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語譯:
    人生在世應當建立大事業,但不必勉強去爭取功勞勳賞,否則很容易遭到禍害,其實只要沒有犯下過錯便算是立下功勞了;救助別人或施恩惠予人,不要一直放在心上,更不要抱著希望對方能感恩圖報,要謹防不受到別人的怨恨,這才是莫大的功德。
    賞析:
    人生在世應有建功立業胸懷,但不要被功名利祿所影響。然而,我們常常在建立功勳之後,卻期待能獲得獎賞或勳獎,其實這就是佛家所云:被我執所束縛、綑綁。因為有「我」的執著,就會被「我」所牽引。所以處世不必去邀功,只要盡心盡力去完成所應做的事情即可。
    但是有句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裡的「不求有功」與「處世不必邀功」兩者看似雷同,但其涵義卻是大大不同。「不求有功」是消極的態度,因為不想做事、也害怕做事,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因此也就不積極的去建立功業。但是「處世不必邀功」就不一樣了,他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努力向上、積極任事,有了功績而不主動邀功請賞,也不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這就是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是一種「無我」的境界。
    凡夫俗子追求「名聞利養」也是人情之常。殊不知,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求取功名、揚名立萬嗎?而封官賜爵、登上廟堂,更是人人所欽羨。但這些在有智慧的人看來,卻是如履薄冰般的戰戰兢兢,因為多少人為了名利而胡作非為,最後結局就死在過於貪名貪利,最後遺臭萬年。
    佛法中論到佈施時,認為不應該執著佈施的我、不執著受佈施的人、以及不執著所佈施的物。幫助別人之後,其心態應該是一切就此止息;不應該執著佈施的我,認為我做了善事能積功累德;不執著受佈施的人應該回報;也不執著所佈施的物。否則,這就是交易行為了。但是,一切一定要隨緣而不攀緣,不然的話反而會帶來怨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