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晚年面對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可說是甲午戰爭慘敗的延續。日本據馬關條約,取得巨大賠款及商埠權益,又取得具戰略價值的土地,觸動了西方列強的警覺,唯恐在華的均勢被打破,於是爭相確立勢力範圍,鞏固權益。這是滿清面對被瓜分危機的背景,一個導致相關局面的客觀環境。
日本企圖奪取遼東,不但迫近北京,是對滿清國防的致命威脅,而且打亂俄國的擴張計劃,衝擊在東方尋找溫水港的部署。俄國以兩個舉動回應,首先是跟法國與德國聯手,迫使日本放棄佔據遼東的要求,然後是跟滿清簽訂秘密協議,滿清以東北地區的經濟權益,換取與俄國共同抗日的承諾。這是滿清面對被瓜分危機的近因,直接刺激列強採取爭奪權益的行動。
中俄密約的消息洩漏,列強紛紛援引最惠國待遇,在中國土地上劃分勢力範圍,就像附圖所示,滿清的領土仿似被瓜分。為甚麼使用「面對」被瓜分的「危機」,而不是「被瓜分」?因為劃分勢力範圍指的不是領土主權及參與管治,而是指經濟特權。換言之,列強在其勢力範圍內,擁有大同小異的經濟特權,如開採礦產及修築鐵路的優先權。
列強劃分勢力範圍,鞏固經濟利益的同時,又以各種藉口,於1898年強迫滿清把港口租借給他們。此舉與勢力範圍同「期」不同「質」。從附圖可見,這些租借地分佈於北方的遼東與山東,和南方的廣東,列強得到不單經濟利益,而是直接管理這些港口,直接打撃滿清的領土主權。
細看以上漫畫,列強分割象徵中國的大薄餅,露出各有謀算的面孔,從左至右,代表英國、德國、俄國、法國和日本。而站在後面的那位滿清官員,顯得無能為力,沒有受到列強理會。
列強劃分勢力範圍及租借港口,在滿清領土上進行角力,處理不當就會擦槍走火,尤其擁有最大利益的英國,萬一戰火爆發,損失也最大。美國趁此局面,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所謂門戶開放政策,就是在尊重滿清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的前題下,列強在其勢力範圍內,不干涉他國的既得利益,採取一視同仁的稅務政策,簡言之,就是劃分屬於自己勢力範圍的同時,保護各國的經濟利益。門戶開放政策,滿清的角色被動,但得到益處,只是「面對」被瓜分,而不是「經歷」被瓜分。
以上漫畫以正面的角度描述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一位高大和藹的美國人拿著打開中國門戶的鎖匙,鎖匙上寫著「美國外交政策」,站在中國的大門外守衛著,門內的中國顯得平和,門外的列強在靜觀其變。
或說,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出於私心。美國忙於跟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無暇參予爭奪勢力範圍,為了補償損失,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於是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這是客觀的準確描述,不是避談道德,但卻毋須刻意醜化這種「私心」。謀求國家利益而採取某種政策,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政府行為。當評價這些政策時,不宜過分看重「內心世界」,除了著眼於針對時局的「私心」的程度,更重要是察看帶來的效果有多「自私」。值得補充的是,相比更狹隘的「私心」,為了政權,為了政黨,為了家族,為了領袖而採取某些政策,這豈不更「私心」呢!
言歸正傳,門戶開放政策不但滿足了美國的「私心」,商貿機會的均等正是美國的需要。作為門戶開放政策的主導者,美國在華的影響力急速提升。但此政策同時滿足列強和滿清的政治需要。列強找到了下台階,免於開啟戰事,維持了勢力均衡的局面。滿清當然是受害者,主權進一步受挫,是「危」,但在勢力均衡的處境下,列強互相制衡,避免真正的被瓜分,得以延續國祚,是「機」。
或許滿清被取笑為苟延殘喘,但即使這是真實的描述,試想,一位臨近死亡的病人,獲得延長壽命的特效藥,即或有副作用,豈不帶著一絲希望,歡歡喜喜的服用!從另一角度,滿清政權能否把握喘息的機會,試圖力挽狂瀾,才是更值得討論的問題。從回應時局的角度,門戶開放政策的確是各取所需的政策,得到各方得益的效果,緩和了緊張的局面。
以上漫畫被稱為時局圖,左圖黑白色彩是原圖,表達了國家面對的危機,目的是喚起國民的警覺。北方的熊代表俄國,中間的狗代表英國,南方的蛤蟆代表法國,山東位置的香腸代表德國,延至台灣的光線代表日本,還有飛近中國的鷹代表美國。右圖彩色版本是其後的二次製作,或許是增添危機意識,或許是革命的宣傳效果,加添了幾個人物,一個舉起銅錢,一個端著酒杯,一個吸食鴉片,相信是諷刺滿清官員的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