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別在孩子生活中貼上「紅箭咀」

身教言傳,每個父母都知道,但總是不知不覺中,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中被忽略。
小時候,媽媽教我們,過馬路時要看燈號。綠燈人可以過,紅燈時要停下。
原本以為,只要好好叮嚀自己:「說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別衝燈,這樣已經盡了身教的本份。

在與孩子上學時的一次小片段,令我反思,原來孩子的邏輯思維,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
當年雪雪上 N 班 (Nursery / 幼幼班) ,學校在九龍區,而我們家住新界,每天帶她上學時,也會經過一條出九龍區的隧道。
起初她會問我,收費通路上的綠箭咀(註:廣東話「箭咀」為箭頭)和紅交义,到底是什麼意思。當她明白它們分別代表「可以通過」和「不能通過」後,她每日在車上都會留意當天道路情況,細看哪一條通道「可以通過」,哪一條通道是「不能通過」。
這個紅綠燈的秩序,一直在雪雪的腦海中運作。直至有一次,學校老師在遊戲室的地上,用不同顏色的膠紙,點箭咀指示及分隔車的路線。那一次,雪雪的問題就來了。
看到紅色指示牌,雪雪知道要停下來,等一下。
看到紅色指示牌,雪雪知道要停下來,等一下。

紅綠燈過馬路要小心
原來,老師在一個遊樂設施的樓梯入口,用鮮紅色的膠紙,貼上了一個往前走的箭咀。
雪雪的小腦袋當下覺得難以理解,她停在那個紅箭咀前看了良久,也不敢向前走,也不知應該如何反應。
然後,雪雪指著箭咀,望向我,用有限的言語告訴我:「箭咀、紅色」。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她認為眼前發生的事「不合邏輯」。「箭咀」是向前進,「紅色」是不能前進。那麼這個「紅色」「箭咀」的組合,到底是要她「向前走」,還是「不要再向前走」呢?
我才驀然發現,這小人兒的思維方式及洞察能力。但更令我反思的是,原來只是一個符號、兩種顏色,停或走,已經令孩子無所適從;那麼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說法、兩種態度,是與非,又會讓孩子落入什麼景況呢?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有沒有不自覺貼了不少「紅箭咀」, 讓孩子陷入兩難的不解之中?
明明嘴裡說不能亂發脾氣,卻選擇以最歇斯底里的方式叫孩子「收聲」。
訓示孩子吃飯時要專心,自己卻一邊吃晚餐一邊看手機。
一面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他,卻同一時間在他不聽話時,吼他「你整天都在搗蛋,我不再搭理你了」⋯⋯
凡此總總,不正正是在孩子生活中貼上的「紅箭咀」嗎?

孩子的行為是答案
別輕看我們每個行為與教導,孩子其實都記在心上,日積月累,就成為了他們的價值觀及人生態度。
當我們勸導孩子,對人接物要有禮;那麼我們就要同時反思,自己對身邊的人,是不是也保持著良好態度?對家中的外傭或阿姨/阿嬤,是否也能以禮相侍?外出用餐時,有沒有動不動就一點小事投訴、或經常語帶尖酸地「反映意見」?
孩子們的感覺敏銳,我們口中所說的,是一句敷衍的問候,還是真心尊重別人,別以為可以逃過孩子們明澄的心。從孩子平日的行為及反應,我們可以找到最準確的答案,檢視到自己言行是否一致。
那麼到底最後「紅箭咀」如何解決? 我當時鼓勵雪雪,在上課時主動跟老師分享她的觀察。學校的老師非常有心,跟她好好的談,然後老師邀請雪雪幫忙想想:「你覺得如何做更好?」
經過她的思考,再與老師商量後,她跟老師一同找來一卷綠色膠紙,重新在那裝置前,貼上綠剪咀。
隔一天後,我再帶她上學時,她特意帶我走到那個「綠剪咀」前,指著「綠剪咀」,再望向我,我明白,她想告訴我:「綠剪咀,可以通過了。我把這不合邏輯的事改正了。」
這綠箭咀,是與孩子一同找出修正方法的印記。
孩子,謝謝你,教會我言行一致的重要。也許我們都會偶有失手,貼出紅箭咀,但錯過後,與孩子一同找出修正方法,也不失為重要一課,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吧!

後記:
這文章的初版寫於 3 年多前的蘋果日報,當時雪雪剛上學不久,轉眼這孩子已是小學生了。
她的生活不止紅與綠,社會有藍與黃,世界有黑與白,她的世界也多姿多采。唯一沒變的,是小朋友對是非的執著與堅持。
雪雪是一個有堅持、有態度的小孩子,有時我也會對她近乎偏執的堅持感到吃驚,「硬頸」是廣東話中形容一個人對決定了的事,堅持到底,不肯妥協的說法。
現在再復刻這文章時,香港社會早已變得不知紅燈在那裡,甚或是紅燈處處,舉步為艱。「精明」的大人會想辦法「兩存其美」,盡量找方法商量妥協,但純真的小朋友會告訴我們,別貼「紅箭咀」。
孩子們,謝謝你們的擇善固執,讓我時刻記緊,即使世界崩壞,依然可以堅持正直善良,說到做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