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離開做了一年半的新創公司,心情是複雜的。複雜在於這一年半來,在公司環境裡做到很多以前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包括面對第一線的客戶溝通談判、建立及帶領自己的團隊,除了對能被交付任務的信任很感謝以外,更重要的是,執行過程中顯著的思維成長,從team member到team lead,觀察不同角色在乎及思考的歷程。另一方面,隨著執行的任務越上手、挑戰性越來越在日常裡降低比重,那從進來公司不久後就隱微感覺不對勁的念頭就越常跑出來刺激自己。這個念頭,是更底層的直覺,感受公司文化和信奉的價值觀跟自己合不合?公司要走的方向是不是自己認同的方向?領導人與環境和自己的相容程度?價值觀是每個人有自己的一套邏輯,而只是剛好,和這樣的環境沒有那麼match。
因此,雖然離開這間公司心情複雜,但也很平靜,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
為什麼選擇裸辭?
對於一個喜歡大量蒐集並研究最佳解的人,在要離職前的日子,不只跟好些人聊過,也爬文爬得很多正反意見,在務實層次的討論都會提到,直接銜接下一份工作,不外乎幾個好處—跟下一間公司談判時更有優勢,在可見的未來對自己的生活樣態更有譜,降低對錢或空窗時間的各種焦慮。
即使多數身邊的人都勸著先找好下一份,在思索一番後,還是決定裸辭。我沒有辦法很確定這是一個理性或感性下的決策(或許大多數人可能認為這是個衝動的產物),但我認為,自己需要一段專注的時間,好好梳理現在的狀態,而不是繼續在一個嘈雜的環境,讓旁人用他的方式影響妳的現在或未來(也或者是容易被影響的自己),對我而言,那很難做到釐清追求。
生活是個人的責任,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步調在過日子。為了在湍急的河流知道自己應該是順應流向或逆流而上,我選擇裸辭,也承擔這個決定的風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裸職後,生活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嗎?
在離職前,總是會想著自己已經準備好空窗期的焦慮,可以更坦然的面對不去工作的日子,或覺得緊湊的個人生活即將到來。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些焦慮依舊,以及那過去被職場框架住的規律生活也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時間變多,就睡到飽、爽打遊戲的行程。
但我還是喜歡「離職後」更勝於「離職前」的喪屍狀態。因為除了遊戲以外,我大量閱讀跟商業知識、職涯與生涯、心理與情緒等相關的書籍或線上課程,來讓「自我察覺」更敏銳、更不去迴避自己的需要、情緒、真實自我的狀態(在以往,迴避都是下意識的)。透過一些工具書,也更去思考,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成熟大人,利用這些書籍,引導自己釐清生存、職涯的狀態與目標,以及走出由於心理導致執行困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用一些刻意被安排的行程,包括微旅行、爬山、跳舞課程等等,更去聆聽自己身體的需要。
現在的狀態是,焦慮感還是有,但的確是更坦然的跟焦慮共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步調,而現階段,要建立自己的規律,「慢慢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