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ss Attitude--瑞士態度抗Covid-19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tsai.tse
四月,終於,解放了!!看戲,聽歌, 逛展,喝咖啡,聚餐。重新接軌回疫情前的生活。
瑞士終於鐵了心,決定從四月一日起至明年春天止,取消所有新冠肺炎防疫機制。雖然病毒未消除,但已可療可控輕症化,是時候解除警報,卸下心防過日子了。疫苗Pass 通行證取消,所有人能不分類自由的進出所有場所,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芥蒂消除,皆大歡喜!
第一天正巧是愚人節,不戴口罩搭公車怪怪的,臉龐光溜溜有種沒化妝的裸露感,現在出門前可別忘了先整裝,也不要再拖著球鞋休閒服素顏散髮,家裡內外不分,隨意出門。
世界突然變得活潑起來:重見一張張坦然的笑臉,交相映著春天的百花齊放。人們似與病毒言和,開始大大方方出門尋友踏青,吃飯聚會擁抱開懷大談不再顧忌,一心只想吸自由的空氣,過自由的日子。 反正,該做的都做了,大部分人都已接種過疫苗或有了免疫力,病毒的威力已降至一般流感層級,聽說這次若再染上Omicron 還可以擴大免疫力。 所以大家都豁出去了,美好的四月天怎可讓它虛度?
日內瓦的市區又回復往常的熱絡。一有太陽,所有露天咖啡廳就擠滿人。旅遊餐飲業,時尚業的老闆滿臉笑容,一切又回到往日。而疫情期間暴賺的園藝店,家具裝潢店,運動器材業店,藥房,超市的客戶減少許多。 人們開始打扮社交,把開銷轉移到旅遊娛樂方面。出門花錢,待在家省錢。之前因疫情限制閒在家,把薪資用在家裡的裝潢整修上;雖然郵購外賣較頻繁,但基於環保,大家多少有點節制, 更不想累壞郵送員。
病毒旋風吹向西吹向東
反觀此時台灣確診數字遽增,正也面臨前陣子歐洲剛面臨過的病毒共存過渡期的挑戰。網路政論節目盡播著熱烈檢視政府防疫對策的得失。感覺人心惶惶,六神無主。聽到節目吵架式的聲量,家人總會問: 怎麼了,發生什麼事吵那麼兇? 我總會有點尷尬地回說: 沒啦,他們正在發表個人意見。平常聲量即如此,台灣人熱情嘛!有血氣嘛!言論自由嘛! 抨擊監督執政黨是人民的義務,百家爭鳴嘛! 但聽不了多久我自己也承受不住這樣的激烈聲浪,血壓脈搏跟著緊繃起來,轉讀平面媒體以平穩氣息。
瑞士人的個性常被套上: 低調,傲氣,自信,冷感,無趣,理性, 精準等特質。瑞士政壇保守理智的格調反應出的就像是這類性格結成的團體意識。也許是住久了ㄖ內瓦,自己也變得較淡定。
一個國家的國情國格常可從其建國的歷史看出端倪。瑞士是一個由不同文化或語言的二十六個獨立州組成的聯邦國,那是一個漫長的爭取和妥協的組合歷程。自由與平等是聯邦的共識,國民的核心價值。各聯邦保有其語言,文化,傳統和自治權。政府的任務在於行政管理而不是領導或指揮人民;瑞士總統/主席是由聯邦委員會的七位部長輪值擔任,權力和職位均等級。對內政策以融合,妥協,互助,穩定持平為原則,對外則保持中立,不參與戰爭。
瑞士聯邦委員會的七名部長及聯邦秘書長/https://www.admin.ch/gov/fr/accueil/conseil-federal/photos-discours-conseil-federal/photos-officielles-du-conseil-federal.html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编纂的*L’Encyclopédie 《百科全書》裡的〈瑞士篇〉中有這麼一段話,意思我大略譯為:
瑞士人不會為了擴張其領土而犧牲自己的自由;對外堅持中立政策,不參與其他國家的糾葛更不捲入強國之間的戰爭或選邊站。
他們自認為自己很有能力而且不會讓其他國家產生覬覦瑞士的機會…瑞士人一團結起來無敵手,他們捍衛國家之心堅若磐石,他們既不想侵略別人也不願被侵略。對外保持中立,對內團結一致。
那是一個平和而非對峙政體,不同政黨和州際間相互尊重與合作,即使人民各個都是戰士,但仍期待以妥協方式維持平等,平均分配的原則。其律法寬鬆公道,這樣的國家必然可守住其自由的根性!
我(此篇百科的作者)之所以對這國家多加著墨是因為瑞士,有別於亞洲、非洲及美洲那些養出奴隸的國家,這國度的民風孕育出的是堂堂正正的自由人。人民快樂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勤耕種實做工。平和的社會氛圍和正向的人生哲學,使這個氣候溫和物產豐盛的國家持續散發出其特有的魅力。
*Diderot, D’Alembert : Une Suisse Heureuse, Articles de l’Encyclopédie, Editions Zoé, Genève, 1994.
話說回來,此一時,彼一時,觀念跟著時代一直在變,現代人的共通性比獨特性還多。網路時代無國界,這世代人互相觀摩學習共跟潮流,許多地緣性的特色已無法用來概括其居住者的特質。尤其是在大都市,大富國裡,外地人比本地人多, 相互交融之後,中和了原本特色。 今日許多地方我們去了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較快進入狀況;不像過去人會有較明顯的水土不服,觀念不通,語言隔閡等等衝擊。因此隨便抽樣一個日內瓦人來做分析,可能不太容易揪出他的瑞士典型個性...。
@tictaccat
台灣最近的新聞重點報導不外是事關重大的疫情和烏俄戰爭,聽愈多心神愈不定。但世界上同時也有不少國家面對著同樣的危機,包括瑞士。光就這兩年防疫生活這事來看,住在日內瓦的我算是以迷糊卻悠閒的狀況度過。 此地政府的態度和公民所受的待遇,與同樣民主國家的台灣相較,其過程經歷情境很不一樣:
—這裡沒有天天能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報告。瑞士疫情剛開始時,平均有一週一次的疫情報導,外加在更換防疫規則時的特別報導。其他事宜得在瑞士聯邦衛生局*網站上供民眾查詢,內容只有德、法、義、英四種語言選項。平舖直述又繁瑣,必須有耐性且很專注地慢慢讀,至於看得懂或看不懂又是另一回事: *https://www.bag.admin.ch/bag/fr/home/krankheiten/ausbrueche-epidemien-pandemien/aktuelle-ausbrueche-epidemien/novel-cov.html
現今看電視的人口較少,追全球網路新聞的較多,瑞士法語區人,愛看法國報導,因為較生動, 刺激,緊張。其他語系的人,就得自己找管道跟新聞了。所以若有人沒辦法一下子說出這兩年來掌管我們疫情的聯邦內務部部長的名字, 也不足為奇。
—疫情剛爆發時,鑒於台灣政府集力爭取製造口罩,我聞風也開始找口罩;當然可想而知,在日內瓦根本找不到。一位台灣朋友跟我說,早就被大陸人買空了, 我們還後知後覺!再說,一般藥房根本沒存貨,那時歐洲人根本不相信也不願意戴口罩。如今兩年過後,內政部長Alain Berset 坦承後悔當初反應太慢,錯過了施行防疫措施的最好時機!
瑞士直到2020七月才規定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必須戴口罩,私人車兩人以上搭乘也得戴。那時候市面上才普遍能買到中國製口罩。在那之前只建議65歲以上的人士若無法與人保持2公尺距離,最好能戴上口罩。
我朋友圈裡有人成天追各地網路消息,也覺得戴口罩較保險,所以我們在家無事躲疫情時,會自製口罩和消毒液應急。朋友間盡可能輪流到超市買大家的菜,減少外出。當時請超市外送,等於是遙遙無期的等待! 想到台灣還有追蹤哪裡可買口罩的App! 外送服務迅速發達!唉,人比人啊,氣…!
—2020年六月底政府試圖啟動SwissCovid--在手機上裝置App 追蹤病毒行跡。大多瑞士人秉持「不自由,毋寧死!」的原則,根本難以接受這種遙控跟蹤的防堵病毒模式。而我,台灣養出來的乖市民,安裝了。可惜,當我身邊的朋友得到Covid時,我的SwissCovid上根本沒顯示出與病毒接觸的痕跡,因為他們都沒裝!
再說,若確診本人沒自動通報接觸者名單,政府如何追蹤呢? 像我這種模範市民還知道自我隔離兩個星期。記得當我打電話通知家庭醫生(疫情期間不可直接去門診)時,他說沒太嚴重的話,不須去驗PCR,在家好好待著,若有緊急狀況,如呼吸困難或發高燒, 就直接先電話連絡醫院。那我家人呢? 因為我有台灣模式的對比,才覺得瑞士模式太佛系!
—2020年12月瑞士開始有疫苗,2021年一月起開放登記。但沒能選擇疫苗也沒能知道何時能打到。大家一股勁上網登記,熬過一系列的問答填資料,總算登記完畢並收到手機短訊告知登記完成,但下方加註,此號碼只有通報作用,不收回函或詢問。就此,我們又過了好幾個月都沒下文的沉默期。朋友忍不住好不容易打電話去疫情熱線詢問原因,說是得順著年紀及身體狀況和疫苗數量按層級施打。沒收到通知的話,表示未輪到!
至於疫苗廠牌只能到了注射室裡才知道。據注射員說,有什麼貨就打什麼。政府雖然鼓勵注射疫苗,說利多於弊,但不可能保證無副作用或無風險。接種前得先簽字,後果自負。所以,有相當人數拒絕當新類疫苗的實驗鼠。
—2021年四月起快篩試劑上市。剛開始時一個月每人可免費領一盒五劑裝。等開始大量接種疫苗後,只給沒注射者。
青春無畏: 確診高峰期時,他們表現出懶得理會的酷氣,仍嘻皮笑臉面對,口罩象徵性的擱在臉上。問這些年輕人有何感想: 他們無所謂,在乎的只是何時解封,何時能回學校,何時能出國旅行。
還有很多疫情大小事可探討,但此時只想隨意閒聊,才剛過去,不想再花心思回顧兩年來一直的話題。
台灣好棒棒模式:現在立刻馬上-超前-模範-精確
台灣人早就有口罩,一套具體的防疫措施,提供親民的線上服務及App,防疫包,防疫旅館,精準追蹤行跡機制;還有鞠躬盡瘁的疫情指揮中心領導人民抵抗疫情等等。聽來簡直是頭等艙公民的待遇,讓瑞士人望塵莫及!比起台灣,瑞士的疫情由內政部部長主導發佈防疫策略,爭議重大的決策如La Loi Covid-19《新冠法》則由全民公投定決。
對付新冠肺炎瑞士人民採自治模式;也就是說,有問題參考政府資料,出問題先打電話去醫院詢問就醫步驟。一切盡量自己處理,目的是避免增加醫護人員負擔。瑞士的家庭醫生通常未必天天上班也不會隨時接電話;周末假日也是人家的休息時間。醫院也一樣,去看急診也得排很長的隊。這種醫療常態使得瑞士人極少一不舒服就跑醫院,上診所。為省時間和體力,他們通常會先自我觀察自理並祈禱自己不會在周末生病。「我可以自己來,盡量不求人,不麻煩人! 」這些話道盡此地人的韌性!
基於環保意識,一次用口罩或快篩試劑,未必是這裡人人搶的防疫物資。一來,價錢不便宜,二來,用完到處亂丟,不能回收很浪費資源。除非是因需與老年人或重症者接觸,或家中有十人以上的聚會才做快篩,平常盡量少用。兩年來,我自篩過兩次: 第一次為學習使用,第二次因得支氣管炎。至於沒打過疫苗者,若要出國或參加群體聚會就得自費去篩檢中心做。許多病毒感染者,因病情不重又不須出遠門,就不去測以免被匡列,隔離,還能自由趴趴走。
明信片
瑞士慢......來模式:Y a pas le feu au lac !
有一句俗話常被用來形容瑞士法語區人的散漫處世態度:“Y a pas le feu au lac !” /(蕾夢)湖上又沒火警! Take it easy!深呼吸,別著急,太陽都還沒下山,時間多的是。離--晚霞滿天湖面映紅,天水紅似火時,也就是傍晚時分--還一段時間,一天還沒到盡頭,慢慢來就行?!
瑞士法語區人是出名的拖時間:吃飯慢,上菜慢,聊天聊不完,辦事慢半拍;其說話速度和動作一樣,一字拖一字的連音說,雖然日內瓦人的說話速度比沃州人輕快許多,大聲不少,但總不及巴黎人機關槍連環砲似的噴字速度。
瑞士人和台灣人一樣很愛惜生命,但他們天生有著獨立自由刻苦的性格,寧願孤軍奮斗,忍住恐懼,也不會向人哭訴或指望政府面面俱到的服務。雖也有人嘮叨政府對策的遲緩和不當,但也未必讓政府以防疫為由介入私人領域。
瑞士人雖稱讚台灣人的防疫高效率,但據我觀察周遭的瑞士人,又好像沒聽說過有人想學習台灣模式或生活在台灣。台灣人爭物資,口罩疫苗試劑,在乎確診人數,防疫成績;而瑞士人爭人身自由,只想知道何時能恢復正常生活,不想長期被病毒擾亂生活秩序和困住願景,即使冒險也願意。
人總是下意識的愛做比較,尤其是像我這類異鄉人: 家鄉是如何,異地又是如何?面對疫情的心境態度因人因地而異,其實將心比心是很難做到的。台灣和瑞士雖非兩極相異,但處境和心態仍很不同。台灣有緊張嚴陣以待的理由,瑞士有佛系面對的條件。在我看來,兩地都做出了很好的對策。今天台灣正走在抗疫的最後階段,愈近終點,心愈急,腳步會亂,心會慌。也許可參考一下這個 Take it easy!的瑞士態度,挺沉住氣,緩和度過最後這一關卡。
瑞士結束防疫規則時,也就是三月底,平均一天約三萬多人證實是確診(還不包括沒去測的感染者!)。四月起,不用篩檢也不需隔離,人數以難估計。
此時我能敞開心懷坐在陽光草坪上,享受自由的春天,不管解除防疫的後果會如何,能享有這當下的美好時刻,我已滿足,感激。期待台灣也很快能走出病毒共存過渡期,重拾輕鬆自由的時光。
avatar-img
70會員
53內容數
Léman /蕾夢,通稱為Lake Leman; Lake Geneva/萊芒湖;日內瓦湖, 是瑞士最大湖,也是我生活的場景。久居此地,隨筆記下了不少本地人生活寫照和歷史人文軼事,想藉由此平台與讀者分享切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回想著一個白色聖誕… 十二月對家裡的兩個小孩子來說是一年中除了自己生日外的大月份。十二月第一天小朋友們會收到一本二十四窗格的聖誕日曆,這個月孩子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翻日曆,看看自己當天會收到什麼驚喜。按日期每天可以打開一窗或戳開一格,拿出裏頭暗藏的小禮物: 通常是巧克力或小玩意兒。
十一月的日內瓦秋意正濃,太陽下放到人間的樹梢上黃地上,大地美麗又燦爛,然而湖色天色卻總是一片灰。只有在大風來時,才夠力氣撥開濃雲讓出陽光;幸運的話,偶爾下午太陽也會慵懶的在天空上露一下面。十一月末,當黃葉落完後,天樹人湖一起進入了灰常時期,一切意興闌珊,這
日內瓦的盧梭愛散步 位居蕾夢湖(Lake Leman)尖端的日內瓦港灣中,除了有著名的擎天水柱和花鐘外,在湖河交集處還有一個綠蔭小島名為盧梭島。島上的楊樹和梧桐樹下有座盧梭坐望他出生地的雕像;岸邊的柳樹蔭下,棲住著天鵝季鳥野鴨野鵝。這幽靜怡人的小島是崇拜盧梭的遊客必經之地...
葡萄成熟時,來Lavaux吧! 九月艷陽天空下,串串豐盈的葡萄,曬夠了太陽也吸足了湖光,葡萄珠已沾上古銅色曬斑,像淡色的琥珀珠婷婷玉立的排列在園道上...
"Lake of Beauty!"---"CLEAR, placid Leman!" Lord Byron 清澄剔透的蕾夢! 你的湖和我的凡塵野世 竟如天與地的對比,你這般的沉靜, 像在告示我: 拋下那渾亂人間世, 朝著純淨清泉走去吧! 拜倫, "蕾夢湖"
我回想著一個白色聖誕… 十二月對家裡的兩個小孩子來說是一年中除了自己生日外的大月份。十二月第一天小朋友們會收到一本二十四窗格的聖誕日曆,這個月孩子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翻日曆,看看自己當天會收到什麼驚喜。按日期每天可以打開一窗或戳開一格,拿出裏頭暗藏的小禮物: 通常是巧克力或小玩意兒。
十一月的日內瓦秋意正濃,太陽下放到人間的樹梢上黃地上,大地美麗又燦爛,然而湖色天色卻總是一片灰。只有在大風來時,才夠力氣撥開濃雲讓出陽光;幸運的話,偶爾下午太陽也會慵懶的在天空上露一下面。十一月末,當黃葉落完後,天樹人湖一起進入了灰常時期,一切意興闌珊,這
日內瓦的盧梭愛散步 位居蕾夢湖(Lake Leman)尖端的日內瓦港灣中,除了有著名的擎天水柱和花鐘外,在湖河交集處還有一個綠蔭小島名為盧梭島。島上的楊樹和梧桐樹下有座盧梭坐望他出生地的雕像;岸邊的柳樹蔭下,棲住著天鵝季鳥野鴨野鵝。這幽靜怡人的小島是崇拜盧梭的遊客必經之地...
葡萄成熟時,來Lavaux吧! 九月艷陽天空下,串串豐盈的葡萄,曬夠了太陽也吸足了湖光,葡萄珠已沾上古銅色曬斑,像淡色的琥珀珠婷婷玉立的排列在園道上...
"Lake of Beauty!"---"CLEAR, placid Leman!" Lord Byron 清澄剔透的蕾夢! 你的湖和我的凡塵野世 竟如天與地的對比,你這般的沉靜, 像在告示我: 拋下那渾亂人間世, 朝著純淨清泉走去吧! 拜倫, "蕾夢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年春天,我們從台灣出發抵達瑞士法語區的大城市日內瓦,當天搭乘中國國航的航班 (延伸閱讀:中國國航搭乘心得),到達瑞士的時間約是早上8點,春天的天氣還不太穩定,還飄著雨,這篇文記錄在日內瓦一日的行程和心得。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只聽說瑞士很美但卻從來沒有踏入這片神秘的國土嗎?別等了,今天就換你啟航,跟著AsiaYo一起看看經典瑞士跟團旅遊的介紹,體驗壯麗雪山和童話小鎮秘境。而且不只瑞士,中歐旅遊行程還會帶你遊覽週邊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一次旅行讓你收穫滿滿,有各種不同的旅遊體驗。趕快一起出發吧!
Thumbnail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那天,我在瑞士的旅途中度過了一個充滿歡樂的早晨。陽光明媚,天空湛藍,我和幾個好友在美麗的山間小鎮漫步。 我們決定找一家咖啡館,享受一杯正宗的瑞士咖啡,於是便一路笑鬧著跑進了一家看起來很有情調的小店。 咖啡館的氛圍讓人放鬆,咖啡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我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一邊喝著咖啡,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中立國是指國家之間即使爆發武裝衝突,也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國家。 根據國際法,永久中立國不僅不會根據條約引發戰爭,而且在他國之間的戰爭中也需保持中立,而交戰國不得進入中立國領土,以保障其完整中立性。 代表性的有瑞士、奧地利、等。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Day3 (2) 出門前就規劃在瑞士的日子,只要是城市移動需要坐火車的時候,原則上都坐一等車廂,因為擔心行李會沒地方放,因為擔心行李會不見,因為擔心普通車廂會有很多的扒手........ 總之,就是很多的擔心 畢竟,從網路上得知的訊息是疫情後的瑞士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旅遊的國家了。 尤其,茵特
Thumbnail
2024年春天,我們從台灣出發抵達瑞士法語區的大城市日內瓦,當天搭乘中國國航的航班 (延伸閱讀:中國國航搭乘心得),到達瑞士的時間約是早上8點,春天的天氣還不太穩定,還飄著雨,這篇文記錄在日內瓦一日的行程和心得。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只聽說瑞士很美但卻從來沒有踏入這片神秘的國土嗎?別等了,今天就換你啟航,跟著AsiaYo一起看看經典瑞士跟團旅遊的介紹,體驗壯麗雪山和童話小鎮秘境。而且不只瑞士,中歐旅遊行程還會帶你遊覽週邊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一次旅行讓你收穫滿滿,有各種不同的旅遊體驗。趕快一起出發吧!
Thumbnail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那天,我在瑞士的旅途中度過了一個充滿歡樂的早晨。陽光明媚,天空湛藍,我和幾個好友在美麗的山間小鎮漫步。 我們決定找一家咖啡館,享受一杯正宗的瑞士咖啡,於是便一路笑鬧著跑進了一家看起來很有情調的小店。 咖啡館的氛圍讓人放鬆,咖啡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我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一邊喝著咖啡,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中立國是指國家之間即使爆發武裝衝突,也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國家。 根據國際法,永久中立國不僅不會根據條約引發戰爭,而且在他國之間的戰爭中也需保持中立,而交戰國不得進入中立國領土,以保障其完整中立性。 代表性的有瑞士、奧地利、等。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Day3 (2) 出門前就規劃在瑞士的日子,只要是城市移動需要坐火車的時候,原則上都坐一等車廂,因為擔心行李會沒地方放,因為擔心行李會不見,因為擔心普通車廂會有很多的扒手........ 總之,就是很多的擔心 畢竟,從網路上得知的訊息是疫情後的瑞士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旅遊的國家了。 尤其,茵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