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視東亞各國數百年以來平水韻傳統,為強推漢語普通話,另訂詩韻標準《中華通韻》於2019年經中國官方拍板確定,中國的教育部擬將通韻推廣進中小學課堂,希望在書同文數千年之後,能夠達成全國語言發音統一的目標,引發反彈。
中華通韻出處--中國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委託中華詩詞協會擬定,依照民國時期的中華新韻為基礎修改而成,中華新韻是1941年由國民政府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公布。韻分十八部。中華通韻則濃縮成為16部。
中華詩詞協會--中華詩詞學會成立於1987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成立。目前該協會向中國的民政部註冊登記,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是中國列管的國家級學會。中華通韻一書由中國的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於2019年3月審定通過。
中華通韻創作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為了配合中國推行普通話的政策,因此認為傳統詩詞的聲韻應該只能用普通話聲韻去統一推廣。
中華通韻缺點
1)中華通韻刪掉入聲部,將東亞各國通行的平水韻106部,濃縮變成16部
刪掉入聲部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普通話裡面沒有入聲,所以刪掉
2)獨尊普通話,只為了推行普通話而服務
中國普通話普及率遠低於台灣的國語普及率,為了普及普通話,中國舉辦各種詩詞吟唱以及創作活動,詩詞吟唱限定只能用普通話演出,但是用普通話發音時,有部分律詩誦讀拗口,押韻太窄,明明一個讀音卻不能押一個韻,因此為了推廣普通話,制定此一通韻。
3)中華通韻過度放寬韻部,破壞舊體詩格律
中國湖北武漢的作家楊村(筆名白雉山,1924年生)說-「舊體詩詞難,難在格律上,而它的生命力也就在格律上。格律詩沒有格律就死了。」。有的人主張傳統詩單單只是用普通話念來順口,不講平仄格律、句式長短,韻部從寬只重立意,中華通韻就是為了放寬韻部,方便普通話的推行,如果如此,直接改名叫「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型態詩」就好,何必多費手腳硬是要破壞流傳東亞各國數百年的傳統詩格律。
4)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中華通韻加速中國南方方言入聲字傳統的流失
唐宋詩詞中有入聲字的區分,因此平水韻也有入聲字的韻部。然而後來元朝蒙古人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受到蒙古語的影響,中國北部漢語的入聲字幾乎已經消失,但是蒙古人較少的南部地區如福建南部、廣東、安徽、江蘇等的語言還保留傳統漢語入聲字的區別。普通話使用者無法分辨漢語的平仄,也就不懂唐詩宋詞的格律,如今為了推行以北方漢語為主的普通話,將加速中國南方方言入聲字傳統的流失。
5)中華通韻將原屬平上去的字都歸屬同一個韻部,不合語言學原理
比如中華通韻九熬部,內有陰平字(高朝消霄濤招等字),也有陽平字(調嚼朝遙橋勞潮豪等字)還有上聲字(了老草早鳥曉小表等字)、去聲字(調笑到照報掃抱嘯等字)