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自由

當下的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回台北看媽媽,坐火車到台北十一點多,先在京站吃了一碗好吃的湯咖喱麵。

打電話回家看護說媽媽剛吃飽,那我想就帶一份給看護吃,接著她跟我說:要買媽媽助行器的防滑握把更換,我說好。

在車站找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於是想說先回家,到時再出來買或是下回再買回去,畢竟今天沒開車不方便(後來發現這是一個觀點),而且自己喜歡吃熱食,我想先把午餐帶回去熱熱的比較好吃(後來發現是另一個觀點)。

從台北搭乘捷運回家的路上,今天想著儘量不用手機,在車上時而觀察身邊的人,時而觀察自己的內在狀態。

思緒來到回家看哥哥的機車是否在,我可以騎車去買,又想著印象中從車站回家的路上還沒有體育用品店(上次我就是去體育用品店買球拍用的握把止滑貼片,幫媽媽換助行器的把手)但要兩站捷運的路程。

另一個念頭告訴自己算了,不要麻煩,直接回家,下次回來再買就好⋯

看著這些腦海中運轉的思緒,決定先放下來讓自己 休息片刻,這時報站廣播到了景美,我想到之前買的體育用品就在三站之後。閃過一個想法,何不直接下出站去買再回家。

這時~另一個想法出現;這樣要多出站、進站又浪費錢,也浪費時間,下次再買就可以了⋯

我看著這接續升起的念頭,我覺察到這是另一些慣性跟觀點(拖延跟下次,還有浪費錢跟時間的觀點同時在運作著,事實是我的下次常會忘記)。這時耳邊響起報站廣播,已經到了接近用品社的站了。

我決定不理那些聲音,起身下車出站,用品社就在轉角,我前後多了不到十分鐘,就搞定買東西的任務,進站上車回家。

路程中,我感到一股自由,我想剛才的過程如舊有的觀點,或太麻煩下次再解決問題的習性,都是自己習慣的模式。

這也讓我想到自己過去一直容易在想像的未來中計畫著,而真正的人生是在當下對生命做出回應的。

走回家的路上想起附近有一家豆花店,媽媽雖然剛吃飽,但可以吃豆花,我買了紅豆豆花(也是媽媽喜歡吃的,之前回家都為主食張羅,現想到也可以買點甜品呀)。

帶著豆花回家,媽媽吃得很開心,還跟我說:兒子的女兒很漂亮欸!

她說:兒子跟她說現在當兵只要四個月就回來了。接著拿了一個可愛的紅包說要給孫子,我說會代收轉交。看護說:阿嬤昨天晚上就準備好了。

我覺得媽媽腦筋很清楚,記性也很好呀!可是要回家時,媽媽問我:你要回去那裡?我說:台中。

媽媽:喔~你要回去台中啊。好,我不去了,我待會要回去阿嬤家(我想;怎麼又來了~~)

我:啊~阿嬤家是在哪裡呀?

媽媽想了想;在那個禮拜堂對面啦(其實就是現址)。

我說:好喔,那我們各自回家囉,媽媽又回復了以往的可愛。我想自己有很多的概念跟規條,也多虧常跟母親的相處,而多了些鬆動跟被打破呢。

#可愛的媽媽跟可愛的紅包

avatar-img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19會員
39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在學習的場域中,時而會遇到一位「屁孩」。他經過我身邊時,會用「看什麼?」「干你屁事」「王八蛋」來跟我打招呼。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只能裝作沒聽到,甚至刻意忽視他,避免與這位屁孩有直接接觸。 有時,我也會好奇:當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時,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一次,在他激烈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