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媽媽的味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了好友寫的一篇「豬油拌飯」,勾起我不少童年回憶,生長在物質環境不優渥時代的我們,吃ㄧ碗豬油拌飯竟是那麼香,不需要配菜就可以扒兩碗飯,兄弟姐妹人多,一起搶著吃,滋味特別好,深怕吃慢了等會兒就沒得吃了。過一次生日吃ㄧ碗麵加一個荷包蛋,快樂又滿足!  哪像現在的孩子,簡直像個小祖宗,追著跑求他吃,天天換口味不說,還翻遍食譜照著做兼顧營養與衛生,可他 "小人" 瞧一眼,一副沒興趣的樣子,害得用盡心思的媽媽氣急敗壞,像我自己的兒子從小挑食,很多東西說不吃就不吃,好說歹說都沒用,吃一隻雞腿,他爸爸給一百元,也吸引不了他,經常為了他的吃,真是讓我傷透腦筋! 可能是因為這一代的孩子從小吃外食的機會多了,所以把嘴和胃都養挑了吧?!
      我有一位好朋好友從小生生長在眷村,家中孩子多,每天放學回家可以吃一份水果,他一下課就全力飛奔,因為提早到家的可先搶大的,他就一口先吃了,後來兄弟姊妹不平,決定一律得全體都到家了,用猜拳來決定,贏的人才可以吃最大的,每每講起這些小事,都笑得前俯後仰。我弟弟也是有一段笑話,他從小飯量大,最愛吃蛋炒飯,每次媽媽炒了香噴噴的飯,還會配一塊炸排骨,他擔心吃一碗之後來添飯會所剩無幾了,於是就趁著盛第一碗的時候順便再偷偷盛一碗藏在碗櫥裡,於是可以放心的細嚼慢嚥,等大家吃完,他才又慢條斯理的變出一碗來,開心的吃ㄋㄟ,看得大家是又好氣又好 。
我們小時候吃的東西很多都是自家做的, 甚麼年糕,香腸,臘肉,臘魚,粽子,月餅,饅頭,包子,餃子,大餅,八寶飯,豆漿,豆腐乳,泡菜,甚至西式蛋糕,冰淇淋,冰棒等等,全是自製的,工廠宿舍裏大家互相學習作法或是作好以後送來送去,讓別家的孩子也能分享。大人們過年過節時很忙碌,小孩子卻是快活的不得了,在旁邊瞎忙和,很有親身參與的快樂感。例如過年的時候,餃子裡面要包個象徵吉利的銅板,吃年夜飯時,誰吃到了,就會在新的一年裏吉星高照,鴻運當頭,那個興奮期待的心情無法言喻! 做香腸時幫忙媽媽塞肉灌到豬腸子裏去,來來回回擠肉腸,覺得好有趣,然後還要拿到院子裏掛在竹竿上風乾,一到過年了,每家每戶都曬著好長條的香腸,但天黑了都得一一收回到室內來,免得被貓吃了或是被小偷偷走呢! 家裡還養雞種菜,記得我家養過來亨雞,蘆花雞等等,還天天去雞籠裡撿又白又大的雞蛋,交給媽媽去燒菜,真的好有趣呢!
小時候住在客家村,很多好吃的食物,都是客家婆婆媽媽親自做了送給我們,大部份是米食類,他們稱之為板,也就是台語稱為粿的,鹹甜不一,甜的是黃糖做的呈咖啡色,水嫩嫩的稱之為水板,鹹的則是白色,需沾醬料來吃的,其他拜拜用的粿,比較大,有紅色的,褐色的和墨綠色的,這些顏色都是天然植物的成分,不加一點色素。另外還有各種口味的麻糬,甜鹹湯圓等都是客家著名美食小吃,尤其是鹹湯圓,一定要加茼蒿菜味道才對,現在想起來會垂涎三尺哩! 我記得還有一種很特別的菜叫紅糟雞,過年的時候都有人會送到家裡來,雞湯有很濃重的酒味,燉煮好了雞的顏色帶粉紅色,聽說是放了酒釀做的,我小時候不敢吃,但聽爸爸說,這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呢! 現在健康資訊發達,才知道紅糟吃了對身體很有益的,好像可以防癌。
以前的婆婆媽媽們真能幹,織織補補樣樣自己來,生一堆子女,相夫教子守著家就心滿意足了,小孩子也因為成長在母親全職的呵護照顧下,享受母愛的溫暖時間也多,和母親的關係非常親密,如今滿滿回憶,都甜蜜在心底 。 然而現代女性就大不相同了,受高等教育,自立更生,在職場上追求表現,經濟能力提升,不願屈就平凡的家庭主婦生活,也不願意生太多孩子,以免妨礙進入職場的競爭,看似獨立了經濟自主了,但是不知道內心深處有沒有比較快樂 ? 說真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母親,能帶給孩子溫馨甜蜜的童年,對孩子日後人格穩定也有一定程度的良性影響,只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女性走入職場成為趨勢,蠟燭兩頭燒還真是非常辛苦呢!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dith Shi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George 嘎嘎的叫聲無遠弗屆,有一天清晨吸引了一對同樣品種的鸚鵡(葵花鳳頭鸚鵡) 飛來陽臺,想和 George 做朋友呢,我也不敢走出門外,怕嚇跑了牠們,只好在室內遠遠的拍照。 George 叫聲很大,朋友來在巷弄裡迷路,找不到我們家,只要循著聲音就找著了,有人笑說他簡直是 GPS 定位ㄋㄟ!
George 嘎嘎的叫聲無遠弗屆,有一天清晨吸引了一對同樣品種的鸚鵡(葵花鳳頭鸚鵡) 飛來陽臺,想和 George 做朋友呢,我也不敢走出門外,怕嚇跑了牠們,只好在室內遠遠的拍照。 George 叫聲很大,朋友來在巷弄裡迷路,找不到我們家,只要循著聲音就找著了,有人笑說他簡直是 GPS 定位ㄋ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在我們家都叫鹹稀飯,每次只要媽媽煮這道我鐵定要吃到飽到天靈蓋才會罷休。媽媽會在粥內加菜豆,一個跟四季豆長得很像但口感軟爛的傢伙不得我喜愛。除此之外,濃郁的排骨湯頭揉合海鮮釋放出的鮮美,滋味甜美讓人欲罷不能的一碗接著一碗。
過去或現在? 「小桃?」一家人在爺爺回來的一個禮拜後,一起吃烤雞,桌上的大烤雞香味撲鼻,把小桃香的直流口水,「小桃?」媽媽又在叫她一次,因為她已經把手伸出去,把一隻雞腿拔下來,「好香~」小桃一邊流口水一邊埋怨道,這時在廚房幫忙的爺爺也來助攻,但是是幫媽媽,爺爺以說故事德名義,但小桃回房間,問她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小時候大人總說...長大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我也總算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思念味道。
Thumbnail
兒時的記憶,爸媽偶爾會帶著我們去三商巧福品嚐牛肉麵,那份熟悉的記憶停留在腦海裡。 現在為人母親的我,依舊會帶著孩子們品嚐牛肉麵,雖然原有的店家已不同,但一走進店家,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好懷念。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在我們家都叫鹹稀飯,每次只要媽媽煮這道我鐵定要吃到飽到天靈蓋才會罷休。媽媽會在粥內加菜豆,一個跟四季豆長得很像但口感軟爛的傢伙不得我喜愛。除此之外,濃郁的排骨湯頭揉合海鮮釋放出的鮮美,滋味甜美讓人欲罷不能的一碗接著一碗。
過去或現在? 「小桃?」一家人在爺爺回來的一個禮拜後,一起吃烤雞,桌上的大烤雞香味撲鼻,把小桃香的直流口水,「小桃?」媽媽又在叫她一次,因為她已經把手伸出去,把一隻雞腿拔下來,「好香~」小桃一邊流口水一邊埋怨道,這時在廚房幫忙的爺爺也來助攻,但是是幫媽媽,爺爺以說故事德名義,但小桃回房間,問她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小時候大人總說...長大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我也總算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思念味道。
Thumbnail
兒時的記憶,爸媽偶爾會帶著我們去三商巧福品嚐牛肉麵,那份熟悉的記憶停留在腦海裡。 現在為人母親的我,依舊會帶著孩子們品嚐牛肉麵,雖然原有的店家已不同,但一走進店家,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好懷念。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