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還迴盪在《25 21》,白易辰與羅希度帶給我們的那些心動?還是您在正為兩人最後為什麼沒有在一起而罵著編劇?或是您明白了這部戲想傳給觀眾的某些訊息?
.
接下來,讓我與您一起探尋:
.
◆揭開「為何相愛的兩個人,最終無法繼續?」的謎底
愛情裡,有個很殘酷的現實:「我們可以一起經歷過去的那些苦難,為何無法繼續未來的幸福?」
在您的生命經驗中,是否有那個愛得死去活來的人,卻因為兩人要的未來不同,最後選擇分開的結局?
心理學裡面,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生命腳本」,意思是說我們現在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會跟小時候我們所經歷的有所關聯。
當被債主追的無處可逃、每天愁苦、無希望感的白易辰,看到了前輩在主播台前帥氣的模樣,那一刻,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成為像前輩那樣的人!」就像是深淵裡一盞象徵著「未來的明燈」。但是,這盞明燈,卻會燙傷羅希度的靈魂。
面對著無法趕到喪禮的母親,羅希度卻選擇了同樣是記者的白易辰(生命腳本的重現)。或許,當白易辰開始走進記者這條路的時候,就注定了兩個人最終的結局:分離。
羅希度最終選擇與白易振分手,因為面對著生命中難以釋懷的傷痕,希度跳脫了原本的生命腳本。
而白易辰,則是活出了想成為的模樣。
這或許就是當我們選擇活出不同的生命腳本,而終將迎來不同的結局。
愛,教會我們不後悔當下每一個選擇,只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
.
◆生命中的成長痛
我們都知道,嬰兒來到這世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斷與媽媽的臍帶;這時候的嬰兒,哇哇大哭,象徵著他/她脫離了母體,成為了一個獨立的人。
生命中的成長痛,也是如此。我們只有脫離安全舒適的子宮,才有可能成活出自己的樣子。
.
如同喜歡擊劍的羅希度與高宥琳,在擊劍的過程中體會並經驗著挫折、幸福、痛苦與快樂。其中,便是經歷著所謂的「成長痛」,因為只有度過這個考驗著「意志的歷程」,我們才有可能成為肯定自己的存在。
愛,教會我們生命不只是幸福或美滿,還包含著痛苦及掙扎。
.
◆與過去的傷和解
心理學中,有個我們幾乎時時刻刻都會用到的一個東西:「防衛機制」。它存在的作用,是為了保護我們在受到外界衝擊時,能夠繼續存活下來的一個因應方式。
舉凡發生在生命裡的愛情、親情、友情或是職場中的人際,但凡會對我們產生衝擊或變成問題的過程裡,我們可能會採取否認、壓抑、投射、認同、轉移、補償,或是隔離…等等的方式,來讓我們可以繼續生活下去。
當羅希度看著當年白易辰在筆記本裡的回應,讓自己重回事發現場;然而,真正轉變的是,羅希度在心裡(筆記本)說出所有想說的話,如實的回應著心裡的傷口。
因為,只有好好地道別,我們才有可能讓心裡的卡關或傷痛,「昇華」成在回想時會牽動嘴角,那份釋然的微笑。
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收到當年寫下真心話的筆記本,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好好的跟前任說再見。
所以,我們能改變與作為的,只有回到「心理的事發現場」,好好地與自己的傷和解、道別。
愛,教會我們只有好好回應它,才能夠讓自己的心得以安頓、棲息。
.
生命,在每個當下看似是片段;然而,在回首整理時,我們才能發現它的完整。
.
如果您也為《25 21》的劇情深受感動,或許,我們也能給自己一個機會,走進自己的內心,回應發生在我們生命裡的那些點滴。
/郭禺廷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