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那些離開與留下的人(上)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故事或許可以從這一本書開始說起...
《 蘇西的世界 ( The Lovely Bones ) 》出版於2002年,隨後於2009年翻拍成電影上映。那年適逢高三準備聯考之際...
這本書探討的是有關生死的議題,以一個遭受意外謀殺的女孩的視角試著描繪人離開後的世界,敘說著她從糾結、怨恨、放不下的情緒中走出來,繼續接下來的美麗新世界。
高中那年,身邊接連有兩位要好的同學先後因為肝癌、意外車禍而離開。走得突然。對於他們的父母與摯愛親朋,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殞落,那絕對不是一般外人能夠體會的。
我不禁自問:生命究竟是什麼?或許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體會和用五官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消息,有些打亂學校裡的氛圍以及同學之間那種無以言說的...
就像故事裡的蘇西,每當想起那些仍活著的家人、朋友、愛人...,剛開始內心都是千百般的不捨與心痛,不願放棄任何能夠證明"這(死亡)不是真的"的所有象徵。
但是那是痛苦、掙扎的,對於每個在生老病死路程上的生命來說,不管離開或仍留在這個世界,都有屬於自身的功課要去完成。
出生需要學習,死亡也需要學習。
多年過去了,離開的人也為留下的人帶來些什麼,就像小苗長成大樹一樣。
時間並不會停止,而是繼續以多維度的方向運行著; 就像我們的思念,化成力量繼續在世上努力生活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仔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晨片刻聽到了一段不錯的訪問節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沒有迷失過、挫折過呢? 每當羨慕、追隨一個典範或偶像,其實不是他的光芒多麼耀眼,而是在這些光芒背後的努力過程...,這些更耐人尋味。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很難有天資聰穎,很難有雄厚的背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被導師推派代表班上參加朗讀比賽。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找我?!當時的我個性內向,講話口吃,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況且書不是唸得很好,記得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必須背好幾篇課文,結果我在比賽前根本沒有認真背好...。 此後,這件事就這麼過了!
人啊,就是那種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了,今天還是堅持要種下蘋果樹的生物。我們一起抱著這樣的想法活下去吧! 樹木希林 ( 1943~2018 ) 2020年的過年,當時還在與家人討論著中國一個還不明朗的病毒... 時間匆匆將進入防疫第三年了,人們是該與這場病毒共處的時候了! 為努力扮演好角色的你(妳)
念書的時候,常聽到所謂 那些在學校學的東西,當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都不適用了... 未來的工作,現在都還出現... 細細得體會,時代巨輪是越轉越快的 對於1990後半或者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 可能已經沒有經歷過使用電話IC卡的時代,黑白螢幕的傻瓜手機...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
偶然看到了一段主持人魯豫訪問李安導演的視頻 一個人能夠耐得住幾年沒有正職收入,而能夠堅持理想的信念 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 在這幾年疫情的考驗下,多少人的堅持變成了那段“曾經擁有”...; 對於八零、九零後的年輕人們,更是一場挑戰,一場生存的挑戰。 也是你我在追尋的那個內在潛能!
前幾個禮拜迎來自己三十歲的生日 疫情的第三年... 看似很久卻這樣一晃眼就過去了 許多人的計畫、對未來的憧憬...就被這場疫情攪翻了,也有在這場疫情的來襲下,更看懂了些什麼?! 戰爭在這真實的世界,讓我體會人類是多麼渺小;世界之大,不只真實世界,還有虛擬的世界...,而且仍在持續擴張中。
早晨片刻聽到了一段不錯的訪問節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沒有迷失過、挫折過呢? 每當羨慕、追隨一個典範或偶像,其實不是他的光芒多麼耀眼,而是在這些光芒背後的努力過程...,這些更耐人尋味。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很難有天資聰穎,很難有雄厚的背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被導師推派代表班上參加朗讀比賽。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找我?!當時的我個性內向,講話口吃,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況且書不是唸得很好,記得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必須背好幾篇課文,結果我在比賽前根本沒有認真背好...。 此後,這件事就這麼過了!
人啊,就是那種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了,今天還是堅持要種下蘋果樹的生物。我們一起抱著這樣的想法活下去吧! 樹木希林 ( 1943~2018 ) 2020年的過年,當時還在與家人討論著中國一個還不明朗的病毒... 時間匆匆將進入防疫第三年了,人們是該與這場病毒共處的時候了! 為努力扮演好角色的你(妳)
念書的時候,常聽到所謂 那些在學校學的東西,當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都不適用了... 未來的工作,現在都還出現... 細細得體會,時代巨輪是越轉越快的 對於1990後半或者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 可能已經沒有經歷過使用電話IC卡的時代,黑白螢幕的傻瓜手機...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
偶然看到了一段主持人魯豫訪問李安導演的視頻 一個人能夠耐得住幾年沒有正職收入,而能夠堅持理想的信念 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 在這幾年疫情的考驗下,多少人的堅持變成了那段“曾經擁有”...; 對於八零、九零後的年輕人們,更是一場挑戰,一場生存的挑戰。 也是你我在追尋的那個內在潛能!
前幾個禮拜迎來自己三十歲的生日 疫情的第三年... 看似很久卻這樣一晃眼就過去了 許多人的計畫、對未來的憧憬...就被這場疫情攪翻了,也有在這場疫情的來襲下,更看懂了些什麼?! 戰爭在這真實的世界,讓我體會人類是多麼渺小;世界之大,不只真實世界,還有虛擬的世界...,而且仍在持續擴張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思念與牽掛 「孩子過早地離開世界,心裡總會湧上一股酸楚」。生命是那麼脆弱、無常。年輕的生命還沒盡情揮灑人生就離開,孩子的影子彷彿還在眼前,但轉眼間,只剩下記憶中的一點餘溫,腦中不時回放點滴,放一次,心痛一次…!   急診室醫師的宣告,判定了從此陰陽兩隔;從無法接受的天崩地裂椎心刺骨的痛,到生活
Thumbnail
獻給媽媽和媽媽的小小孩,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催淚故事。 「那是種純粹的絕望,加上強烈的思念。」—《百日告別》導演林書宇 學校沒有教的一堂課 — 離別,卻是人生中的必修課題。 當我們面對家人、朋友驟然離逝時,該用怎樣的心情「說再見」
Thumbnail
「不過人生如果沒有真正絕望過,不知道真正無法割捨的是自己的哪個部分,就算長大了也無法真正的快樂喔。」 這本封面老實講設計的非常耐看,即便都泛黃了,讀起來卻很又韻味。關於死亡以及留下來的人,最難受的就是還存於世上的我們,我們該怎麼走出痛苦,繼續邁向前方呢?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復原」絕對不是把以前的自己找回來, 「復原」是永遠屏棄熟悉的自己,支持全新的自己, 這是一種殘忍又可怕的過程。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思念與牽掛 「孩子過早地離開世界,心裡總會湧上一股酸楚」。生命是那麼脆弱、無常。年輕的生命還沒盡情揮灑人生就離開,孩子的影子彷彿還在眼前,但轉眼間,只剩下記憶中的一點餘溫,腦中不時回放點滴,放一次,心痛一次…!   急診室醫師的宣告,判定了從此陰陽兩隔;從無法接受的天崩地裂椎心刺骨的痛,到生活
Thumbnail
獻給媽媽和媽媽的小小孩,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催淚故事。 「那是種純粹的絕望,加上強烈的思念。」—《百日告別》導演林書宇 學校沒有教的一堂課 — 離別,卻是人生中的必修課題。 當我們面對家人、朋友驟然離逝時,該用怎樣的心情「說再見」
Thumbnail
「不過人生如果沒有真正絕望過,不知道真正無法割捨的是自己的哪個部分,就算長大了也無法真正的快樂喔。」 這本封面老實講設計的非常耐看,即便都泛黃了,讀起來卻很又韻味。關於死亡以及留下來的人,最難受的就是還存於世上的我們,我們該怎麼走出痛苦,繼續邁向前方呢?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復原」絕對不是把以前的自己找回來, 「復原」是永遠屏棄熟悉的自己,支持全新的自己, 這是一種殘忍又可怕的過程。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