定河北,絕非一時三刻之功。 張方的建議是:「聯河北,分關東,先破遼東。」 河間王的實作是:「穩河北,匡關東,先破遼東。」 計謀上沒有比較差,但人性面卻算得不夠。 手上只有一千兵,劉邦是不敢去收復河北的。 劉秀才敢。 而司馬穎是個劉邦。 他先往洛陽進發,打聽河北消息……北方鬧騰成這樣,就算公師藩等人真的愛他吧,他能不能平安抵達鄴城都還是個問題啊。 臭俗辣司馬穎決定退回關中。 他並不知道河間王的全盤計畫。 將要抵達潼關時,突然斥侯來報,關中大軍盡出,車駕鑼鼓俱全。 司馬穎無奈,只能與大軍匯流,負責防守洛陽。 計劃生變的不只朝廷這邊。 關東聯軍部分,東海阿越又吸收了豫州藩王,范陽虓叔,準備加個東南戰線來來包圍洛陽。 不過,豫州刺史不願意配合,更趁隙攻打虓叔,占領許昌。 河間王獲報大喜,立即給豫州刺史加封,準備展開絕地大反攻。 東海阿越親自補上東南線。 虓叔則往北逃竄,會合了王浚的前鋒。 王浚也是大方,立刻撥了鮮卑騎兵給虓叔,讓他替代作為東北戰線前鋒。 遼東軍前進洛陽,三百騎兵陣前斬將,司馬穎有如驚弓之鳥,根本不敢對抗,先後退固守。 虓叔親自出陣,又大破司馬穎的守軍。 司馬穎撤出洛陽地界,又不敢返回長安,便隨著當年劉邦入秦的路線,逃往荊州。 可當司馬穎抵達新野,東海阿越早已經打破許昌,進駐洛陽,奪得天子了。 河間王聽聞洛陽失陷,就殺了張方來向關東聯軍求和。 反正把「挾天子」的罪名推給張方就是了。 阿越也知道,現在最有威脅的,不是自斷一臂以求和的河間王。 反而是態度不明的河北。 新版朝廷立刻發出詔令,先要逮捕逃亡中的司馬穎。 走投無路的司馬穎,再次發揮劉邦本色,拋下了母親與妻子,只帶著兩個兒子輕車簡行北遁。 只有會合公師藩,才是他唯一的生路。 孝(戀)順(母)的司馬穎拋棄母親,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 可帶著兩個兒子?這不夠劉邦。 所以司馬穎最後還是被擒,被囚禁在鄴城。 當時鄴城為虓叔所主管,不過還沒下達進一步命令,虓叔就在洛陽暴斃了。 而鄴城的官員擔心司馬穎在河北太有人氣,就私下把他給殺掉。 這年,司馬穎僅僅二十八歲。 後來,朝廷收回司馬穎棺木予以厚葬。 但阿越聽說民間有司馬穎的遺子,則立刻派人去捕殺。 成都王司馬穎,年紀輕輕一生劉邦作派。 在八王之中享有最高人望。 這是很奇妙的,漢朝滅亡了近一百年,而今,人心又思漢了。 包括四川益州跟南陽荊州的「東漢劉李配」。 支持朝廷屢戰屢勝的劉弘跟劉喬。 喔劉喬就是上面提到的豫州刺史。 還有去年底自立為漢王的匈奴人劉淵。 以及幾個月前舉旗的山東人劉柏根。 其實你會發現,大體上跟新莽末年很像。 但過去,奉劉姓是一種形式。 如今,是一種意志。 劉氏之帝的「行為準則」,優於魏晉諸帝。 這背後象徵的,不只是西晉即將結束。 八王之亂即將結束。 更是魏晉玄學之爭的一大休止符。 是的,隨著司馬穎被害,東海阿越獨掌大權。 隔月,四十八歲的晉惠帝,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 司馬公子吃餅的時候,中毒死了。 自然也有人說,根本就是東海阿越下的毒。 阿越扶持司馬熾為新帝,史稱晉懷帝。 又隔月,河間王司馬顒投降朝廷,在前往洛陽就任的途中被殺。 八王只剩一王。 但東海王司馬越,真的笑得出來嗎? 有沒有人想過,如果當年袁紹召集群雄討伐董卓成功,接下來將會如何? 已經各自割據的群雄,會就此服從袁紹,再次中興漢朝? 又或者,袁紹只會成為下一個坐困愁城的董卓? 八王之亂的八王故事,大概就說到這裡了。 交替著群雄割據的時代,我們即將迎接新一波的重大歷史事件。 河間王死後,西晉改元「永嘉」。 這個重要的年號,宣示著北方將再一次成為「大漢」領土。 晉懷帝與永嘉之亂。 下一個里程碑。 還有五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接續《新漢演義》,從三國曹魏到東晉滅亡的時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