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灣阿信 -- 珮琪的奮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十章 購屋遷居



達偉在美國上班的第一個公司為他辦理綠卡,也就是美國居留身份。綠卡的申請手續相當繁瑣和複雜,前後耗時近兩年,夫妻兩人的綠卡才核准下來。
綠卡雖順利到手,但達偉決定在原公司再待一年,不要立刻換新工作,因為他不想給美國同事留下「台灣人一拿到綠卡就走人」的負面現實形象,以免將來連累在美國深造的台灣後進,影響他們日後的順利就職和申請居留。
一年多以後,達偉在美國首府華盛頓(Washington DC)附近找到第二個工作。
然而,達偉新上班的地點距離他們夏洛茲維爾(Charlottesville)的租屋住家相當遙遠,單趟車程就要兩個多鐘頭。礙於房屋租約還沒到期,不能片面毀約,於是珮琪母子女三人依舊住在夏鎮(Charlottesville),達偉週一至週五住在向朋友分租的房子裡,禮拜五下班才回夏鎮與全家人團聚,然後在禮拜天晚間再開車回租屋處。
每個禮拜天中午,珮琪一定下廚煮一大桌豐盛的菜飯,幫達偉裝好下個禮拜五天的便當,帶回租屋處的冰箱存放。單身在外的工作日,達偉便每天晚間中午吃一個愛妻便當,雖然與親愛的老婆相隔一百一十英里之遠,但珮琪親手烹煮調製的美味食物,總能安撫他思念珮琪母子女的寂寞心情。
細心的珮琪還特別在便當上標明週一、週二、、、到周五,把相同菜色錯開日期安排,這樣就不會讓達偉連續兩天吃到菜色相同的便當了。
每當達偉週日晚上回到朋友租屋處時,他帶來的大陣仗愛妻美味便當,總是令室友們羨慕不已:「喝!老邱,你老婆也未免太疼你了吧?大夥兒都快忌妒死了!」
珮琪父親得知他們夫妻分隔兩地居住,找機會仔細詢問小夫妻倆,了解當地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 發展前景與就業機會後,認為他們將來一定會以此地華盛頓為根據地。
父親對她説:「我們人如果居所不定,心神就無法安頓下來;而心神不定就會導致諸事不順遂。」 因此他極力鼓勵他們早些購屋,一定要買下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
於是達偉每日下班後,就積極進行尋屋履勘,到處走走看看,去瞭解、評比自己相中的各住宅區的房價、學區、社區特質、地理位置與交通便利性等等,他後來也找房屋仲介公司協助尋購理想的房屋。每當達偉有看到合乎他所裡想的房子時,便請珮琪開車帶著兩個孩子過來與他一同看屋,夫妻共同商量評鑑。
華府的外圍有很多衛星城市,大部分的住宅區都是座落在這些城市,各區各有特色,有些住宅區具有古城、古建築風格,靠近鬧區交通便利,房價不菲;有些住宅區地處郊區,獨棟宅第房大地大,建築新頴,房價稍低,一般是年輕夫妻購屋的首選。
很快的,他們在春田市(Springfield)看中了他們的第一棟房子,它是連棟透天厝中的一戶,十年新的房子,有前後院,屋身是地面兩樓、地下一樓,計有三間臥房和三廳(客廳,主餐廳和小餐廳)一間廚房以及地下室的休閒室。(註)
這個社區週遭環境很優雅,有社區游泳池、網球場、兒童遊戲區等休閒設施,設備相當齊全,購物也很便利。離達偉上班的公司不會太遠,開車大約需四十鐘左右。
一切就緒,夫婦兩人都很滿意,房屋成交價錢談妥後,珮琪便帶著孩子返回夏鎮,立刻動手把租屋處大大小小的家當打包、裝箱。接下來的一切手續就交由房屋仲介公司代為處理,由達偉提供所有必須資料,準備頭期款以及貸款事宜。
小夫妻倆第一次買房子的雀躍心情,實非筆墨所能形容。珮琪看著艶陽下萬里無雲的藍天,突然覺得暖暖的陽光,直直射入自己內心~~好激動!好興奮!好開心!在屋裡整理打包時,她神采昂揚的對著鏡子的自己說道:「你從今以後要更加努力,一步一步的走向更燦爛的未來,就像你新家前院的櫻花樹那樣,向下紮根,向上長高、長壯,讓錦簇繁花開滿枝枒!」
他們在1990年四月舉家遷入春田市(Springfield)新居,從此晉升為有屋階級,不再是無殼蝸牛,一家四口和樂融融,屋裡經常傳出小孩嬉鬧笑聲。
珮琪等新家一切都安頓好後,便在住家附近替女兒找了ㄧ個環境不錯的私立學前幼兒園(PreSchool),一個禮拜上三個上午課。
在家一向說中文的女兒,剛進幼兒園時並不懂英文,但她的個性活潑大方、不畏縮害羞,第一次入學與媽咪分開並沒有哭鬧,並且很快就融入小朋友們的世界,開心的玩在一起。
一年後,滿三歲的弟弟也上同一個幼兒園了,但是弟弟的個性較內向害羞,與姐姐大不相同,他在幼兒園裡哭鬧了一、兩個禮拜後,才漸漸習慣園裡的群體生活。
註:在美國購買房子都是己經隔間裝潢完妥,隨屋都附有烤箱、冰箱、電爐或瓦斯爐、洗衣烘衣機和冷暖氣,與台灣的購屋配備大不相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幸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九章 女兒發病
第八章 初次返台
第七章    搬遷前的回顧  
第六章 懷孕產女
第五章 打工的日子 (三)
第四章 打工的日子 (二)
第九章 女兒發病
第八章 初次返台
第七章    搬遷前的回顧  
第六章 懷孕產女
第五章 打工的日子 (三)
第四章 打工的日子 (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2014年跟先生小孩從公婆的房子搬到隔壁巷子的公寓,對於新生活很期待,終於不用四個人擠一間房。搬家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誤會自己,以為能工作賺錢,曾經獨立租屋在外生活,已經結婚生養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終究,一個人的生活跟負責一家人的日常運作,還是有極大的差異,38歲高齡才開始覺得要獨當一面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維平一家子在美國也待了二十多年了,當初他來美國留學,認識了當年的同學美馨,兩人共譜戀曲,畢業後沒多久就踏上紅毯。夫妻兩人都是高材生,在西岸矽谷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自然也就跟許多留學生一樣,打算定居在這裡了,唯一的顧慮就是在台灣的父親。   維平的父親原來在大學任教,妻子因病走得早,他全副心力都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大原扁里應該是在三四年前,他的工作兩天休息五天使我很驚訝,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他將生活所需降到非常基本。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麗莎姐,一個移民德州的老同事,好不容易熬過疫情的四年終於回到台灣,約了一幫老同事吃飯。 飯局間一邊細數著過往一同為專案拼命的出差往事,她也一邊分享著國外生活的種種情況與驚喜 只是當談到治安、種族歧視、醫療資源以及生活便利性時,她也如同許多移民的朋友一般,嘆出了好長的一口氣,接著埋怨起了他鄉生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2014年跟先生小孩從公婆的房子搬到隔壁巷子的公寓,對於新生活很期待,終於不用四個人擠一間房。搬家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誤會自己,以為能工作賺錢,曾經獨立租屋在外生活,已經結婚生養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終究,一個人的生活跟負責一家人的日常運作,還是有極大的差異,38歲高齡才開始覺得要獨當一面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維平一家子在美國也待了二十多年了,當初他來美國留學,認識了當年的同學美馨,兩人共譜戀曲,畢業後沒多久就踏上紅毯。夫妻兩人都是高材生,在西岸矽谷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自然也就跟許多留學生一樣,打算定居在這裡了,唯一的顧慮就是在台灣的父親。   維平的父親原來在大學任教,妻子因病走得早,他全副心力都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大原扁里應該是在三四年前,他的工作兩天休息五天使我很驚訝,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他將生活所需降到非常基本。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麗莎姐,一個移民德州的老同事,好不容易熬過疫情的四年終於回到台灣,約了一幫老同事吃飯。 飯局間一邊細數著過往一同為專案拼命的出差往事,她也一邊分享著國外生活的種種情況與驚喜 只是當談到治安、種族歧視、醫療資源以及生活便利性時,她也如同許多移民的朋友一般,嘆出了好長的一口氣,接著埋怨起了他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