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這則股市新聞,你的心得?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個人是不甚精確的非業內人士,一般散戶的角色,但不同的思考方式,提供各位關鍵所在,而不只單方面接收市場給的訊息。
節錄報導內容:[劉揚偉認為,鴻海毛利率要從既有的百分之五至六提升到百分之七,可靠內部數位轉型及提升零組件的銷售,但要從百分之七提升到十,勢必要靠新產品推升,隨著鴻海電動車三月正式上路,並陸續貢獻業績,未來鴻海毛利率百分之十的目標可期。]
我的心得是:
在既有的業績毛利基礎下,要新增加多少高毛利的電動車營收才能將鴻海整體毛利提升到百分之十?
這算術問題,我們盡量以寬容、不複雜化不精確角度來計算即可。
首先,我們先假設MIH的垂直整合能有效降低成本,讓電動車有如特斯拉般水準的終端銷售毛利30%,然後MIH的高級代工模式,可以拿到終端銷售毛利的60%水準,剩下的40%屬於終端品牌廠,畢竟目前而言,MIH代工模式中,鴻海出的力跟關鍵性要比終端銷售的那些品牌廠高很多。
也就是說終端銷售,每賣出一輛車,我們假設有30%乘60%等於約18%的毛利屬於鴻海的MIH平台。
現在開始反推:
1.鴻海目前年營收約6兆,毛利算已達到7%好了(寬容角度),要新增加多少18%毛利的終端銷售營收(假設為X),能讓整體毛利提升到10%?
X18%+6兆7%=(X+6兆)10%
得出終端銷售營收X=2.25兆
2.每年要賣幾台電動車,終端銷售總額能達到2.25兆?
以Model C算100萬來看,每年是225萬輛規模。
3.特斯拉2021年的交車量是93.6萬輛,全球電動車銷售量650萬輛,其中中國大陸320萬輛,超過一半。在2022年底中國大陸新能源車補助退場以後,電動車的成長影響如何目前未知。
上面的數字各國先進市場的電動車製造商花了幾年時間達成?
請問鴻海MIH每年的225萬輛規模願景要花幾年?要靠哪些市場?
美國皮卡?印尼gogoro合作?台灣裕隆的納智捷品牌?泰國PTT?還是已成電動車紅海的中國大陸?
結論:
個人只能佩服劉董的豪氣萬千,也祝這樣的10%毛利願景能儘速的達成。
加速的方式或許除了力推電動車新營收以外,原有6兆的營收部份,同時再盡力割除毛利過低的營收,就可以再降低難度。
其他F3.0措施當然也能幫助縮短這個進程所需的時間,不過本篇討論是專就新聞內容的電動車來看。
因為這樣的算法推估方式過於粗暴不精確,也歡迎有相關業內經驗的讀者,能在留言指正,提出較精確的反推估算方式,不勝感激。
2022 02 15 AM11:00 寫於突然想算算看的盤中。
日後有任何股票的新聞,如果有一些想法,將以此篇文章的模式,提出來請教或讓大家討論互動,以驗證該則新聞的內容,所以此篇標題標註為「個股」1。
avatar-img
23.0K會員
708內容數
格式不限 內容不限的隨意文章 純粹個人心得抒發以及自我紀錄檢討 瞬息萬變 不代表任何推薦 請以質疑的心態看待任何內容 注意風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陽開年第一個月營收為41.56億,年增11.64%,月增5.09%。 為何國內機車銷售數字較去年同期小幅衰退,也較上月大幅減少,但整體營收卻是年增月增?相信有持續追蹤個人文章的讀者心裡應該都有底才對。 以下簡單評析並展望2月,順便提示幾個未來觀察重點: 展望2月: 主因有幾點: 近期觀察重點:
這個週末最熱的焦點無疑是俄羅斯烏克蘭的衝突,伴隨週五美股又大跌,對著下週要開盤的股市,又過了一個不太愉悅的週末?這情境似曾相似?有些人甚至悲觀到認為中共會趁機侵台。 以下是個人的看法跟應對:
整個2021年在同學會公開了三波證券業的個人操作。第一波開始於2020年12月底,結束於2021年農曆過年前。第二波開始於2021年3月初,結束於5月大殺盤前夕,元大金的出清。第三波則開始於6月初公告5月自結後,專注於福邦證的操作,結束於8月初公告7月的營收突襲,不完美的結束。
有讀者提問,中國大陸油轉電政策很積極,三陽目前的電動機車策略尚未明,對廈杏三陽未來的影響是如何? 中國機車(摩托)產業2021年概況又是如何?以下提供一些簡單大概的數據,來深入討論讀者的提問跟三陽在大陸策略的答案。或許看完下面大概數據,您會對中國的機車產業有相當程度的重新認知。
不論投資或投機,自己一向會對較不順利的操作復盤檢討,去年到目前還未了結的群創,雖然未實現還有賺,但算是拖太久的投機,久違的來一次復盤以及更新檢討跟說明之後的應對,順便說說目前對面板股景氣循環的簡短看法。
結束了機車產業利空盡出的2021年後,來個年度總結,並對2022年初步預估。 三陽的機車主業在2021年展現出了逆境中的競爭力,2022年在面對國內機車市場油電補助政策的不利條件下,做出了如何的應對策略?
三陽開年第一個月營收為41.56億,年增11.64%,月增5.09%。 為何國內機車銷售數字較去年同期小幅衰退,也較上月大幅減少,但整體營收卻是年增月增?相信有持續追蹤個人文章的讀者心裡應該都有底才對。 以下簡單評析並展望2月,順便提示幾個未來觀察重點: 展望2月: 主因有幾點: 近期觀察重點:
這個週末最熱的焦點無疑是俄羅斯烏克蘭的衝突,伴隨週五美股又大跌,對著下週要開盤的股市,又過了一個不太愉悅的週末?這情境似曾相似?有些人甚至悲觀到認為中共會趁機侵台。 以下是個人的看法跟應對:
整個2021年在同學會公開了三波證券業的個人操作。第一波開始於2020年12月底,結束於2021年農曆過年前。第二波開始於2021年3月初,結束於5月大殺盤前夕,元大金的出清。第三波則開始於6月初公告5月自結後,專注於福邦證的操作,結束於8月初公告7月的營收突襲,不完美的結束。
有讀者提問,中國大陸油轉電政策很積極,三陽目前的電動機車策略尚未明,對廈杏三陽未來的影響是如何? 中國機車(摩托)產業2021年概況又是如何?以下提供一些簡單大概的數據,來深入討論讀者的提問跟三陽在大陸策略的答案。或許看完下面大概數據,您會對中國的機車產業有相當程度的重新認知。
不論投資或投機,自己一向會對較不順利的操作復盤檢討,去年到目前還未了結的群創,雖然未實現還有賺,但算是拖太久的投機,久違的來一次復盤以及更新檢討跟說明之後的應對,順便說說目前對面板股景氣循環的簡短看法。
結束了機車產業利空盡出的2021年後,來個年度總結,並對2022年初步預估。 三陽的機車主業在2021年展現出了逆境中的競爭力,2022年在面對國內機車市場油電補助政策的不利條件下,做出了如何的應對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摘要 本文件分析了鴻海(Hon Hai)的投資價值及其未來收益預測,具體提到該公司股價目標價值設定為NT$263,基於17.2倍的2025年市盈率預測,並與同業增長趨勢相符。同時提出了四大主要風險,包括AI伺服器業務增長低於預期、電動車解決方案不達標、全球產能增長緩慢以及消費電子代工業競爭加劇。此
Thumbnail
摘要 報告分析鴻海精密在2025年中的成長潛力,特別側重於AI伺服器是主要增長引擎。預期營運槓桿效益將支撐其營運利潤,以及因AI伺服器出貨量增長,鴻海的2025年營收將同比增長23%至NT$8.3兆。儘管在2024年第3季度毛利率達不到預期,然而公司仍保持對其營運利潤的信心。 重點 鴻海精密專
Thumbnail
摘要 鴻海精密 (2317.TW) 預計在 2024 年至 2026 年間實現顯著的營收和盈利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電動車等新興市場的布局。儘管自由現金流在預測期間內有所波動,但整體財務狀況穩健,淨債務佔權益比率保持在可控範圍。花旗研究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 260.00 台幣。 重點 鴻海預計
Thumbnail
鴻海科技集團透過「3+3」策略,專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及機器人領域的擴張,特別是在第三代半導體的佈局。預測顯示,該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25億美元的價值,年複合成長率為38%。鴻海不僅與夥伴合作提升市場競爭力,尚計畫在2025年時毛利率達到10%。這一策略將成為其在全球市場中牢固基礎的重要推動力。
Thumbnail
鴻海2024年第二季營收報告顯示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數據。第二季營收表現強勁,遠高於預期,尤其是AI伺服器的增長趨勢顯著。AI伺服器營收有望達到1兆新臺幣,有望改變鴻海以往的營收慣例。總的來說,鴻海仍展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和穩定的市場地位。
Thumbnail
昨天沒有出意外的話,果然還是順利地創新高了。現在有幾個股票都在200 元上下。可以見下圖,鴻海、長榮及元大台灣 50。對於鴻海是台灣前三大的權值股,在電動車還沒有爆發,今年少了選總統的政治因素之後,開始吃AI 的果實了。長榮則是海運的貨櫃價格持續上揚。在這一波,看能不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AI 伺服器以 40% 市佔為目標,預期今年能站伺服器營收 40% 以上,鴻海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公司,今年 CSP 成長性高於品牌商。 2.鴻海未來會具備全球少數具備 SiC 晶圓製造、模組技術的整車廠。PMIC 出貨已超過 300 萬顆,半導體營收將超過千億。
Thumbnail
如果投資者是以百年AI大行情為目標來購買鴻海股票,那麼只要成功,就能賺到很多的差價。
財務報告 Q4 營收YoY-5% 毛利率 30.4% 比去年好 EPS 3.46元 全年 電源零組件主要來自電動車 EPS 12.86元 現金股利6.43元 QA 電動車展望?電動車市場衰退對公司的影響? 電動車還是比較貴,充電樁也還是不夠普及,但是電動車還是未來的方向,且公司
Thumbnail
00896 是由中國信託在 2021 下半年推出的,主力放在台灣自主創立的 MIH 電動車聯盟相關產業。該聯盟是由鴻海所推動的,目前已經有超過 60 個國家 / 地區參與,相信該聯盟在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00896 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綠能及電動車指數的 ETF,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摘要 本文件分析了鴻海(Hon Hai)的投資價值及其未來收益預測,具體提到該公司股價目標價值設定為NT$263,基於17.2倍的2025年市盈率預測,並與同業增長趨勢相符。同時提出了四大主要風險,包括AI伺服器業務增長低於預期、電動車解決方案不達標、全球產能增長緩慢以及消費電子代工業競爭加劇。此
Thumbnail
摘要 報告分析鴻海精密在2025年中的成長潛力,特別側重於AI伺服器是主要增長引擎。預期營運槓桿效益將支撐其營運利潤,以及因AI伺服器出貨量增長,鴻海的2025年營收將同比增長23%至NT$8.3兆。儘管在2024年第3季度毛利率達不到預期,然而公司仍保持對其營運利潤的信心。 重點 鴻海精密專
Thumbnail
摘要 鴻海精密 (2317.TW) 預計在 2024 年至 2026 年間實現顯著的營收和盈利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在電動車等新興市場的布局。儘管自由現金流在預測期間內有所波動,但整體財務狀況穩健,淨債務佔權益比率保持在可控範圍。花旗研究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 260.00 台幣。 重點 鴻海預計
Thumbnail
鴻海科技集團透過「3+3」策略,專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及機器人領域的擴張,特別是在第三代半導體的佈局。預測顯示,該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25億美元的價值,年複合成長率為38%。鴻海不僅與夥伴合作提升市場競爭力,尚計畫在2025年時毛利率達到10%。這一策略將成為其在全球市場中牢固基礎的重要推動力。
Thumbnail
鴻海2024年第二季營收報告顯示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數據。第二季營收表現強勁,遠高於預期,尤其是AI伺服器的增長趨勢顯著。AI伺服器營收有望達到1兆新臺幣,有望改變鴻海以往的營收慣例。總的來說,鴻海仍展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和穩定的市場地位。
Thumbnail
昨天沒有出意外的話,果然還是順利地創新高了。現在有幾個股票都在200 元上下。可以見下圖,鴻海、長榮及元大台灣 50。對於鴻海是台灣前三大的權值股,在電動車還沒有爆發,今年少了選總統的政治因素之後,開始吃AI 的果實了。長榮則是海運的貨櫃價格持續上揚。在這一波,看能不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AI 伺服器以 40% 市佔為目標,預期今年能站伺服器營收 40% 以上,鴻海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公司,今年 CSP 成長性高於品牌商。 2.鴻海未來會具備全球少數具備 SiC 晶圓製造、模組技術的整車廠。PMIC 出貨已超過 300 萬顆,半導體營收將超過千億。
Thumbnail
如果投資者是以百年AI大行情為目標來購買鴻海股票,那麼只要成功,就能賺到很多的差價。
財務報告 Q4 營收YoY-5% 毛利率 30.4% 比去年好 EPS 3.46元 全年 電源零組件主要來自電動車 EPS 12.86元 現金股利6.43元 QA 電動車展望?電動車市場衰退對公司的影響? 電動車還是比較貴,充電樁也還是不夠普及,但是電動車還是未來的方向,且公司
Thumbnail
00896 是由中國信託在 2021 下半年推出的,主力放在台灣自主創立的 MIH 電動車聯盟相關產業。該聯盟是由鴻海所推動的,目前已經有超過 60 個國家 / 地區參與,相信該聯盟在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00896 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綠能及電動車指數的 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