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百問-讚頌大法為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善性導師

諸法百問-124、讚頌大法為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

  為什麼有時候可以輕易的讚頌別人,有時候又做不到呢?因為,如果當時你的心情很好,或者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之下,那個眾生和你有好的因緣,而且那件事情在你的思想觀念裡本來就接受的,你就願意稱讚別人,除此之外,你就不願意了!其實,讚頌大法的意義在於:第一、去掉我執與法執,你才願意讚頌別人。因為我們把讚頌的對象設定在人,在差別相上,所以讚頌的心不是很真切,有時只是敷衍而已。第二、更重要的意義是提升讚頌的對象,讚頌他的佛性、自性,而不是讚頌個人。如果是讚頌個人,就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範圍;但如果是讚頌法性,就可以與法性、佛性結上甚深因緣,就有機會慢慢與 祖師感應、相應,這是證道的一大重點,同時也可以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去掉,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如此就與法性、佛性的因緣愈來愈深,等到有一天因緣具足,再把讚頌的「我」拿掉,就可入法性。
  譬如我們所做的供養,供養就是讚頌;肯供養、肯讚頌都是因為慢慢沒有這個「我」,把「我」縮小才有可能去做。所以,你修的法,每一個都是讚頌大法,沒有一個例外的,若任何時間、地點,任何對象你都能這樣做,久而久之就能入法性。但凡夫往往受到時間、空間、人事物的限制;若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慢慢就進入聖境界,進而可以解脫,所以讚頌大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到了有一天入於法性,那就是真正的法供養,未入法性前,只是往法供養的路邁進,但即使這樣也都是在進步當中。每供養一次,讚頌一次,都在進步當中;只要種善因、結善緣,都是往法性的大道邁進,就離法性愈來愈近。所以,要把讚頌大法列為修行的第一優先,實際上也沒有第二法可以成就。
善性導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怎樣都是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祈求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 讓希望網路群組靜默的弟子得到清淨。 讓需要分享討論佛法的弟子得到自在。 讓導師教給弟子的無上大法, 在網路法界更加的彰顯實證。 感恩祖師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就像我們大家一起考一張數學考卷, 你考98分,我考2分...
如果心不急,急的就是不斷變動的現象。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妙緣善法啟自性 嚴謹清淨礪修行 豈曰無處尋?法界共此心! 讚頌吾導師,窮盡言詞語,任時空過盡,不能表萬一!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祈求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 讓希望網路群組靜默的弟子得到清淨。 讓需要分享討論佛法的弟子得到自在。 讓導師教給弟子的無上大法, 在網路法界更加的彰顯實證。 感恩祖師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就像我們大家一起考一張數學考卷, 你考98分,我考2分...
如果心不急,急的就是不斷變動的現象。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妙緣善法啟自性 嚴謹清淨礪修行 豈曰無處尋?法界共此心! 讚頌吾導師,窮盡言詞語,任時空過盡,不能表萬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 第一章 風中的流浪 在一片無盡的曠野中,陽光灼熱,風像刀一般刮過枯黃的大地。一顆葵花子被風吹著,翻滾,跳躍,向著看似無終的地平線漂流。 它想起母體,那片金黃的向日葵田園,記得陽光下搖曳的歡愉。但如今,它是一顆獨自漂泊的種子,無法回頭。 “風啊,你為什麼這樣推著我走?”它低聲問。
Thumbnail
道瓊指數:下跌 154.10 點 (-0.35%),收報 44247.83 點。 標普500指數:下跌 17.94 點 (-0.30%),收報 6034.91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49.45 點 (-0.25%),收報 19687.24 點。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子標題: 諸法空相,本來清淨。要跌了,本金虧還領股息?股息流最初的覺悟,股息流文-14 前言   如何「覺悟」?修行般若波羅蜜,悟諸法空相,契入實相無相,心清淨無染,自在無礙,即是「覺悟」!而亦悟無所悟!悟與所悟、悟者皆空。 持股如修行,唯有覺悟,股息流組合,看淡漲跌,才能得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普萊德/啓碁「煙火秀」延後播出~愛是不要在股市漲跌中迷失自己 普萊德盤中及收盤歷史新高,加上啟碁上波歷史新高173.5,都同樣因為顧慮觀光股,怕被『盜精筆記』拿來濫罵延至今日 洛克菲勒名言:不論是要贏得財富,還是要贏得人生,優秀的人在競技中想的,不是輸了我會怎麼樣,而是要成為勝利者我應該做什麼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 第一章 風中的流浪 在一片無盡的曠野中,陽光灼熱,風像刀一般刮過枯黃的大地。一顆葵花子被風吹著,翻滾,跳躍,向著看似無終的地平線漂流。 它想起母體,那片金黃的向日葵田園,記得陽光下搖曳的歡愉。但如今,它是一顆獨自漂泊的種子,無法回頭。 “風啊,你為什麼這樣推著我走?”它低聲問。
Thumbnail
道瓊指數:下跌 154.10 點 (-0.35%),收報 44247.83 點。 標普500指數:下跌 17.94 點 (-0.30%),收報 6034.91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49.45 點 (-0.25%),收報 19687.24 點。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子標題: 諸法空相,本來清淨。要跌了,本金虧還領股息?股息流最初的覺悟,股息流文-14 前言   如何「覺悟」?修行般若波羅蜜,悟諸法空相,契入實相無相,心清淨無染,自在無礙,即是「覺悟」!而亦悟無所悟!悟與所悟、悟者皆空。 持股如修行,唯有覺悟,股息流組合,看淡漲跌,才能得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普萊德/啓碁「煙火秀」延後播出~愛是不要在股市漲跌中迷失自己 普萊德盤中及收盤歷史新高,加上啟碁上波歷史新高173.5,都同樣因為顧慮觀光股,怕被『盜精筆記』拿來濫罵延至今日 洛克菲勒名言:不論是要贏得財富,還是要贏得人生,優秀的人在競技中想的,不是輸了我會怎麼樣,而是要成為勝利者我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