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五一劳动节来临,古埃及人民劳动日常为何?

五一劳动节是“社会主义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又称第二国际)创建的节日,意在呼吁世人重视劳权。而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也有一批工匠与农民撑起了王国经济,他们的生活日常又是怎么过的呢?
劳动日常
古埃及社会也分阶级,底层的农民占人口多数,工匠与艺匠的地位虽然稍高,但与上流社会仍有距离,也算劳动人民的一员;上流社会的底层是书记官与行政官,再往上一点就是祭司与医生,接着才是贵族与国王。这种分级看似不平等,但就古埃及的法律而言,除了奴隶以外,公民基本上都在国家的福利范围内。
古埃及劳动人民必须挂靠在单位下从事生产活动,例如农民耕作的土地往往属于国家、贵族或神庙,因此必须上缴农产品;工匠与艺匠也附属于神庙或其他国家单位,故其作品也必须为所在部门服务。除此之外,古埃及农工还必须缴劳动税,服国家的徭役,例如水利灌溉工程或金字塔工程。
而除了传统的劳动,农民与工匠也在古埃及狩猎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畜养习惯逐渐普及,狩猎成了王室与贵族展现力量与权威的方式,例如历代法老王都会展示自己猎杀的河马、野牛、狮子与大象数目;打猎偶尔也是社交活动,例如有的法老会到绿洲办皇家狩猎派对,并把自己全部的后宫与孩子都带上,也邀贵族一起来参加,派对内容共分两类-用棍棒抓鸟,以及用矛射鱼。
上述活动听来诡异,但其实与劳动人民有关。射鱼其实是较为原始的捕鱼方式,是农民与工匠早年会用的方法,但传到上流社会后就成了贵族们的比赛项目,还兼健身与娱乐功能。过了段日子后,贵族又发现平民会以粗线钓鱼,于是又有样学样,把矛换成了粗线,坐在湖畔比了起来。只是钓鱼终究缺乏爆发力,于是逐渐丧失竞赛功能,成了贵族间纯粹的社交工具。
而以棍棒抓鸟刚好相反,是由贵族传向劳动人民的活动。尼罗河流贯埃及,形成无数湿地,因而吸引欧亚候鸟在此聚集,开派对的贵族便见猎心喜,纷纷从远处向鸟投掷棍棒,比谁击毙的鸟多,久而久之蔚然成风,棍棒抓鸟成了狩猎派对必做的活动。
这种打鸟方式因为效率不高,所以不受农民青睐,故一开始只在上层菁英间流行,农民还是维持用网捕鸟的习惯,但久了之后,这种习惯逐渐渗入劳动阶层,结果农民与工匠也纷纷开始用棒打鸟。上仿下行,上行下效,可说是古埃及社会的交流写照。
餐桌日常
尼罗河贯穿王国南北,蜿蜒而入地中海,与凶猛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相比,尼罗河简直就是温和的慈母,让古埃及农民能依时而作。每年6月到9月是洪发期(Akhet),10月到2月是播种期(Peret),3月到5月则是收割的季节(Shemu),农民割下大麦、小麦与其他谷物,做成面包与啤酒;其他作物还有扁豆、鹰嘴豆、蚕豆、洋葱、大蒜、萝卜、纸莎草及许多蔬菜瓜果等,与阿拉伯半岛相比,埃及可说是中东的粮仓。
古埃及人从国王到奴隶都吃面包,但精致度却因身份而有所不同。首先一般劳动人民吃的面包是粗磨麦粉混谷粉制的,但国王与贵族则能吃到精磨麦粉制的面包;而在外观上,劳动人民吃的面包形状大多较为朴实,但上层社会的面包形状却多走浮夸风,从牛形、鱼形、扇形到人形,古埃及人的空间立体感不只体现在金字塔与神殿建筑上,也展现在麦水调和之间。
与各类面包另外面包的口味也有高低阶层之分。当年蜂蜜十分昂贵,所以只有国王与贵族有能力过上面包涂蜜的生活,劳动人民若要配点甜的,往往就地取材,例如用芫荽籽、椰枣或角豆配着面包吃,也算不错的铜板美食。因此古埃及文中有个表示甜蜜、愉快意思的字母nedjem,就取自角豆的的形象。
而谷物除了做面包外,最大的用处就是酿酒。今日的埃及虽是伊斯兰国家,但在古代却是酒精之国,国王与贵族喝的是葡萄、椰枣酿成的甜酒,劳动阶级则喝谷物酿的啤酒。但古埃及人不像现代上班族喝啤酒配烧烤,而是把啤酒当成主食之一,原因在于当时的酿酒技术不佳,酿出来的酒杂质非常多,因此与其说喝啤酒,还不如说是吃啤酒粥。古埃及人面包配啤酒,就像现代人偶尔吃面饼配粥一样。
除了吃谷物做成的主食外,古埃及劳动人民也吃蔬菜鱼肉。由于尼罗河定时泛滥,古埃及基本上不缺蔬菜,人们会把芹菜、瓜类等蔬果做成沙拉吃,偶尔也做些炖菜;如果运气不佳遇上歉收,还有椰枣、无花果干能果腹,再不济还能去河边找些纸莎草,把块茎挖出后,生吃、炖菜或磨成粉,就能撑个好几餐。
在肉类方面,古埃及已有畜养习惯,所以不必出门打猎。而鸡较晚传入埃及,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古埃及肉类排行榜前三名都是牛羊猪,但却不是人人吃得起。
牛肉尤其昂贵,几乎只有国王与贵族才能吃,但劳动人民如果参与国家的徭役,例如被征召去盖金字塔,那么根据考古纪录显示,国家提供的膳食就几乎餐餐供肉,且牛羊猪都有,一方面是为了补充劳动力,另外或许也有抚慰民心的用意在其中。
而除了地上走的,古埃及人也吃天上飞的与水里游的,鱼跟鸟可说是劳动人民最容易取得的食材。埃及既有尼罗河,又临地中海与红海,河鱼跟海鲜自然是餐桌常客;尼罗河又能吸引水鸟驻足,故埃及人也发展出独特的鸟文化,其神祇多是鸟头人身,又有数量众多的鸟料理。
例如麻雀的相关食谱就很多,而古埃及人又相信麻雀能壮阳,故以麻雀为主角的壮阳料理就有十几道。另外古埃及人民也发明了家禽的灌食技术,所以今日我们能吃到鹅肝,还得感谢这些尼罗河畔的先民。
偶发日常?
古埃及劳动人民的生活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偶尔还是会发生些小插曲,例如罢工与盗墓。
劳动人民的罢工虽是偶发事件,却暴露出埃及王国的经济危机。当埃及进入铁器时代后,种种原因导致社会普遍通膨,雇主有时凑不出付给工人当薪水的小麦,便只好拖欠,结果工人只能先吃自己的小麦,次数多了自然心生不满。
根据文献纪载,铁器时代后的埃及有几个工人村都发生过罢工,他们还写了陈情信给埃及最高行政官维齐尔,于是上头只好派人调停。
工人们听了村长的劝告后纷纷回到工作冈位,但雇主再度迟付薪水后,罢工又开始了,周而复始。工人的虽然每次都能得到些补偿,但反复罢工却导致村长失去威信,久而久之,工人干脆自己推派代表跟雇主谈判,而不再信任村长。
盗墓突显的则是更严重的王国危机,且与罢工息息相关。铁器时代后的第三中间期,埃及景气每况愈下,小麦供应不稳,通膨严重,工作难找,罢工更是家常便饭,于是有的工人干脆自己当老板,融资方式就是盗墓。他们往往与熟识的盗匪团合作,从墓的后面挖通地道,潜入墓穴,避免官员发现墓门被毁。
而当埃及经济差到一定程度后,盗墓行动就不再是工人的专利。行政官员查缉盗墓久了,干脆自己组盗墓团,从祭司到盗匪上下一条龙,人人都有好处。
当时埃及人普遍相信亡灵复仇之说,故闯入墓穴后,盗匪在慌乱中往往先抢棺椁外的宝物,随后迅速撤出;而木乃伊身上的项链、面具、首饰等陪葬品则往往由守墓的祭司拿走,一来是因为祭司坚信自己有能力驱散恶灵,二来是因为他们往往会向国家通报盗墓事件,并提出丢失的物品清单,故不拿白不拿。
而到了王国末期,埃及的财政赤字惨不忍睹,国家干脆直接默许盗墓行为,并将盗出的陪葬品拿来充实国库,可说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只好向祖先融资。
平心而论,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待遇不算稳定,其好坏往往取决于国家整体景气,以及外患是否入侵等。承平时期没有太多忧虑,可以顺着尼罗河的泛滥周期而耕作,偶尔服服徭役,闲暇时玩玩解梦,例如以下几个古埃及解梦法:
1. 梦到自己死了,那其实是好事,因为这表示寿命还很长。
2. 梦到自己在吃鳄鱼肉,那就是吉兆,表示即将担任官员。
3. 在梦中看到自己的背,那就是凶兆,表示很有可能成为孤儿。
但当国家经济崩坏时,劳动人民却只能罢工,最后罢工无效只好铤而走险去盗墓。
今日我们眼中的希腊罗马,就像当年希腊罗马人眼中的古埃及,今昔相照,足体万古长情。虽然待遇不同,但古埃及的劳动人民与现代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小确幸,也有必须面对的时代苦难,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千年以后,倘若人类尚未灭绝,回看今日的我们,或许也会有相同的感触。
原文發表網址:
2019.5.1
中東研究通訊
https://mp.weixin.qq.com/s/BDYEKhME1t9xo52bEtEsMQ?fbclid=IwAR36jMxiFW7QFyo8NDIWJgn8-bVi_U9wHzpeRTfy8CSqYqve8r5zc_Rq4WI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