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故事\這件事】02.看不見卻感受得到的故事人涵養(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有人跟我說,在某次貓管家拿著簽到表給他簽名,第一次聽到有人呼喚他的本名時,他愣了一下。因為他已經當了好幾年的「OO媽媽」了。他說,除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喚他的小名,已經好久沒有人叫他本名了。連他老公都叫他「OO的媽」。
▲眾人目光聚焦於孩子,一旦成了父母,名字就消失了
身為故事人,由於對象是孩子,尚沒有完全行動能力與經濟能力的孩子勢必得仰賴成人來移動,而所謂的「成人」不外乎是父母,或是阿公阿嬤爺爺奶奶。雖然台灣的男性育兒教養的比例有提升,但每逢故事場合,「母親」的身影畢竟還是多數。
以前,總是習慣稱呼「OO媽媽」~左一句「OO媽媽妳來了」,右一句「OO媽媽掰掰」,但由於自己的個性,喜歡跟家長們聊天交朋友,雖然故事是說給孩子們聽,但久了,也和家長們變成一種彷彿朋友般的關係。
我的前一份工作是在親子館,那是一個每天送往迎來,嬰幼兒及家長數量非常可觀的場域。一日,我看著那一疊厚厚的簽到表,讀著每一個家長們的名字,我恍然,每一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名字。
但因為有了孩子的關係,大家都看不見他們的名字了。
於是,某某某變成什麼媽媽;某某某變成什麼爸拔。
但和自己對話的,不只是什麼媽媽、什麼爸拔,而是他自己。當自己意識到,身為故事人的我們,長久浸潤在孩子的世界裡,我們自然而然地假想著,每個父母的所思所想都以孩子為主,甚至驕傲,而讓每一個自己不再是自己,僅僅是「父母」。
就像是你被賦予一個角色後,你沒有下戲的一刻。
而個人的喜怒哀樂、興趣嗜好,都隨著名字的隱形而不再重要了。
身體力行,陪伴找回每個父母的名字
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試著背誦家長的名字。
每當電梯門一開,我期許自己,熱情呼喚的是眼前的那個人,而不僅是那個牽著孩子的手的人。
一直到現在,「貓管家」仍然持續地秉持著這樣的原則,在每一個故事場合,在每一次的相遇。
曾經有人跟我說,在某次貓管家拿著簽到表給他簽名,第一次聽到有人呼喚他的本名時,他愣了一下,很不習慣。因為他已經當了好幾年的「OO媽媽」了。
他說,除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會喚他的小名,已經好久沒有人叫他本名了。連他老公都叫他「OO的媽」。
故事人的涵養是什麼? 
我們是第一線跟孩子的父母接觸的人,我們的所做所為、一言一行都讓他們感受得到。
我們跟孩子說「勇於做自己」的故事,繪本的書單一列下來,保證很可觀,但我們卻在言行中,忽視了每一個父母最初的自己?
我們跟孩子說「兩性平權」的故事,馬拉拉的繪本就好幾本,更別說還有《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美國第一位女醫生的故事》、《愛達的想像力: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但我們卻在言行中,剝奪了每一個父母最初的自己?
談一個範疇更大的議題,我們跟孩子說「尊重」的故事,尊重自己的身體,尊重他人的身體,……但我們卻在言行中,遺忘了要尊重每一個父母最初的自己?
「我們用說故事來跟孩子思考與討論重要的議題,但那些感觸與感受不應該僅只發生在說故事的過程裡頭,而是那應該是一種生活,一種態度,一種實踐。」我這樣解釋何謂「故事人的涵養」。
如此一來,我們說的故事才有意義。
故事人不只是說演故事的人,更應該是陪伴每一個聽故事的人探索生命意義的人
故事不應該只是那一場約莫30~60分鐘的過程,故事除了是一本書,一翻頁,一段文字。
故事不應是空洞的,故事是生活,是每一個創作者探索生命意義後的智慧凝結與產出。
故事,它更應該是發生在你我的生活裡頭,我們要陪著每一個聽故事的人,大人,孩子,用日常裡實踐我們所聽見的,我們所感受的。
我們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個人的,集體的,當代的。
這才是故事人要做的。(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喜歡寫故事、說故事、讀故事。不僅是重度嗜讀者、故事研究者,也愛跟孩子說故事、聊人生。認為故事可以有n種展演手法。若看到貓管家人來瘋,融入故事到變身古人、香蕉人,又唱又跳,到「多爾滾」都不用太意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人喜歡,就像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故事人的心中應該要有個基準,要清楚自己這樣表現的方式,是蘊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又或是你希望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異於對象、環境甚至是主題,所適用的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對孩子來說,
▲《星際迷航記:重返地球》是一系列的美國科幻電視劇 ☆流傳迄今的牛郎與織女傳說   八月十四號禮拜六這一天,農曆是七月七日,華人俗稱的「七夕情人節」。   現今流傳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傳說,織女為玉皇大帝的么女,一日她隨著姊妹們來到人間戲水沐浴;牛郎身旁有隻長伴多年老牛,其實為被貶至人間的仙牛,老牛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2.寫作的養分-從童年說起         接續著上一篇【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1.我是誰?,國小學童們關於「寫作」的疑惑或好奇,不外乎是:  ☆您最喜歡哪一本作品? ☆您怎麼想出這些故事? ☆您怎麼有這些想像力?         最喜歡哪一本作品?我的第一部童書作品《別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我是誰?   這些年,偶爾透過出版社或校方自行接洽「作家有約」,到校與國小學童們面對面互動的活動,曾遇過積極推動寫作並鼓勵學童投稿參賽的校方,學童於中場休息時間亦積極地拿著自己刊登於報紙刊物上的作品分享給自己。   老實說,關注於如何寫作的學童算是少數,大多數的學童關心和好奇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人喜歡,就像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故事人的心中應該要有個基準,要清楚自己這樣表現的方式,是蘊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又或是你希望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 說故事有很多種方式,異於對象、環境甚至是主題,所適用的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對孩子來說,
▲《星際迷航記:重返地球》是一系列的美國科幻電視劇 ☆流傳迄今的牛郎與織女傳說   八月十四號禮拜六這一天,農曆是七月七日,華人俗稱的「七夕情人節」。   現今流傳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傳說,織女為玉皇大帝的么女,一日她隨著姊妹們來到人間戲水沐浴;牛郎身旁有隻長伴多年老牛,其實為被貶至人間的仙牛,老牛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2.寫作的養分-從童年說起         接續著上一篇【關於/寫故事\這件事】01.我是誰?,國小學童們關於「寫作」的疑惑或好奇,不外乎是:  ☆您最喜歡哪一本作品? ☆您怎麼想出這些故事? ☆您怎麼有這些想像力?         最喜歡哪一本作品?我的第一部童書作品《別
【關於/寫故事\這件事】我是誰?   這些年,偶爾透過出版社或校方自行接洽「作家有約」,到校與國小學童們面對面互動的活動,曾遇過積極推動寫作並鼓勵學童投稿參賽的校方,學童於中場休息時間亦積極地拿著自己刊登於報紙刊物上的作品分享給自己。   老實說,關注於如何寫作的學童算是少數,大多數的學童關心和好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忙碌的媽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透過講述一位育有九個小孩的母親,以及作者自己在晚上照顧小孩時的感想,探討了自我時間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雖然家庭和他人的需要讓我們感到超載,但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重新面對與他人的連結,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忙碌的媽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透過講述一位育有九個小孩的母親,以及作者自己在晚上照顧小孩時的感想,探討了自我時間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雖然家庭和他人的需要讓我們感到超載,但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重新面對與他人的連結,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