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故事\這件事】04.用繪本跟孩子聊疫情-《小不隆咚:我們是微生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恐懼病毒之際,先來認識地球的開創老祖先-微生物
我曾跟孩子們說過《小不隆咚:我們是微生物!細菌、病毒與真菌小小世界裡的大知識》,我到現在還記得孩子們對於那些渺小的朋友們居然就與我們同在的時候,吃驚得張大嘴巴。透過圖文,是種把概念具像化的方式,更甚是孩子們看見繪本裡介紹著:「一小搓泥土裡面可能有多達1000000000個微生物」,全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常常聽家長們苦笑地說,他們的孩子通常去了「哪裡哪裡」,小孩身上的病毒碼就會更新了,免不了就是一陣焦急地跑診所。意思就是,某些場合由於孩子們的群聚,每個孩子來自四面八方的家庭,病毒也來自四面八方,常聽的莫過於腸病毒,或是諾羅病毒。2022年的今日,這場人類與新冠肺炎病毒搏鬥的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誰贏誰輸仍未有定論。然而這幾日,又不斷爆增的死亡率,包括兒童重症併發腦炎而不治,都讓許多家長不只是恐懼,更甚是焦慮。誰也不知道,厄運的轉盤會不會輪到自己的小孩⋯⋯
知己知彼,就算無法百戰百勝,至少能讓內心的恐懼不至於無限擴大。且,相信很多孩子縱然每天師長、父母,周遭人們的叮嚀,曉得出入公共場所需戴口罩和洗手、噴酒精的規定,但其實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認識卻是一無所知。
《小不隆咚:我們是微生物!細菌、病毒與真菌小小世界裡的大知識》,是我認為相當適合用來跟孩子談論病毒的入門書。
▲認識新冠肺炎病毒,可以把它當成適合跟孩子聊聊何謂病毒的入門書
主角是毛毛,他是一個宇宙無敵小的微生物。而,「毛毛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從前從前,有一個小不隆咚的微生物誕生了!那個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恐龍、沒有蟑螂、沒有花、也沒有樹,只有一大片海。」隨著筆者的介紹,原來,這些小不隆咚的微生物家族堪稱為地球上的原住民,比你我知道的恐龍,歷史都還要悠久。
微生物家族,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藻類,有細菌,有真菌,當然也有病毒,等等等。
大人們最愛跟孩子們說,不要亂摸,到處都是細菌。細菌彷彿成為一種邪惡的代名詞,然而,真的如此嗎?
不不不,一個家族裡頭,總是會有一些表現特別優異的能人。有的細菌如酵母菌,是製作麵包和饅頭的烹飪高手;乳酸菌,他是做起司和優格的高手!
如果沒有細菌分解動物、植物、泥土、岩石等等,地球上早就堆滿亂七八糟的髒東西。
▲微生物家族,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龐大的家族
但一個家族裡頭,也總是會有一些讓人頭痛的份子,譬如病毒-鼻病毒、腸病毒⋯⋯。
透過擬人化的方式,這些微生物們有著它們的喜好與特性,剎那間變得可愛起來。
我曾跟孩子們說過《小不隆咚:我們是微生物!細菌、病毒與真菌小小世界裡的大知識》,我到現在還記得孩子們對於那些渺小的朋友們居然就與我們同在的時候,吃驚得張大嘴巴。透過圖文,是種把概念具像化的方式,更甚是孩子們看見繪本裡介紹著:「一小搓泥土裡面可能有多達1000000000個微生物」,全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可能是我們沒有用對工具,也可能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留意過,好好地認識、正視過它們的存在。
▲引導活動為在大海報上寫上各種詞彙,分兩組競賽,讓孩子們接力用放大鏡來拼湊出完整的句子。很有趣的是,當孩子找到自己名字或其他夥伴名字時,都精神活躍了起來
我們並非一竿子打翻所有看不見的微生物,我們並非一股腦將所有微生物統統殺光光,這裡頭,有好,有壞,有能幫助人類的,但也有致使人類生病的。就好比這世界的人們並非全然都是善人,而是要保持一顆交友謹慎,懂得趨吉避凶的腦袋與思緒。防疫也是如此,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一把自己的免疫力防護罩建立起來;二要搭建防禦工事,口罩、酒精少不了;三是懂得趨吉避凶,儘量減少與人群聚,與病毒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用《小不隆咚:我們是微生物!細菌、病毒與真菌小小世界裡的大知識》跟孩子們聊聊,也聽聽孩子們的想法。在這個疫情看似短時間內仍不會消失的時代。仍是那句老話,知己知彼,就算無法百戰百勝,至少能讓內心的恐懼不至於無限擴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喜歡寫故事、說故事、讀故事。不僅是重度嗜讀者、故事研究者,也愛跟孩子說故事、聊人生。認為故事可以有n種展演手法。若看到貓管家人來瘋,融入故事到變身古人、香蕉人,又唱又跳,到「多爾滾」都不用太意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0年3月,曾跟一群孩子們說過一本名叫《等待》的繪本,和孩子們聊現況,聊疫情,聊等待的心情。2年前的我們,對於被關在家裡這件事,還沒有如此如此如此深刻的體會;現在看來,真的很適合來聊聊等待的心情。 每一天, 貓頭鷹會望著窗外,等待著月亮的到來; 小豬會撐著把雨傘,等待著雨天的到來;
    曾經有人跟我說,在某次貓管家拿著簽到表給他簽名,第一次聽到有人呼喚他的本名時,他愣了一下。因為他已經當了好幾年的「OO媽媽」了。 他說,除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喚他的小名,已經好久沒有人叫他本名了。連他老公都叫他「OO的媽」。 但因為有了孩子的關係,大家都看不見他們的名字了。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人喜歡,就像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故事人的心中應該要有個基準,要清楚自己這樣表現的方式,是蘊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又或是你希望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異於對象、環境甚至是主題,所適用的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對孩子來說,
    ▲《星際迷航記:重返地球》是一系列的美國科幻電視劇 ☆流傳迄今的牛郎與織女傳說   八月十四號禮拜六這一天,農曆是七月七日,華人俗稱的「七夕情人節」。   現今流傳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傳說,織女為玉皇大帝的么女,一日她隨著姊妹們來到人間戲水沐浴;牛郎身旁有隻長伴多年老牛,其實為被貶至人間的仙牛,老牛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2.寫作的養分-從童年說起         接續著上一篇【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1.我是誰?,國小學童們關於「寫作」的疑惑或好奇,不外乎是:  ☆您最喜歡哪一本作品? ☆您怎麼想出這些故事? ☆您怎麼有這些想像力?         最喜歡哪一本作品?我的第一部童書作品《別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我是誰?   這些年,偶爾透過出版社或校方自行接洽「作家有約」,到校與國小學童們面對面互動的活動,曾遇過積極推動寫作並鼓勵學童投稿參賽的校方,學童於中場休息時間亦積極地拿著自己刊登於報紙刊物上的作品分享給自己。   老實說,關注於如何寫作的學童算是少數,大多數的學童關心和好奇
    2020年3月,曾跟一群孩子們說過一本名叫《等待》的繪本,和孩子們聊現況,聊疫情,聊等待的心情。2年前的我們,對於被關在家裡這件事,還沒有如此如此如此深刻的體會;現在看來,真的很適合來聊聊等待的心情。 每一天, 貓頭鷹會望著窗外,等待著月亮的到來; 小豬會撐著把雨傘,等待著雨天的到來;
    曾經有人跟我說,在某次貓管家拿著簽到表給他簽名,第一次聽到有人呼喚他的本名時,他愣了一下。因為他已經當了好幾年的「OO媽媽」了。 他說,除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喚他的小名,已經好久沒有人叫他本名了。連他老公都叫他「OO的媽」。 但因為有了孩子的關係,大家都看不見他們的名字了。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人喜歡,就像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故事人的心中應該要有個基準,要清楚自己這樣表現的方式,是蘊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又或是你希望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異於對象、環境甚至是主題,所適用的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對孩子來說,
    ▲《星際迷航記:重返地球》是一系列的美國科幻電視劇 ☆流傳迄今的牛郎與織女傳說   八月十四號禮拜六這一天,農曆是七月七日,華人俗稱的「七夕情人節」。   現今流傳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傳說,織女為玉皇大帝的么女,一日她隨著姊妹們來到人間戲水沐浴;牛郎身旁有隻長伴多年老牛,其實為被貶至人間的仙牛,老牛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2.寫作的養分-從童年說起         接續著上一篇【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1.我是誰?,國小學童們關於「寫作」的疑惑或好奇,不外乎是:  ☆您最喜歡哪一本作品? ☆您怎麼想出這些故事? ☆您怎麼有這些想像力?         最喜歡哪一本作品?我的第一部童書作品《別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我是誰?   這些年,偶爾透過出版社或校方自行接洽「作家有約」,到校與國小學童們面對面互動的活動,曾遇過積極推動寫作並鼓勵學童投稿參賽的校方,學童於中場休息時間亦積極地拿著自己刊登於報紙刊物上的作品分享給自己。   老實說,關注於如何寫作的學童算是少數,大多數的學童關心和好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大葉子欖仁聽到都笑了:「小臭蟲你別擔心,這兒的兄弟姊妹們多,我們一定會接住你的…」。
    Thumbnail
    一位新生嬰兒來到了這世界。她的名字叫小蓶。小蓶的腸道是一片空白,等待著微生物的佔領。出生環境決定了一微生物腸菌族的入住,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微生物湧入了小蓶的腸道。有些是來自她的飲食,有些是從環境中來的。這些微生物在腸道中建立了一個微小的社區,彼此協作,為小蓶提供營養和保護。。。
    Thumbnail
    記得有次老師與我們分享小青蛙的故事,我們從中學習到青蛙的小時候就是隻小蝌蚪,認識了小蝌蚪的一生,老師也和我們提到毛毛蟲的小奧秘,我們都有記住唷!可是呀!我們確實還沒真正看過牠們實際長大變身的樣子,很榮幸丞旭媽媽正好分享著家裡外面的金桔樹長了漂亮又肥嫩的毛毛蟲,丞旭還帶了觀察盒到學校分享給小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我們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好比是蚱蜢處於獨居的狀態,除非牠的心態被魔鬼佔據,否則一定是溫馴且善良的。問題是,溫馴善良對別人來說是好事,但對自己而言卻不一定,因為在這個功利主義至上的時代,為了爭奪最好的那塊大餅,人人莫不卯足全力,想方設法地踐來踏去。溫馴者,必然被欺負;善良者,肯定被打壓;倘若     
    Thumbnail
    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會讓人生病的病毒與細菌。而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屬於病毒的一種,究竟病毒是甚麼?與細菌又有甚麼不同?今天一次告訴你!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大葉子欖仁聽到都笑了:「小臭蟲你別擔心,這兒的兄弟姊妹們多,我們一定會接住你的…」。
    Thumbnail
    一位新生嬰兒來到了這世界。她的名字叫小蓶。小蓶的腸道是一片空白,等待著微生物的佔領。出生環境決定了一微生物腸菌族的入住,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微生物湧入了小蓶的腸道。有些是來自她的飲食,有些是從環境中來的。這些微生物在腸道中建立了一個微小的社區,彼此協作,為小蓶提供營養和保護。。。
    Thumbnail
    記得有次老師與我們分享小青蛙的故事,我們從中學習到青蛙的小時候就是隻小蝌蚪,認識了小蝌蚪的一生,老師也和我們提到毛毛蟲的小奧秘,我們都有記住唷!可是呀!我們確實還沒真正看過牠們實際長大變身的樣子,很榮幸丞旭媽媽正好分享著家裡外面的金桔樹長了漂亮又肥嫩的毛毛蟲,丞旭還帶了觀察盒到學校分享給小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我們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好比是蚱蜢處於獨居的狀態,除非牠的心態被魔鬼佔據,否則一定是溫馴且善良的。問題是,溫馴善良對別人來說是好事,但對自己而言卻不一定,因為在這個功利主義至上的時代,為了爭奪最好的那塊大餅,人人莫不卯足全力,想方設法地踐來踏去。溫馴者,必然被欺負;善良者,肯定被打壓;倘若     
    Thumbnail
    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會讓人生病的病毒與細菌。而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屬於病毒的一種,究竟病毒是甚麼?與細菌又有甚麼不同?今天一次告訴你!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