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57

《禪林寶訓》卷三 15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12.10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雪堂謂且菴①曰:

「執事須權重輕,發言要先思慮,務合中道,勿使偏頗。

若倉卒暴用,鮮克有濟。就使得成,而終不能萬全。

予在眾中,備見利病,惟有德者,以寬服人,

常願後來有志力者,審而行之,方為美利。

靈源嘗曰:『凡人平居內照,多能曉了;及涉事外馳,便乖混融,喪其法體。

必欲思紹佛祖之任,啟迪後昆,不可不常自檢責也。』」

《廣錄》

【注釋】

①且菴:宋朝真州長蘆・且菴守仁禪師浙江上虞人。初習南山律,未幾遍謁禪林,嗣雪堂道行禪師。七住名山,道譽甚高。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禪師對弟子且菴禪師說:

「作為住持,凡用人行事一定要權衡輕重,說話之前也要深思熟慮,務使言行合于中道,不可以有所偏向。

如果倉猝行事,很少能順利成功;就算僥倖成功也難望能做到十分完滿。

我在眾中曾經詳備觀察過許多人行事的成敗和利弊,知道惟有那些德行高尚的人,能夠以寬宏大量的氣度使人心服。

因此我希望你們下一輩中有志向有魄力的人,對於處事發言應當詳加審察之後行之,才能得到完美的利益。

靈源惟清禪師曾說:『凡學道的人於閑居獨處時攝心內照,達到心境雙忘,智慧現前,於一切事理多能明白透徹。

及至經涉事緣,心念便又向外馳想,不知不覺背離圓融之道,以至喪失法體。

因此,如果真正有志於紹隆佛祖傳道利生的重任,啟迪後學,不可不時常省察自己的身心。』」

raw-image

良因贊曰:

以力服人,或者以利服人,固然收效速,但終究有其弊端,

同時也容易使我們的心離開正道。

「惟有德者,以寬服人」,

而此之以寬服人,來自於慈悲與智慧,這就在於平常的功夫了。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