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激辛道》:吃辣吃出一套資本主義的工作倫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文刊於哲學新媒體
激辛道》講述業務推銷員桐山,剛進新公司時因新同事之間有一個吃辣的文化,令原本對辣敬而遠之的他成為無辣不歡的吃貨。此劇的賣點在於,只要每回推銷失敗便與同事們吃辣,吃完後總會正能量滿滿,跨過工作上的種種挑戰,迎難而上。「辛辣」一詞代表了辛苦與辛辣,巧妙地將辣與吃苦結合,視吃辣為一種個人的修煉。
激辛道劇照
《激辛道》將吃辣賦予了一個克服困難的符號,但若放在資本主義的工作倫理的脈絡下,卻帶出了德國社會學家韋伯 (Max Weber) 的觀點:刻苦的自我實踐 (the practice of the ascetic self) 才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重要不在於克服難關,而在於強調不斷克服難關的工作倫理對資本主義社會來說有著甚麼樣的價值。一切得從征服一碗地獄拉麵開始。

吃辣是一場修煉

由抗拒到喜愛之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主角桐山征服辣的過程由千萬個不願意開始。他在第一集初來報到東京,奉命到一間酒屋店推銷,誰知店的老闆對推銷員十分抗拒,在他的偏見下,桐山自然被臭罵完後打道回府。
某天他原想再到酒屋店與老闆再戰,但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他改變主意到一家專門吃地獄拉麵的店用膳,不小心點了一碗五十級辣度的地獄拉麵,店內的人紛紛用眼神對他豎起姆指,暗暗視他為真男人。豈料吃了一口便辣到快要哭的桐山,抬頭環視店內的人對自己搖頭嘆息,看得出眾人心中的姆指頓時改為尾指,突然發奮圖強,說服自己若要在新地方取得成功,必先征服這碗辣麵,若在這麵店內倒下,以後便在熱愛吃辣的同事面前抬不起頭。此時他回想起當時離鄉別井、與同事在辣店共餐卻慘遭白眼的畫面,激起了他的意志,在心中對眼前的地獄拉麵豎起中指,在不想丟臉的情況下連麵帶湯食光,接受店內的食客鼓掌。他的轉變亦由此改變,吃辣賦予他闖過難關的勇氣。他隨即回到被拒絕過的酒屋店,打動了老闆。
按照劇組沿用「辣」這個符號的方式,不難理解為何此劇錨定在勵志的劇種上。每人對辣的容忍度不一,有的人天生愛辣,就如有些人天生本就喜歡挑戰。但對於不吃辣的人來說,要學會品嚐辣卻要跨過一些門檻,至少能夠駕馭那種味蕾不斷向你咆哮的刺激。好比對一些熱愛運動的人來說,運動不旦每天非做不可,更要做到近乎自虐的程度才會叫爽。但對於本身不愛運動的人來說,簡單如走路也會叫苦連天。兩者的相似之處就是要讓身體適應後才可欣賞箇中的樂趣。每次主角成功挑戰不同級數的辣度後,他會先走出餐館,隨即給予他一個特寫鏡頭,表示他吃完辣後獲得如運動過後般的平靜。這種平靜彷彿在將吃辣比喻作一場臟腑的運動,藉此表達出身體「承受痛苦」的操練
劇中的辣辣鍋
為何吃辣能提升桐山的工作表現?這可由他征服辣的方式得知一二:每次對辣的克服都是從細味辣在每一道菜起了甚麼作用開始。吃辣最要命的時刻,就在毫無防備的時侯把食物放進口裡。由他懂得細味開始便不再與辣「硬碰」,被辣的刺激牽著走,而是用閱讀的態度來駕御那種刺激。這種態度要他不得不提高對食物的感受,方能抵受辣的刺激。
同時,吃辣亦令他的感知更加敏銳。在品嚐的過程中,他嘗試理解廚師加入辣的用意,亦解釋了為何吃完辣後他能夠把難搞的客人收服,因為他知道一貫的推銷手段並不管用,就如他直接把辣辣的食物放進口裡卻亳不思考廚師的用意一樣,他的心智必須更加敏銳才能察覺這些難搞的客人的真正需要,畢竟他們都不受公式化的推銷方式。辣的體驗教會了他遇上阻礙時,需提高心智敏銳度,桐山亦因為這種鍛鍊令他從辣中找到自我提升的價值。

吃辣的自我塑造

不論是吃辣還是人生路上,學會細味困難賦予了人面對逆境時該有忍耐的意志,與困境糾纏下去,從而提升對困境的承受力。桐山挑戰辣的方式點出一種刻苦的自我塑造的嘗試,他迎難而上的態度,令此劇的勵志面向特別顯著。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員工工作上堅忍當然是公司的福氣,但換個方式說,若員工工作上沒有成長,公司便要面臨倒閉。勵志的背後隱約也透露了刻苦的自我塑造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深刻的連結。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
每當談到資本主義,諸如「階級對立」、「資本流動」、「剝削」等元素必然會伴隨而來,可是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出了自我創造 (self-fashioning) 的權力感反倒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先決條件。
桐山的正向來自他面對挑戰中展現的不屈不撓。但他的不屈不撓是從何而來?韋伯認為桐山克服工作上挑戰的堅毅要追溯至基督新教的教義:享受財富令人游手好閒,反而遠離上帝的旨意。他們不反對對財富的擁有,只反對因財富而不努力工作。清教徒認為,要獲得上帝垂青就得要辛勤工作,因為工作就是增添上帝的榮耀的機會,虛度了一秒就少了一分增添上帝榮耀的時間。同時,勞動也是禁慾主義的實踐,清教徒們需要把精力放在勞動上,使他們無暇追求不潔的生活。韋伯認為,這種以禁慾主義為基礎的勞動精神孕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的溫床。因為在清教徒看來,在工作上迎難而上就是在取悅上帝,韋伯認為由信仰所塑造成的清教徒性格,與資本主義所強調的不斷生產,不謀而合。
學者哈維‧高德曼 (Harvey Goldman) 認為韋伯要從清教徒的自我塑造中,尋找一種自我強化主宰世界的方法。清教徒的自我塑造,往往離不開拋棄最原初的自己,從追尋一些最極端的意義上重新建立自我1。自尼采宣告上帝已死後,宗教價值在愈趨理性化的社會愈來愈沒有位置,同時將理性奉為最高價值的價值觀亦導致了意義真空的問題。以往清教徒的工作是為了滿足上帝,如今當上帝不再被視為意義的來源時,人不再為上帝而勞動。要資本主義運作順暢,就先要有人辛勤勞動,畢竟人不是機械,也有沮喪失意不想工作的時侯。他認為韋伯希望從清教徒的苦修倫理中提煉出一種重設意義與價值的方案,那就是藉著從勞動與服務中填補以往由宗教賦予工作的意義2
韋伯抽取了榮耀上帝的元素,將具有禁慾特色的勞動精神世俗化,保留了刻苦自我創造的實踐形式,從中賦予工作意義。換句話說,克服工作上的種種困難令自己蛻變成為了新的意義來源。從工作上自我創造需要捨棄最原初的自己,將一切自己的喜好厭惡屈服於自我創造的意志之中3,如同桐山在挑戰地獄拉麵時侯一樣,千萬個不願意也要硬著頭皮把麵吃光。這種自我創造的精神講求如苦行僧般的自我規訓,在工作上彰顯了類似榮耀上帝的宗教意義4。借苦修的力量強調克服困難,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而言,就是要勞動者在氣餒的時候不斷生產。

對資本主義的臣服

韋伯察覺到商業社會背後有其宗教道德基礎,在此基礎下,不論宗教組織或是資本主義若要加以發展,個人動機便十分重要。在新教中,要獲得上帝的恩寵,教徒們的生活方式須嚴格遵從聖經的指導才能證明自己的善行。那麼該如何令教徒們一律遵守呢?韋伯認為,這種方式不可由宗教組織來推動,宗教組織將會儼如一個宗教法庭,強力規限教徒們的生活只會削弱教徒們的行動動機。這種方法只會惹人厭。因此,若要他們遵守聖經的指導,便要藉著恩寵的觀念令教徒們自願歸順相應的教會律戒,讓他們明白到要獲得恩寵便需要與上帝達成共識,那就是靠身體力行證明自己
同樣地,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可如宗教法庭那樣,只靠國家訂下的商業規章來發展,那只會特顯商業社會野蠻的一面,令勞動者自願歸順資本主義才是王道。沒有人喜歡在被槍指著的情況下工作,但反過來賦予別人機會拿槍指著別人工作,大家的工作動力也許會大大提高!
回到故事當中,桐山自我提升的慾望就具有雷同的自我監督元素在內,並以自我激勵的方式出現。若回顧當初桐山吃辣的原因,多半與他的工作有關:他被分派到一個吃辣文化很強的工作環境,從食物中領悟解決工作問題。他的銷售工作更好說明吃辣文化對於業績的重要。因為工作的關係,銷售團隊每天要面對不同客人的拒絕,需要的膽量可與拆彈專家媲美。吃辣的文化猶如像僧人每天把手掌插到火燙的鐵沙中鍛煉一樣,將一般人敬而遠之的鍛煉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吃辣的自我修煉
同事們對不吃辣的桐山的白眼、走進辣麵店其他食客的眼光對他構成不得不吃的壓力,東京人的目光及對吃苦的標準令他不得不就範,強逼自己欣賞辣,最後亦幸運地從中找到吃辣的價值,將自己打造成一個不怕被拒絕、愈挫愈強的推銷員。由抗拒到喜愛之間,桐山看似不斷主動形塑自己,從吃辣來挑戰自己,但更多時侯受到他人的目光影響,到最後將吃辣內化成個人喜好。桐山的自我實踐看似自主,其實也只不過臣服於作為一個銷售人員該有的工作倫理來增加公司的收入,他的銷售工作令他苦修,並內化成自己個人的一部分。

當勵志作為對資本主義的修補

假如你觀看影集時,桐山征服辣的熱血讓你雞皮疙瘩或者覺得不對勁,不妨從以下的觀點出發,或許令你的疙瘩舒緩一下:在資本主義的脈絡底下談勵志,其實是為資本主義作出修補。馬克思認為,打工會使人異化,由你受薪一刻便是出賣自己的時間,加上無法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下,令勞動者無法體驗工作帶來的成功感。但《激辛道》呈現了另類可能,那就是工作上的異化是可以克服,假如你把注意放在苦修式的自我實踐上,你將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但從挑戰辣的舉動來看,卻無意間流露出一種為資本主義的異化現象進行小修小補的意識。它的套路集中在每天上班族會遇到的小挫折上,然後講述如何將食物視為假想敵,征服了它便會有所改變。它所描述的是你我都會遇到的情況,亦是你我能輕易做到的事,僅在為改變而付出的代價上看,《激辛道》不需要有驚人的個人付出來克服困難。它並不如像洛基 (Rocky) 這種勵志角色,需要付出近乎自虐的力度來令人眼前一亮,角色付出的代價僅限於勇於嚐辣,藉著吃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把每天的工作做好。對於吃辣的描述,大多由角色的內心獨白帶出,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因吃辣而有顯著的改變。所謂的改變,只是提高對工作困境的承受,這顯得吃辣帶有類似興奮劑的功能,在每次的挫敗來襲,都需要投入到辣的試煉中,令自己重新振作,甚至興奮起來從新投入勞動。
但說到底,吃,只是一個消耗而非付出、累積的舉動。主角吃辣時以誇張表情來表達對食物的感受,每段感受的獨白呈現一種彷彿將要對自我進行「大改造」之感,但實際上挑戰完辣後,沒有顯示主角有上流的議價能力,從辣的訓練中獲得的心智提升只讓他成為一個更難纏的推銷員,重新在拒絕與振作之間輪迴打轉。在每集的推進中,主角桐山再次被新的挑戰吞沒,說明了對勞動異化的現象進行小修小補的意識,彷彿反面在說:比起成功,因工作上的挫敗而不想工作,箇中的煎熬更需要驚人的意志來捱過。當「自我創造」的戲碼在桐山的內心小劇場上演時,令人聯想起卡夫卡的一則寓言:
被鞭打的動物從主人手上奪去鞭子自己鞭打自己,以表示自己也可成為主人,其實那仍是代表主人鞭打而有了一處新的腫塊,那動物想成為主人只是一種幻覺而已5
每吃一口辣,鞭多抽幾下,抽鞭的上司心在笑,被虐的桐山在爽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hn Hu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閱讀一本書》要傳達的,正是面對複雜的整體,也能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將它拆解,從中理出個所以來。寫筆記、做摘要的意義,不只是單純為了學會掌握好訊息,而是從這些實踐中鍛鍊個人的感知與心智,不會立刻否定、無視他者,而是將自我放下,鍛鍊出與他者周旋、將他者征服的能耐與意志。
若要說出這部劇的魅力,除了一些千奇百怪,有違常理的委託外,真正吸引我的是故事完結後,背景奏起了片尾曲。那怕故事是溫暖、情色的,片尾曲一奏起為這部劇集添了不少悲涼、世道浮生的味道。委託人的慾望、怪癖、心結、偏執,織出一幅浮世繪,道出了世道間的人心百態。
溫柏格一邊批評書本為主的舊知識型態,一邊用作為媒介的書本娓娓道來網際網路的優勢,他這樣做豈不是自打嘴巴,甚至愈打愈腫嗎?
每次穿梭不同網站時,我們總會不斷按著網站給出的連結,一個網頁接一個網頁地前進。在網路世界裡,似乎可以無止境探索,讓人有源源不絕想知道的事情。但是這些輸入總是過眼雲煙,轉過頭就忘記了,剩下的只有不斷想知的焦慮,彷彿少知一樣事情就會吃虧一樣,這便是現代人的通病——資訊焦慮。
開拓真理的完整性,若少了點克制,就會變成追求完全透明,亦即是巴迪歐所謂的邪惡。這點正好在揭露秘密上體現。它的危險在於,它既可是增進親密感的催化劑,同時少了點分寸便將一段關係摧毀。
每當大型社會運動出現,總會令人群情胸湧、豪言壯志,認為每次社會運動為事件的干預和介入。它的橫空出現,總是觸目、燦爛、令人震撼,彷彿只要有了事件的出現,必然發生改變。然而,事件的出現也不代表變革真的會發生,反而是有多少人因為事件的出現,決定受事件的洗禮,敢於調動生命的所有,不斷對現況進行質問。
《如何閱讀一本書》要傳達的,正是面對複雜的整體,也能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將它拆解,從中理出個所以來。寫筆記、做摘要的意義,不只是單純為了學會掌握好訊息,而是從這些實踐中鍛鍊個人的感知與心智,不會立刻否定、無視他者,而是將自我放下,鍛鍊出與他者周旋、將他者征服的能耐與意志。
若要說出這部劇的魅力,除了一些千奇百怪,有違常理的委託外,真正吸引我的是故事完結後,背景奏起了片尾曲。那怕故事是溫暖、情色的,片尾曲一奏起為這部劇集添了不少悲涼、世道浮生的味道。委託人的慾望、怪癖、心結、偏執,織出一幅浮世繪,道出了世道間的人心百態。
溫柏格一邊批評書本為主的舊知識型態,一邊用作為媒介的書本娓娓道來網際網路的優勢,他這樣做豈不是自打嘴巴,甚至愈打愈腫嗎?
每次穿梭不同網站時,我們總會不斷按著網站給出的連結,一個網頁接一個網頁地前進。在網路世界裡,似乎可以無止境探索,讓人有源源不絕想知道的事情。但是這些輸入總是過眼雲煙,轉過頭就忘記了,剩下的只有不斷想知的焦慮,彷彿少知一樣事情就會吃虧一樣,這便是現代人的通病——資訊焦慮。
開拓真理的完整性,若少了點克制,就會變成追求完全透明,亦即是巴迪歐所謂的邪惡。這點正好在揭露秘密上體現。它的危險在於,它既可是增進親密感的催化劑,同時少了點分寸便將一段關係摧毀。
每當大型社會運動出現,總會令人群情胸湧、豪言壯志,認為每次社會運動為事件的干預和介入。它的橫空出現,總是觸目、燦爛、令人震撼,彷彿只要有了事件的出現,必然發生改變。然而,事件的出現也不代表變革真的會發生,反而是有多少人因為事件的出現,決定受事件的洗禮,敢於調動生命的所有,不斷對現況進行質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電影的敘事裡我們當然能集中精神去感受『贏一次』的熱血,但在現實中,筆者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對自己多一點寬容以及愛護。 如果我們在過去的破碎中逐漸成長,那也絕對不需要感謝一路上踩過自己的人,我認為那才是對自己的公平。
Thumbnail
尋求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 挑戰自我,是一條充滿未知和冒險的道路。這條道路上有艱難險阻,有挫折和失敗,但也有成長和突破。每一個敢於挑戰自我的人,都在尋求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但正是這些痛苦讓我們更加堅強,讓我們在一次次的挑戰中,不斷超越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中午吃飯吃什麼?朋友說對面有一個麻辣鍋要不要?像我們不會吃辣的人,盡量還是少吃太辣的。所以就直接從店門口走過去。要不要吃拉麵?這裡有一個日本拉麵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門簾掛的低低的,好像沒有很受歡迎。突然看到對街有個大大的招牌,山東水餃,好像不錯。於是就走過去。 這是那種最傳統的麵店,店員和親切的招
Thumbnail
儘管書名是《願能嚐到美味料理》,整本書卻是在檢討「美味料理」的必要性。男主二谷的日常料理是泡麵和居酒屋,即便在居酒屋也是喝啤酒居多。
許多人主觀的認為,吃辣的人脾氣暴躁、不吃辣的相對溫和。我也不吃辣,但是我不覺得我的脾氣好到那裡去!在餐桌上,喜歡辣的人,看到菜色清淡,自己會跟櫃台或廚房要一碟辣醬或辣椒,不吃辣的只要看到一點紅色,那表情就強烈到好像有人把他怎麼樣一般。那是誰的脾氣好呢?主要是個人涵養吧!跟飲食習慣真的沒有太多牽扯!
Thumbnail
對於喜歡挑戰味蕾的人來說,川辛料理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該店的裝潢讓人感到舒適明亮,而菜單的品項也讓人垂涎欲滴。此外,店家還有好康活動讓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如果你喜歡辣味,這裡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假如我們正在吃一碗很美味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個人站在面前,很努力的說服我們正在吃的那碗食物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我們會相信他認同他嗎?不會,我們會覺得那個人有毛病,食物吃在我們的嘴裡,好不好吃,心知肚明。 一個人努力修善修福,是因為真正明白因果的原理,知道行善與行惡最後的
Thumbnail
吃貨的痛苦 小姑涼為了拒絕血淋淋烤肉,發揮出小金人級的精湛演技。 其結果,是喜獲焦糊炭化的野獸肉條一枚。 常言道,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 “人倒霉時,喝水能塞牙。” 當衰神爺爺顫巍巍的揮動手中滄桑掉漆的拐杖,點到了黑手唐崽兒時,老天爺爺都無能為力,只能默默閉上眼嘆了口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電影的敘事裡我們當然能集中精神去感受『贏一次』的熱血,但在現實中,筆者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對自己多一點寬容以及愛護。 如果我們在過去的破碎中逐漸成長,那也絕對不需要感謝一路上踩過自己的人,我認為那才是對自己的公平。
Thumbnail
尋求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 挑戰自我,是一條充滿未知和冒險的道路。這條道路上有艱難險阻,有挫折和失敗,但也有成長和突破。每一個敢於挑戰自我的人,都在尋求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但正是這些痛苦讓我們更加堅強,讓我們在一次次的挑戰中,不斷超越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中午吃飯吃什麼?朋友說對面有一個麻辣鍋要不要?像我們不會吃辣的人,盡量還是少吃太辣的。所以就直接從店門口走過去。要不要吃拉麵?這裡有一個日本拉麵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門簾掛的低低的,好像沒有很受歡迎。突然看到對街有個大大的招牌,山東水餃,好像不錯。於是就走過去。 這是那種最傳統的麵店,店員和親切的招
Thumbnail
儘管書名是《願能嚐到美味料理》,整本書卻是在檢討「美味料理」的必要性。男主二谷的日常料理是泡麵和居酒屋,即便在居酒屋也是喝啤酒居多。
許多人主觀的認為,吃辣的人脾氣暴躁、不吃辣的相對溫和。我也不吃辣,但是我不覺得我的脾氣好到那裡去!在餐桌上,喜歡辣的人,看到菜色清淡,自己會跟櫃台或廚房要一碟辣醬或辣椒,不吃辣的只要看到一點紅色,那表情就強烈到好像有人把他怎麼樣一般。那是誰的脾氣好呢?主要是個人涵養吧!跟飲食習慣真的沒有太多牽扯!
Thumbnail
對於喜歡挑戰味蕾的人來說,川辛料理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該店的裝潢讓人感到舒適明亮,而菜單的品項也讓人垂涎欲滴。此外,店家還有好康活動讓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如果你喜歡辣味,這裡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假如我們正在吃一碗很美味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個人站在面前,很努力的說服我們正在吃的那碗食物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我們會相信他認同他嗎?不會,我們會覺得那個人有毛病,食物吃在我們的嘴裡,好不好吃,心知肚明。 一個人努力修善修福,是因為真正明白因果的原理,知道行善與行惡最後的
Thumbnail
吃貨的痛苦 小姑涼為了拒絕血淋淋烤肉,發揮出小金人級的精湛演技。 其結果,是喜獲焦糊炭化的野獸肉條一枚。 常言道,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 “人倒霉時,喝水能塞牙。” 當衰神爺爺顫巍巍的揮動手中滄桑掉漆的拐杖,點到了黑手唐崽兒時,老天爺爺都無能為力,只能默默閉上眼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