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道歉,是為了讓同事們能夠不覺得尷尬的體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一兩天,看著韓劇 #2521

除了被女主角活靈活現的演技,牽動著情緒之外,有一幕讓觀眾理解了:

職場裡,為什麼有時候是對方做錯事,但卻是我們需要「主動道歉」?

.

在思考這件事情之前,我們也需要將「文化因素」放進來想。

.

韓國,有著十分重視前、後輩之分的文化意識。

.

這點,無論從他們說話中的敬語,以及戲劇中的各種情節,都可以略見一二。

.

在 25 21的 #第10集 開端,便直接呈現出這件事的可看性。

.

(以下微雷)

一名電視台的製作人,因為想呈現比賽環節中,具有張力的片段,於是不斷要求兩位擊劍的學生,重複示範當時比賽的片段,直到滿意為止。

.

在得知這件事的白易振(男主角),趕到拍攝現場時,看到女主角受傷後坐在地上,於是便大聲地指責該製作人。

.

這件事,是在許多人面前發生的。

.

隔天,很照顧白易振的一位前輩,來詢問女主角的傷勢之後,便再問了白易振:「你跟朴製作人道歉了嗎?」

.

而男主角很直覺式的回答:「我必須道歉嗎?」

.

此時,前輩便提出了身為其他同事們可能的反應,來讓男主角思考「為何明明錯的人不是你,但你需要去道歉的原因」:

.

「只要每次在辦公室遇見,彼此都會不自在就好」

「只要讓無辜的人夾在你們中間,看你們臉色就好」

.

接下來,前輩說的話,才是真正讓人意識到,原來出社會之後的道歉,主要的用意是什麼:

.

「出社會後的道歉,是為了群體的和睦,而不是真的要當事人和解。這個社會才不在乎私人之間的和睦,」

.

在職場上打滾的人,或多或少都經驗過/看過,單位裡、組織裡的不愉快,而其中最讓人感到不自在與尷尬的,就是某同事與另一位同事的不合,是眾所皆知的。(這也跟我們之前分享過的: #情緒勞動 有關喔!)

.

這件事的影響性,可能會牽扯到:

▲當在分工時,大家會顧慮到兩人如何合作,可能會產生什麼後果?

▲將不合的人,處在同一個空間時,周邊的人要面臨/承受些什麼?

▲在開會時,兩人對同一個問題,持有不同主張時,大家有沒有辦法中立的思考問題本身,還是會不自覺地被兩人的情緒帶著走,而忘了開會的本質?

▲聚會時,主揪的人,要怎麼安排座位?

▲有機會升遷時,是否會造成某一方,甚至某一派的,為了反對而反對?

等等等等,其他更多延伸性的問題。

.

當然,也會有需要我們秉持著自己「初心」的時候。而這個就先不在今天分享的主題內容裡了 😊

.

不曉得,您意識到了嗎?

.

有時候,先道歉的人,看似是輸了;也就是可能會想說:我是因為錯了,才跟對方道歉,所以先道歉的人就代表錯了,這樣的因果邏輯。

.

然而,大家是否也有感受過這樣的氛圍: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問題可能在誰身上,只是礙於某種和平或平衡,才放在心裡不說出口。

.

而這樣的不說出口,似乎也是在維持著所謂的群體和睦?

.

但是,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在知道了職場互動之後,接下來「選擇」如何回應/作為,似乎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學習到的東西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禺見心理諮商的沙龍
8會員
28內容數
2024/07/25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2024/07/25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2024/07/24
衛福部於今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113年8月1日正式開跑,這次的年齡族群更擴大到15-45歲的各個世代族群。 然而,回到實際層面來思考,三次的心理諮商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看到問題、聽到心裡的聲音 ◆諮商後的心理變化 ◆回顧與再出發
Thumbnail
2024/07/24
衛福部於今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113年8月1日正式開跑,這次的年齡族群更擴大到15-45歲的各個世代族群。 然而,回到實際層面來思考,三次的心理諮商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看到問題、聽到心裡的聲音 ◆諮商後的心理變化 ◆回顧與再出發
Thumbnail
2024/07/08
「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 眼前這個人正在咆哮以及憤怒地搥牆… . 「你這個專案是怎麼做的?再重做一次!」 「你每天加班這麼晚,就是在用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嗎!?」 主管正在用他所有生氣或貶低的詞彙,表達著他的情緒與失控… ‧ 生活中,有時候難的地方就在於:
Thumbnail
2024/07/08
「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 眼前這個人正在咆哮以及憤怒地搥牆… . 「你這個專案是怎麼做的?再重做一次!」 「你每天加班這麼晚,就是在用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嗎!?」 主管正在用他所有生氣或貶低的詞彙,表達著他的情緒與失控… ‧ 生活中,有時候難的地方就在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華人文化裡,我們很習慣常說:對不起、抱歉。 感覺似乎這樣是比較有禮貌的,甚至成為一個口頭禪。 「對不起,占用你的時間。」 「抱歉,讓你麻煩了。」 公司曾經有個工讀生,常常開口就說對不起 「對不起,可以請問一下嗎?」 「對不起,你要訂便當嗎?」 「對不起.......」 她講的態度很卑微,好像她犯了
Thumbnail
在華人文化裡,我們很習慣常說:對不起、抱歉。 感覺似乎這樣是比較有禮貌的,甚至成為一個口頭禪。 「對不起,占用你的時間。」 「抱歉,讓你麻煩了。」 公司曾經有個工讀生,常常開口就說對不起 「對不起,可以請問一下嗎?」 「對不起,你要訂便當嗎?」 「對不起.......」 她講的態度很卑微,好像她犯了
Thumbnail
從韓劇出發,看劇中人物的職場技能
Thumbnail
從韓劇出發,看劇中人物的職場技能
Thumbnail
講述職場戀愛過程中,利益與情感衝突,「低調戀愛」、「暗戀」、「第三者」、「釐清愛」詮釋,到最後每條線各自解開與和解,用最自然、和平方式呈現。
Thumbnail
講述職場戀愛過程中,利益與情感衝突,「低調戀愛」、「暗戀」、「第三者」、「釐清愛」詮釋,到最後每條線各自解開與和解,用最自然、和平方式呈現。
Thumbnail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Thumbnail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Thumbnail
這一兩天,看著韓劇 #2521 除了被女主角活靈活現的演技,牽動著情緒之外,有一幕讓觀眾理解了: 職場裡,為什麼有時候是對方做錯事,但卻是我們需要「主動道歉」? . 在思考這件事情之前,我們也需要將「文化因素」放進來想。 . 韓國,有著十分重視前、後輩之分的文化意識。 . . . (以下微雷) .
Thumbnail
這一兩天,看著韓劇 #2521 除了被女主角活靈活現的演技,牽動著情緒之外,有一幕讓觀眾理解了: 職場裡,為什麼有時候是對方做錯事,但卻是我們需要「主動道歉」? . 在思考這件事情之前,我們也需要將「文化因素」放進來想。 . 韓國,有著十分重視前、後輩之分的文化意識。 . . . (以下微雷) .
Thumbnail
前陣子遇到一個客戶,講起在職場上的偶像時眼冒愛心。「他又帥、工作能力又強、尾牙時大家都想找他合照!」我彷彿看到以前那個為了追韓團Bigbang而請假出國看演場會的自己,似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塊「迷弟、迷妹」的人設原型。 如果我們要避開這樣的陷阱,但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職場關係磁場,還有什麼選擇嗎?
Thumbnail
前陣子遇到一個客戶,講起在職場上的偶像時眼冒愛心。「他又帥、工作能力又強、尾牙時大家都想找他合照!」我彷彿看到以前那個為了追韓團Bigbang而請假出國看演場會的自己,似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塊「迷弟、迷妹」的人設原型。 如果我們要避開這樣的陷阱,但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職場關係磁場,還有什麼選擇嗎?
Thumbnail
職場溝通關係學員和解分享 「當時盡力的做了每一分能做的,最終卻終究合夥失敗的情緒,隱藏多年,才知道,當時的自己,隱忍了這麼大的憤怒.......」 職場的關係,我們常常會因為試著就事論事,而會把許多情緒隱藏起來 然而每個人個性終究不同,要如何認出自己在職場中衝突下該學習調整的功課 是我們這次
Thumbnail
職場溝通關係學員和解分享 「當時盡力的做了每一分能做的,最終卻終究合夥失敗的情緒,隱藏多年,才知道,當時的自己,隱忍了這麼大的憤怒.......」 職場的關係,我們常常會因為試著就事論事,而會把許多情緒隱藏起來 然而每個人個性終究不同,要如何認出自己在職場中衝突下該學習調整的功課 是我們這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